颜炳强宗长号召
各位宗亲大家好!
为了弘扬祖先的颜子文化,从今年3月开始,"全国(世界)颜子文化研究交流联合会筹委会”连续推出了5期"颜子文化学习园地”,旨在践行颜子后裔“追思前贤伟业、传承先辈精神”之初心。承蒙广大宗亲的热情参与,踊跃投稿,为"颜子文化学习园地”注入了强大的亲情与活力,也为“我姓颜我骄傲、我为颜家增荣躍”的铿锵誓言奉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广大宗亲认真学习、广泛传播,为提升颜子后裔的德才和品位而不懈努力。
颜子第七十九代孙、颜炳强致上
本期主题:清廉自律、执政为民---连平颜氏三代英杰信守三十六字官箴的故事
下期主题:南朝宋文坛领袖颜延之
欢迎广大宗亲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18973546108@qq.com
(审核:颜炳强 编辑:颜家显)
为连 平"颜氏廉政文化"点赞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百花园中,连平“颜氏廉政文化”以其独特的身姿展示着她光焰四射的风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连平文化界就对“连平颜氏文化给予极大关注,2003年广东河源市委政府就将"连平颜氏文化”列为重点文化建设项目,2005年出版了《一门三世四督撫》文史书籍,开建了颜氏纪念馆、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官箴园》。2017年5月23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头条刊登了《连平颜氏好家规》的文章,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反腐倡廉的大势下,颜氏家族的廉政文化故事登上了中纪委的大讲堂,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赞扬。本期学习园地向大家介绍的广东“连平廉政文化”不仅仅于连平颜氏家族"一门三世四督撫”的显赫家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连平颜氏以传承"三十六字官箴”、为官清廉、亲民爱民、忠贞爱国、永续家风、惠泽子孙的血脉亲情。
全国(世界)颜子文化研究交流联合会筹委会
2019年8月11日
谢鼎远:三十六字官箴的启示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官箴,是劝诫居官为政的格言警句。历史上,我国留下了许多官德官箴,如宋朝立在全国各地州县衙门前的16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又如,南宋吕本中的《舍人官箴》,其中名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大家耳熟能详。此外还有南宋真德秀的《西山政训》、元朝张养浩的《为政忠告》等,内容陈述的都是做官的一些基本要求,如清正廉明、慈爱百姓、兴利除害、执法公正等。
官箴不少,但一个家族连续几代传承践行一段官箴的却并不多见。清代广东连平颜氏是这样一个少见的家族。他们祖孙三代都将同一段“官箴”进行刻石立碑,并题跋以明志向,为官均携碑上任,且以之为做官为政之准绳。
连平颜氏原住福建漳州府龙岩州缘岭河口村,明崇祯年间迁至连平。始迁祖颜氏振耀父子两人,一个是“汗劳苦积”,一个是“克勤克俭”(《始祖遗训》)。到第三代,生活上逐渐富裕,人口也开始繁衍。古语说:“衣食足,礼义兴”,于是他们便以“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这两句格言来要求后辈们发奋读书,以求上进。到第五代,颜希圣考中雍正朝的翰林(未任职),颜希深又由贡生做到贵州巡抚、侍郎等职。后来颜希深之子颜检,孙颜伯焘、颜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把颜氏推向“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鼎盛时期。
他们世代传承的“官箴”只有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不长,思想内涵却很深刻。“官箴”启示我们,为官者必须严于律己。律己,指根据自己的良心自我约束。在传统文化中,对律己的要求极为严谨。孔子主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是“待己也严以周,待人也宽以约”,不要谋取不义之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中也记载了曾子的自律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时时刻刻检讨自己有没有违反道德的行为。子思主张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也决不有任何非分之想。古人严格的自律精神,正是“官箴”的应有之义。颜氏三代把“官箴”刻石立碑,并置于衙署内,就是时刻警示自己要对照先贤圣言,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切不可因恶小而为之,不要贪图小利而失去大节。
