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致信祝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6-30 19:48:41 | 浏览:1393次 ]
分享到:

2024-06-30 15:25:37新华网

新华社深圳6月30日电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30日上午,深中通道开通活动在西人工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现场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并宣布深中通道开通。

深中通道是深圳至岑溪国家高速公路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项目于2017年2月开工建设,历时7年建成开通,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习近平致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的贺信

2024-06-30 15:26:17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习近平致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的贺信

值此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之际,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习近平

2024年6月30日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2024-06-30 10:11:29中国经济网

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业夏管生产的农民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工人能运用数字技术熟练操作机械,妇女运用电商平台销售手工制品比比皆是……在6月中旬召开的黑龙江省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上,黑龙江省委网信办公布的一个个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在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进程中,全民数字素养与技术正在普遍提升,推动我国人口素质高质量发展。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的《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提出,做好今年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以助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对于建设网络强国而言,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一项持久性工程,其带来的长远影响无疑将长久持续。一场场扎实的培训提升技能,一次次务实的服务赋能产业,一张张求实的证书振奋信心,一个个案例表明,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加快提升全民网络素养与技能。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重在“全民”,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应注重围绕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进行供给。以黑龙江为例,该省联通公司打造了覆盖优、体验优、能力优的5G精品网,乡镇以上城区实现5G的100%连续覆盖,行政村4G/5G覆盖率达到99%。当地还建设了全域千兆、全光接入、全屋WiFi、全天候服务的宽带精品网,宽带住宅覆盖率达到99.5%。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和完善,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实际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当前,相关专业性强的培训和专业型人才均存在供给缺口,群众对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等需求加大与其相应技能匮乏形成矛盾。我国很多地方加强培训、评价、奖励等体系建设针对性强,参与度高,值得借鉴。在黑龙江省,当地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围绕“增强三种数字化技能,瞄准四大方面培训需求,打造四大业务体系”,面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平台。

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目前,我国多地积极运用多种媒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相关培训,多地群众表现出“线上+线下”的参与热情。可利用当地媒体、政务公众号等平台,讲好典型案例,介绍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热衷参与学习,努力实现在数字领域自我提升的良好氛围。要做好这一工作,多部门合力协作也是关键。黑龙江省委网信办就结合当地实际,会同该省相关单位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等领域合力谋划,形成合力综合施策。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需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应看到,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完善设施、提升体系、营造氛围等工作中,必须要有“钉钉子精神”,做到“一茬接着一茬干”,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做实做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维维)

【央视快评】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

2024-06-30 20:03:47央视网

Loaded: 86.39%
Current Time 0:40
Duration 2:05
自动播放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连通广东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深中通道建设取得的重要突破、全体参与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对管好用好深中通道作出重要指示,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总书记在贺信中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这一响亮号召,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接续奋进,把一个个超级工程、大国工程、民心工程建造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七年多来,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屡获国际赞誉。这座跨江越海的交通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了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项目建设者针对制约悬索桥主缆耐久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攻坚,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基于北斗测量的控制系统,实现了管节“毫米级”平面安装精度……正是通过埋头苦干,工程建设者不断研制出新材料、开发出新技术、探索出新工艺。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再次有力表明,任何复杂的工程、伟大的事业,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始终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一定能够建好各类工程,攻克一个个难题,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使两地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隔珠江口相望的广东深圳、中山两市,要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演绎好新时代的“双城记”故事。要充分发挥两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各自比较优势,携手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营商环境、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出更多便利两地市民出行往来的政策举措,营造“跨市无感”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桥飞架深中,一域融合加速。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交通脊梁”和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将进一步密切深圳与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域的时空联系,加强与港澳的紧密流通,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地区要抓住机遇,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要夯实基础设施“硬联通”基础,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步伐,优化口岸功能和布局。要提升城市间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要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粤港澳大湾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奋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央视评论员

习言道|这“关键一横”,获习近平贺信

2024-07-01 08:42:4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30日电 “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他指出,“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

深中通道是深圳至岑溪国家高速公路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这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历时7年完成,创下十项世界之最。

“超级工程”,自然有超级作用。

深中通道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连接起深圳与中山,联通了珠江口,打开了湾区融合的新空间。

