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科技向新|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6-24 17:10:55 | 浏览:1547次 ]
分享到:

2024-06-24 15:46:24央视网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没羽箭之飞石绝技,黑旋风之板斧绝招,小李广之称神箭道……《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大多拥有自己的撒手锏。

撒是战法、技法,锏是古代的一种手持兵器。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面临被敌追杀的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人以致命一击。因此“撒手锏”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属于一招制敌的“杀招”。今人为了突出技术或武器的重要性,就把“撒手锏”直接称作“杀手锏”。

在如今全球科技竞争趋于白热化阶段,科学技术便是一个国家的“杀手锏”。习近平总书记对“杀手锏”技术的重要性早有洞见:“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杀手锏”前加上了“非对称性”,意指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下,要充分利用不对称信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研究差异化方式方法和科学技术,实现超越竞争者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科学技术。

为何要大力锻造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方拥有的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很可能变成另一方的“卡脖子”技术。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越多,我们遭遇技术断供的风险越小,在竞争中就更能处于有利地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说:“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这是特定时期的跟随战略,也是当时情境下不得不为之的策略。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善,我国与国外科技发展水平差距将越来越大。

从现实层面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存在短板。比如我国钢铁年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一半,却仍生产不出某些特种钢材,高性能飞机发动机依赖他国,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如果关键核心技术被封锁,我们必将面临“卡脖子”的困境。

如何锻造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走出“卡脖子”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原因:“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欲致其高,必丰其基。作为技术源头,基础理论研究决定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因此,做优做强基础科学和基础研究是关键。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锻造“杀手锏”技术的最大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科协、科技界委员说:“对一些方向明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要尽快下决心,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截至2022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635.4万人年,居世界首位。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过程,近年来兴建和投入使用了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考船等一大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一些前沿领域、前沿技术在国际上进入并行、领跑阶段。载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大飞机、中微子振荡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领先世界。

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甚至这样说:“从前美国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想要看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只要推开门就行了,现在他们还得飞去中国一趟才算看全了。”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未来,我们只有持续锻造更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李英卓 宋春燕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时政微观察丨接连考察两省区,总书记重点部署这项工作

2024-06-24 15:48:50央视新闻

时政微观察丨接连考察两省区,总书记重点部署这项工作

6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两地考察。在深入西宁的学校、宗教场所以及银川的社区实地调研后,总书记对两省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部署。

《时政微观察》梳理发现,对于两省区的重点工作,总书记都强调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

青海要“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

宁夏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总书记的重要部署,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两省区生态环境地位重要而特殊

青海有着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有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发源地的“中华水塔”三江源,有雄亘其间的祁连山脉……既是丰富的生态资源宝库,又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多次谈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16年,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

2021年,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此次考察,总书记为青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划重点——

“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典范”一词,饱含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再看宁夏。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长期以来润泽着这里的百姓。自汉唐以来,这里就开渠引水、开荒拓田,被誉为“塞上江南”。除了黄河这条“母亲河”,宁夏还有被称为“父亲山”的贺兰山。作为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贺兰山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

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贺兰山东麓的黄河滩区。远眺巍巍贺兰山,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生态修复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流经宁夏中卫沙坡头区的黄河

△流经宁夏中卫沙坡头区的黄河

此次在宁夏考察,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两省区资源禀赋独特

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

2016年8月到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察尔汗盐湖。

“采盐船是国产的吗?每天采卤多少量?”“循环经济动能采用清洁能源吗?”总书记沿栈道步行至盐湖边,察看现代化机械采盐操作,了解盐湖资源储备保护、开发利用等情况。他强调,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

“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次考察,总书记再次强调。

如何依托当地生态特点与优势发展产业?总书记指明方向——

“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宁夏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一。

△宁夏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一。

对于宁夏的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同样作出新部署——“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一次到宁夏考察时,总书记顶着烈日,走进了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该生态观光园有不少创新做法:稻田既种稻又养鱼养蟹,鱼蟹反过来给稻田施肥;农民土地流转,加上务工和入股,既是工人又是股东;游客既可以观光游览,又可以品尝美食、购买农产品。这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也是一条延长的产业链。

总书记强调,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是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宁夏要珍惜黄河水资源,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

△宁夏拥有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宁夏拥有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此次考察,总书记除了要求宁夏精耕细作、持续发展“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还强调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理念。

——为了各族人民更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青海、宁夏之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在下月召开。这次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青海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50%;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满族、蒙古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在这里共同生活。

从全国来看,民族地区资源富集,潜力巨大,但在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创作剪纸作品。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创作剪纸作品。

在两省区,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青海——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宁夏——“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操作自己组装的机器人。

△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操作自己组装的机器人。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市长城花园社区所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各族群众、家家户户都是我的牵挂。希望你们把家庭建设搞得更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阳洼村村民在排练扛社火。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阳洼村村民在排练扛社火。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考察两省区,聚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党中央推动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上一篇:一图速览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下一篇:科技向新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