“官箴”还启示我们,为官者必须清廉公正。只有清廉才能扬正气、抑邪恶,才能底气足、指挥灵。“官箴”深刻分析了“严”与“廉”、“能”与“公”的关系。公正,是为官者最为宝贵的品格之一。只有公正、公平,才能真正使老百姓信服。不公平、不公正是混乱无序的根源。古人还说:“政者正也”,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不以私害公。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百姓对当官者是要听其言,察其行的。为官公正无私,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似秋水,去浊除秽,辨是非,明真伪,察秋毫,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为官廉而不贪,锱铢不染,百姓就会从心里佩服,自然就会拥有较高的威信,就会出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广东连平县文联原主席 谢鼎远)
连平“颜氏文化”倍受重视
一、政府汇编《一门三世四督抚》“颜氏文化”资料集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连平文化界就对“连平颜氏文化”给予了极大关注,开始对“连平颜氏文化”史料进行挖掘,零碎的搜集了一些颜氏在连平开基发展史、连平颜氏在满清为官清廉的史料,汇集于连平政协刊印的《连平文史~晴窗拾萃》一书中。但是囿于各种因素,一直以来,都没有进行系统整理。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后,河源市委、市政府将“连平颜氏文化”列为重点打造的四个文化建设项目之一。2004年3月连平县委、县政府把打造“颜氏文化”品牌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打造“连平颜氏文化”品牌工作小组,召开了“颜氏文化”座谈会,制订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逐一实施。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福建省博物馆、广州中山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史书,搜集了许多资料,并组织编辑整理。至10月份,一本以《一门三世四督抚》命名的“颜氏文化”资料集已基本成稿,于2005年2月出版。该书展示了“连平颜氏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连平颜氏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于颜氏家族曾以“一门三世四督抚”的显赫家世成为当时全国二十八世家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连平颜氏以传承并践行“三十六字官箴”,为官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精神惠泽后世。以连平颜氏在满清200多年间,家族200多人为官为吏的清廉史实为背景题材,2005年8月12日河源市暨连平县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在连平县博物馆挂牌成立,省纪委副书记梁灿盛,河源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龚佐林等出席挂牌仪式并为之揭幕。因此,深入挖掘和弘扬“连平颜氏廉洁文化”精神内涵,打造“连平颜氏廉洁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设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广东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2005年,连平县纪委监督局积极弘扬优秀廉政文化,创新廉政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特有的连平颜氏祖孙三代三刻“官箴”碑,自儆儆人,传承和践行“三十六字官箴”,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史料,打造“颜氏廉政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该基地设在连平县博物馆一楼廉政文化展厅,廉政文化展厅,即"连平颜氏廉政文化展厅",主要陈列"三十六字官箴"和颜氏三代的题跋译文及颜氏三代传承官箴的过程,充分体现了颜氏廉洁从政的思想;清朝乾隆十八年,颜希深任泰安知府时,在衙内的残壁中发现此碑文,感受颇深,遂将此碑重刻,并附以跋文立于官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将其传于子孙,教育后代,时时对照,天天勉励,落在实处。不是哗众取宠的做秀,而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官箴碑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并流传至今。该基地的打造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分别被河源市纪委、河源市检察院列为“河源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河源市共同预防犯罪教育基地”。自2005年以来,该基地接待了数十万人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河源市“颜氏廉洁文化”研讨会及刊印书籍