更形象地说,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A”形交通主骨架上,深中通道补上了“关键一横”,曾相隔伶仃洋的珠江口两岸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些年来,大湾区建设的每一次重要时刻,都能看到习近平的身影。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就来到广东,他提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1日,他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2018年5月,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8年10月23日,他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亲自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

去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他谈到大湾区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深远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今后全球最有前景的增长极之一”“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去年12月31日,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提到大湾区,并用“勇立潮头”一词为其点赞鼓劲。

5.6万平方公里的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

习近平曾说,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

如今,“关键一横”落成,勇立潮头的大湾区,又开出了一条新路。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徐洋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刘阳禾】


焦点访谈丨创下10项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背后有超级“智慧”

2024-07-01 08:49:56央视新闻

Loaded: 10.75%
Current Time 1:20
Duration 15:09
自动播放

经过7年筹备,7年多建设,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项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宣布正式通车试运营。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深中通道作为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哪些创新和突破呢?

今天下午,在深中通道东侧入口,司机们早早排起长队。15时整,深中通道正式开启,从此中山与深圳之间有了一条最便捷的超级通道。

从空中看,珠江口交通主骨架呈“A”字形。中山到深圳直线距离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一直以来,从珠江西岸的中山出发,去往东岸的深圳,必须从“A”字形顶端绕行,行车要2个小时。深中通道通车之后,为“A”字形交通主骨架补上关键的“一横”。意味着从中山到深圳只需不到30分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从西边中山市出发往东,跨越伶仃洋海域,依次是中山大桥、深中大桥、西人工岛、深中隧道、东人工岛水下互通立交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物流往来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每年,数十亿吨的货物在此流转。但一直以来,珠江口交通不畅,制约着珠江两岸的协同融合发展。

广东交通集团副总经理 职雨风:随着珠江两岸的社会经济发展,北边的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交通已经饱和或者趋于饱和,迫切需要建设一条新的跨越珠江的通道。

深中通道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6年前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深中通道不但比港珠澳大桥宽出两个车道,而且处于内伶仃洋海域,受航运、防洪、机场航空限高、海洋环境、通航安全等多重因素制约,建设环境更加复杂,极具挑战。经过7年论证,深中通道最后采用了“东隧西桥”的设计方案。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康臣:深中通道在珠江东岸,位于深圳机场附近,项目建设面临航空限高问题,同时又处于南沙港下游,在这个区域有两条出海航道,项目建设又要满足通航需要,所以在上有限高下有通航的情况下,海底隧道是最佳选择。隧道不能太长,隧道越长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就越大,所以在向西跨越伶仃航道的时候,只能选择桥梁方案,这就是项目选择“东隧西桥”的合理性所在。

深中通道被称为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其中挑战最大的是建设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和港珠澳大桥六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相比,由于宽度增加,隧道更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甚至破坏,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很难满足控裂防渗的要求,深中通道建设团队决定采用承载能力大、防渗性能好的钢壳混凝土结构方案,但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国内以前从来没有建造过,全产业链都没有相应的工程经验。为了学习经验,建设团队曾想到当时正在建设的国外某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观摩。但对方不让拍照,只能在现场200米外远远眺望。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 宋神友:回来之后我们深有感触,当时整个团队就立下了目标,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我们自己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一定要把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全套技术攻下来。