《公廉定律》:“公廉说”挑战“厚黑学”。由河源市委主导、河源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司雁人同志执笔于2003年12月1日完成出版。司雁人同志从1994年起一直潜心搜集资料,考证了河源市连平县人颜氏祖孙三代使这则古代官箴传广播远的全过程,及所有箴言所涉的人物经历。并揭示了这段官箴十个方面的深刻含义,构建了公廉学说的基本框架。
2009年12月连平县政协刊印《连平文史~颜检诗稿选编》。此诗稿搜集、挖掘、整理了颜检为官一生,在宦海沉浮中,怎样律己、教导家人子侄、同僚等……,为官应亲民爱民、清正廉洁、忠贞爱国的史实,进一步弘扬廉洁从政的思想内涵。
2006年9月15日,由中共广东省纪委宣教室、中共河源市纪委、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河源市社科联共同发起《关于开展河源市“颜氏廉洁文化”研讨活动的通知》,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一)开展研讨论文征集工作;(二)组织学术研讨交流。2006年11月22日,在广泛征集和认真评选研讨论文的基础上,“河源市颜氏廉洁文化研讨会”在河源市迎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龚佐林“三个力度”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品牌。龚佐林指出,连平颜氏三代是廉洁从政的典范,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榜样,是值得树立的廉政丰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打造“连平颜氏廉洁文化”品牌。一是加大挖掘力度。要组织相关人员继续挖掘、不继丰富“连平颜氏廉洁文化”的史实和内涵。二是加大宣传力。要整合媒体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力度做好宣传,使“连平颜氏廉洁文化”广为人知,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廉洁文化品牌。三是加大教育力度。要大力推进“连平颜氏廉洁文化”教育活动,为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添砖加瓦。省纪委宣教室副主任黄力到会并讲话。会上,省社科院教授赵立人等专家、学者及论文获奖者畅所欲言,对“连平颜氏廉洁文化”作了深层次的挖掘和研讨。会议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连平颜子文化研究会、颜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颜建良连平颜氏子弟四人撰写论文并参加了研讨会。其中,颜易贵论文《德为治先》获三等奖,并在会上作了“传承官箴,弘扬美德,反腐倡廉,德为治先”为主题的发言。颜建良、颜少强、颜锡康三人分获入围奖。
四、扩建“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2010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河源市纪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升“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品位,增强廉政教育效果,在河源市委纪委书记莫远航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在连平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监察局的重视下,拟规划扩建“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扩建的“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分建“官箴园”和“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陈列馆”两部分。“官箴园”设计平面布局为警钟形状(寓意为警种),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官箴园的中央矗立着刻制有“三十六字官箴”碑(该碑文是按西安碑林博物馆存碑临刻的“三十六字官箴”全文);两侧为碑廊,收古今关于清正廉洁的名言、名句、名箴刻置于碑廊内,碑廊总长100米。扩建后的“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是集教育、观赏、收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它将进一步提升基地的品位,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廉政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扩建的连平县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官箴园”已于2018年建成并开放。官箴园开放后得到时了广大党员干部和游园民众赞赏。
颜氏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连平颜氏廉洁文化
说到广东连平,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连平有个颜伯焘,对!颜伯焘是我连平的先祖辈,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较耀眼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先来看一则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短小精悍但令人振聋发聩的箴言,有很多人熟知,也许有些人才刚刚接触。这就是连平颜家在满清时期为官者践行的从政箴言、居官要领(也就是为官准则),是连平颜家的家训之一。朱镕基总理曾经引用过这一名言。“三十六字官箴”是“连平颜氏廉洁文化”的主心骨、“连平颜氏廉洁文化”的灵魂。连平颜家传承并发展着家族文化。
自古以来,颜氏家族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家族之一,颜氏家族虽然在政治、经济实力和其它家族比较,有些微弱,但却能绵延至科举制盛行的唐代乃至明清,主要就在于它在文化上的建树,历代有才人辈出。颜氏家族乃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家族承载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精神和文学艺术创造、历时最久的一支,血缘宗族关系成为儒家文化的传承纽带,儒家文化与家族命运息息相关,家族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先祖颜回,为孔门圣贤之首,他和他的老师孔子共同创立了儒家文化。历代先贤都在承载着儒家的传统精神,颜含有“靖侯家规”,颜延之有《庭诰》,颜之推有《颜氏家训》 ,还有颜斐、颜盛、颜靖之,颜师古、颜思鲁、颜师伯、颜竣、颜见远、颜安上、颜真卿等等……,颜氏先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颜氏在家族文化的传承上,注重家教、家风、家学的传承。注重道德、操行的培育,注重学习各种知识及其运用技能,注重引导子女到实际中锻炼。这种德才并重的家教又孕育了颜氏忠贞、孝弟、刚健、清廉和处处依礼而行的家风。良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像颜杲卿、颜真卿等大义凛然、叱咤风云的爱国人物。良好的家风是以优良的家学为基础的。颜氏家学具有以儒学为核心,以书法为特色和兼容并蓄的特征。唐代颜真卿的书法方面达到一个高峰。颜氏在文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颜氏优良的家教、家风、家学培养了许多的优秀人才,对于颜氏本身及整个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正能量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颜氏的家教、家风、家学正符合适用于当前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
连平颜氏对于家族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满清时期,在广东连平打造了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连平颜氏廉洁文化”亮点。
明末清初(公元1634)连平颜氏自福建龙岩迁徙落籍于广东连平,秉承先祖的教诲。勉励子孙“以诗书为勋业之本,以修治为道德之基”,要“知诗书、知敬祖、知孝亲”。在此家教家风的基础上,使得家族人才辈出,科甲连连,德才兼备。特别是颜希深祖孙三代:颜希深、颜检、颜伯焘、颜以燠是满清的一代名仕显宦,他们不仅以“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显赫家声名列当时全国著名的二十八世家之一,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传承并践行“三十六字为官箴”:祖孙三代同为此箴言题跋,并随带于任上,以为鞭策。颜希深祖孙三代廉洁从政、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思想受到了当朝的嘉奖和民众的敬仰。颜希深祖孙三代成了家族的楷模,同时将“三十六字官箴”也刻成碑文立于家族祠堂,成为家族的教义信条,告诫着从政为官的颜氏子孙要遵守“三十六字官箴”,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史料不完全记载,满清时期人丁不到1000的连平颜家就有6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闻名于世,家族为吏者大概有200多人。从未有不良的官场污点记录。