经过4年的艰难攻关,工程建设团队建立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创新了材料和工艺,研发出核心装备,终于成功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和中国标准,填补了国内全产业链空白。使用钢壳意味着工程建设团队必须首先解决海水腐蚀难题,确保钢壳在海底使用100年。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副总经理 吴旭东:设计团队从一开始,就考虑到采用三重措施来保证它的耐久性。第一是钢壳结构设计的时候,钢壳的厚度预留了额外的腐蚀厚度,第二在钢壳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尤其是外表面接触海水的地方,采用了海工玻璃鳞片漆的重防腐涂装工艺,给它穿上了一层保护罩,最后在钢壳的表面上还附着了牺牲阳极的防腐锌块,在钢壳表面遇到海水的时候,会主动消耗锌块、腐蚀锌块,从而保障了钢壳本身耐久性的安全。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5035米,由32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每节沉管内部有2200多个密闭仓格,对浇筑精度要求极高,且浇筑过程基本不可逆,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按照传统的建造工艺制造一节这样的沉管,大约需要七八个月时间,而为了保证工期,深中通道建设者只用了一个月。秘诀就在于他们自主研发制造出了世界首例智能浇筑设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沉管预制效率和质量。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 宋神友:一个标准管节165米长、46米宽、10.6米高,排水量达到8万吨,需要填充2.9万方混凝土,我们采用8台智能浇筑机器人,最后实现了最短29天高质量预制一节的目标,并且经过检测,接近99.95%的填充合格率水平,达到了世界最好水平。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每节标准沉管重达8万吨,体量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要把这样的巨无霸安装到最深将近40米的海底,在水底19万吨水压和复杂风浪流条件下,一次性精准安装到位无异于在海底穿针绣花,这也是世界级难题。深中通道建设团队专门设计研制了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重达2万吨的一体船稳稳抱着8万吨重的管节,徐徐浮运到指定海域沉放。一体船上配备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158个传感器,能够实时提供管节浮运和沉放对接所需的精准定位数据。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凤亮:同时,我们联合深圳大学开展沉管水下变形监测,用监测数据修正测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精度。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 宋神友:我们最后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大型管节在外海的安装精度,从厘米级突破到毫米级。

深中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采用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设计通航净高达到76.5米。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康臣: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运河、海峡的通航净空控制是68米,我们选择76.5米已经满足全世界全部通航的船舶。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 宋神友:第二个就是对未来船舶大型化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我们要满足未来航运发展的需求。

7年建设,深中通道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包括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首例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等,研制出“钢壳混凝土沉管智能浇筑”等10项首创重大装备,攻克了“超强台风区超大跨悬索桥抗风御灾技术”等10大国际领先技术,形成具有中国标准的跨海集群工程建设成套技术和中国方案,为我国未来建设海峡工程做好了技术储备。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黄成造:深中通道工程显著提升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建造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是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的标杆,是迈向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里程碑工程之一。

行驶在深中通道,人们不仅会惊叹这一新的建筑工程奇迹,而且还能体验到深中通道先进的应急避险设施和智慧交通管控系统。海底隧道“呼吸系统”的重要设施风塔,总高度达到55米,是整个西人工岛单体最高的建筑。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交通工程部工程师 朱丁涛:风塔是整个隧道的呼吸系统,它设置的位置邻近隧道出入口,主要配合轴流风机将废气排出到隧道外,万一隧道发生火灾,也可以快速将沉管内的烟气排出隧道。

除了风塔,在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双向车道中间,还建有一条中管廊,这里集合了供电、给排水、消防、通讯和智能控制等设施,是整个隧道的“神经中枢”,同时,它还是应急避险的重要通道。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中管廊到达对向的车道进行逃生。隧道里,还装备有14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来回穿梭,实时采集隧道内环境和设备设施的状态信息。

在深中通道指挥大厅里,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与深中通道同步建设完成的数字孪生平台。它通过精准的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以1∶1的比例高度还原了深中通道桥、岛、隧、水下互通等真实物理环境,可以实时呈现车辆运行情况,并具备车辆智能追踪与驾驶行为分析、危险品运输车辆管控等智慧管控功能。

从地理位置上看,深中通道正好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几何中心。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大湾区“A”字形交通骨架成型,珠江两岸的城市群都在积极谋划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之道。

广东省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尹明:我们不能让深中通道成为深中过道,我们要让东岸的资源可以在西岸中山作为桥头堡,可以留得住,发展得好,然后再辐射整个西岸。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深圳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 许云飞:深中通道开通后,将有利于深圳发挥技术、品牌、资本、管理、服务等优势,在更大范围联动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深中通道这一超级工程的建成,背后是上百家参建单位、15000多名建设者的攻坚克难、智慧奉献。下一步,就是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编辑丨瞿贵祥 魏星 吴媚苗 赵菁 秦芊茗 何俊儒

摄像丨赵晨 邓裕达 陈杰雄 温嘉亮 黄伟哲 陈恒杰 陈紫行 杨冠东

剪辑丨苗佳亮

策划丨余仁山




上一篇:时政微观察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下一篇:活力甘肃|走,去祁连山下吃海虾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