连平颜氏祖孙三代是如何传承“三十六字官箴”的呢。官箴碑文的首刻者是明代户部侍郎兼山东巡抚年富,继而是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号贞庵主人)。之后,“三十六字官箴”便鲜为人知了。直至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颜希深任泰安知府时,偶在衙内的残壁中发现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顾景祥所刻的《官箴》碑文,感受颇深,遂将此碑重刻,并附以跋文,立于官署内西厢房,当作为官座右铭。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任山东盐运使的颜检,依照其父颜希深泰安石刻拓本,重新刻石并题跋其后,镶嵌在杭州治所大厅的墙壁上。道光四年(1824年),时任延榆绥道道台的颜伯焘,把其父颜检所赠之官箴拓本并自己写的一篇跋文,寄与长安知府张爱涛(字聪贤),请其刻石立碑,以广其传。同年农历十月,张爱涛在继顾景祥、颜氏三代之后,作跋立碑。这就形成了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官箴石碑。从“三十六字官箴”的传承过程看来,颜氏三代对于“三十六字官箴”的传承和传播,是功不可湮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颜氏三代,“三十六字官箴”这段从政者的千古箴言,也许就会永远消匿于历史长河之中了。
颜氏三代将“三十六字官箴”视为从政者的警钟、做好官的“秘笈”,积极推介、传播“三十六字官箴”,践行官箴,并作为家训,传于后人,要求他们应时常学习官箴碑文,牢记前贤做官格言,以官箴为准绳,廉洁从政,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官。连平颜氏历仕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创造了“一门三世四督抚”的奇迹。颜氏三代之所以能保持“三世一品”,是因为他们以“三十六字官箴”为指针,廉洁从政,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德泽百姓,得到了人民的拥戴。(《清史稿·颜伯焘传》说:“(伯焘)累世膺疆寄,娴习吏治,所至有声。”)
颜氏三代的廉洁从政,亲民爱民,主要体现在严于律己、严于律下、严于律亲。
在“严于律己”方面,他们以“三十六字官箴”为准绳,洁身自好,绝不贪污腐化。从以下三副对联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严于律己的:一是颜检故居“宫保第”的楹联:“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二是颜检贵州巡抚署斋联:“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三是颜伯焘的手书:“动念即应思改过,得闲何不再看书。”
知足斋与淞舲(颜以燠)侄谈叙家常作自述诗二首
一门三世圣恩隆,
诗礼趋庭守祖风。
薄植自渐难负荷,
遂初已是白头翁。
名场几度阅升沈,
宦海波涛力不禁。
七十年来身好在,
书生面目布衣心。
他们不仅洁身自守,而且刚正不阿。比如颜希深,他从不谄媚上司,不以行贿获取上司欢心。他任山东督粮道时,权贵和珅随乾隆南巡,向地方官勒索“孝敬费”,遭到颜希深拒绝。还有颜检,多次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上书皇帝,忤逆“龙颜”,即使屡遭谴贬也无所惮惧。
在严于律下方面,他们积极向同僚、下属推介“三十六字官箴”,率先垂范,教育下属,革除时弊,力挽颓风。特别是颜希深,严格要求下属,严禁下属贪赃舞弊,曾经清察徵漕浮收诸弊。从以下颜检诗也可以看出:
第一首:泰和李明府万安张明府来谒诗以赠之
两地皆岩邑,频频绌度支。
方欣年穀顺,又值羽书驰。
惟正供天庚,来宾有远夷。
长官勤抚恤,民以竭膏脂。
第二首:赠吉水彭明府:
吉水古名地,而今积弊成。
以君理繁剧,於事戒纷更。
水懦民生玩,官清政自平。
甘棠随处种,蔽芾听舆声。
在严于律亲方面,颜氏三代把“三十六字官箴”作为家训,立碑于祠堂,传于子孙后代,要求他们应时常学习官箴,践行官箴。
从颜检的诗《述志示焘儿辈》可看不居人下不争先,自位生平亦有权。毋堕家风安朴拙,肯随时样习鲜妍。
清勤但守先臣训,继述还资后辈贤。笑我老慵归去日,却无囊橐问腰缠。
正因为做到了严于律己、严于律下、严于律亲,他们才得到了百姓感念、僚属敬畏的良好官声,才得到了史书的高度评价,才创造了“一门三世四督抚”的奇迹。《清史稿》赞誉颜希深“法尚清平,政绩辉煌”,称颂颜检“明于吏事,治尚安静”,表彰颜伯焘“娴习吏治,所至有声”,皆非虚言。在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污成风、蠹虫成群的腐败社会里,颜氏三代能够不被污染,洁身自好,力为良吏挽颓风,实属难能可贵。因此,毫不过誉地说,连平颜氏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官显宦廉洁从政的典范。
颜氏三代虽位极人臣,但心系百姓,体恤民情,甚至不减惜牺牲身家性命,犯颜上书。颜希深冒着满门被抄斩的危险,开仓济民。颜检历任中,多次为民请命,减税赋、免岁贡、抵差傜,颜伯焘堂弟河套总督颜以燠治理黄河十年不泛滥。
颜伯焘是一位赤诚的爱国志士、一位抗英的民族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更是历史应给予他的公正论断。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初,颜伯焘就与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一道,坚决抵制琦善等投降派的求和主张、卖国行径,坚持抵抗路线。广州失守后,奕山等人与英军签订了屈辱的《广州条约》。颜伯焘得知后,愤而上《探闻广东情形折》,表示“不敢畏难苟安”的坚决抗英的决心。怒斥了奕山、杨芳等人的投降妥协行为,表明自己的耿耿爱国之心。英军进攻厦门时,璞鼎查亲自书写照会,对颜伯焘进行威逼利诱,妄图劝降,但被颜伯焘严辞拒绝。厦门防御战时,在清军哗变的情况下,颜伯焘仍然亲临前线督战,指挥白石头汛、屿仔尾、鼓浪屿三面兜击,击沉英军火轮船一只、兵船五只。英军见势不妙,忙集中火力,并力攻击厦门沿岸炮台,逐一击破。并用凶猛炮火掩护舢板船分路强行登陆。英军登陆后,清军官兵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厦门沦陷。当夜,颜伯焘退守离厦门三十里的同安县,一面整顿军队,筹备火炮,一面征募新兵,团练乡勇,牵扰英军。他又命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刘耀椿率兵勇潜赴厦门,联络当地乡民、兵勇,约期夜袭英军。但因英舰事前调离厦门(英军占领厦门后,居民奋起抵抗,英军多有死伤,不得已而撤离厦门,转攻浙江),未成。后来,在厦门人民的协助下,颜伯焘收复了厦门。之后,道光帝“诏斥(颜伯焘)不能预防,仓猝失事,以厦门收复,免其治罪,议革职,从宽降三品顶戴留任。寻命侍郎端华至闽察勘,坐未能进剿罢职,时论仍右之。”(《清史稿·颜伯焘传》)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清政府并没有说颜伯焘“临阵脱逃”,贬降颜伯焘之职的原因也不在此,而是因为他在英军撤离厦门的时候没有及时追剿。
颜伯焘是一位为国举贤,不避嫌罪的人,上书力荐重新起用林则徐邓廷桢。从《颜伯焘等奏请起用林则徐邓廷桢折》可以看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四日,颜伯焘一到浙江省城杭州,便立即与浙江巡抚刘韵珂会商浙江添防、铸炮以及筹划收复定海事宜。他认为“定海一日不复,其为心腹之患,有不可胜言者”;并强调“惟是占守固应夙备,而调遣尤宜得人”。为了有效组织力量,及时收复定海,次日他立即向道光帝奏请重新起用林则徐、邓廷桢迅速驰驿赴浙,分别驻防镇海、宁波,并会同钦差大臣伊里布筹办收复定海的攻剿事宜。他认为林、邓“为该夷所畏忌而屡欲中伤者。该臣等虽前此办理未协,第既蒙严谴,更难置身事外。臣等再四熟商,用功不如用过,合无仰垦皇上天恩,准予带罪自赎”,而“臣等均素知其有体有用,其心思才力,臣等抚衷自揣,深愧不如”,“如该二臣不知奋勉图功,即请治臣等以妄举之罪”。林邓二人当时已被朝廷迫于英国压力,免职谴放新疆伊犁,古代帝王好面子,道光帝对颜伯焘荐举林、邓极为不满,诛批“一派妄言”,尤其对其敢于形诸奏牍,“殊增愤懑”。《筹办夷务始末》第2册(道光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51-753页)
厦门博物馆馆长在研究这段历史是说:“颜伯焘是怀抱忠愤的悲剧人物”。“落后者就要挨打”的历史法则,使英国在鸦片战争中能以不足两万人的远征军,横扫拥有80万常备军的清朝海疆,清代,中国的整体国力、思想观念军事落后于西方列强,再加上腐朽的政体,正是颜伯焘“怀抱忠愤,而无克敌致果之具”的悲剧原因所在。
正是我们颜氏一脉传承发展的家族文化,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家学,才培育出又一代廉洁从政、亲民爱民、忠贞爱国颜氏族人 ,才打造出满清时期“连平颜氏廉洁文化”精髓。为了更好的传承发扬连平颜氏家族的廉洁文化,每年我们都要举行应届颜家子弟大学生座谈会,让他们更好的了解颜家的历史,了解36字官箴内涵,从孩子们抓起,更好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创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风尚,形成扶正祛邪、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引导孩子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目前,连平颜氏廉洁从政、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历史事实,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河源市依托清代以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为代表的祖孙三代三刻“官箴”碑,传承和践行以“公生明、廉生威”为核心的三十六字“官箴”之史实,挖掘打造了“连平颜氏廉洁文化”教育品牌,建立了颜氏纪念馆、颜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5月2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头条刊登了“连平颜氏”好家规。这充分展现了连平县颜氏家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历代的传承发展。
让我们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对我颜氏家族文化的自信!!!
撰稿人:颜朝晖
2022-04-14 11:45 颜真卿是唐朝名臣、书法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在立德..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