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7-03 06:28:27 | 浏览:1471次 ]
分享到:
2024年07月02日23:29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题: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李秉宣

  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上,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

  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信息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信息支援部队全体官兵致以热烈祝贺。

  授旗仪式后,习近平致训词。他指出,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

  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军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破解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改革推动强军,强军支撑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的人民军队,正阔步迈向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战略擘画 统帅掌舵领航

  改革,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习主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果断作出改革强军的战略决策。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习主席以强烈的历史忧患深刻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历史担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习主席激励全军:“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3次比较大的改革,部队规模、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告诫全军,“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思之弥深,行之愈笃。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决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

  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

  仅4个月后,又一条重磅消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习主席决策成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

  这两个非同寻常的“第一次”,昭示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坚强决心,极大激发和凝聚了全军官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

  对于一支大国军队来说,改什么、怎么改,有目标、布局问题,有立场、观点问题,也有方法、路径问题。习主席为改革论证设计倾注大量心血,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确定改革重大工作安排,亲自领导调研论证和方案拟制工作,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

  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以问题倒逼改革。在改革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方案都指明了破解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每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汇聚成一条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变革,要加强顶层谋划、体系设计。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谋篇布局,落子有声。

  设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建立由军地200多名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咨询评估专家库,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估作用;赋予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相关研究论证任务,发挥其智囊作用……

  汇聚全军和各方面智慧,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习主席到机关、进班排,上高原、赴海岛,登战车、乘军舰,深入调查研究。全军和各方面踊跃献策、积极建言,军外到军内、机关到部队、将军到士兵;各方向实地调研、各层面座谈访谈、大范围问卷调查;一份份情况报告、一封封来信意见、一条条网络留言……许多好思路、好建议、好点子进入了改革方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习主席领导运筹下,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人民军队特色鲜明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

  2015年7月,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

  在领导推动这轮改革的历程中,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立起改革强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从党和国家整体布局到军队各系统相互耦合,从总体方案、重大领域方案到专项方案层层深入,从领导指挥体制、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到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改革的目标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就此绘就,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蓬勃展开。

  攻坚克难 深入推进改革

  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2015年11月24日,一个注定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日子。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习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统帅号令所指,全军闻令景从,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难攻坚。

  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四总部”退出历史舞台,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指挥、建设、管理、监督等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等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战略管理职能有效强化。“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健全军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步入“新体制时间”,广大官兵既“转身子”又“换脑子”,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联的壁垒渐次打破,战的效能逐步凸显。

  一次次演训中,过去相对独立的不同军兵种部队,在战区的调度下常态化开展联演联训;过去难以共享的数据信息,如今在战区诸军兵种部队间高效流转;侦察不再“各自为战”,指挥不再“各唱各调”,火力不再“各打各的”,一个个联合铁拳淬火而生。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深刻重塑——

  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数据: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全军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

  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名词:合成旅、空中突击旅、航母编队、空降兵军、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

  减与增的辩证法,既是瘦身,更是强体,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动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此外,新调整组建的单位中,还包括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近日,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已录用文职人员陆续到各部队报到。2018年6月,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录用人员中,高学历群体、“二次入伍”群体等格外引人注目。这标志着我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开放性、竞争力大大增强。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新型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人民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做法,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块”。

  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我军党的建设主干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军事法律。

  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央军委干部考评委员会。出台《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11项配套政策制度,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颁布《军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及配套法规。

  构建军人荣誉体系,举办授勋授称仪式;优化军人待遇,发放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实行军人配偶子女免费医疗等新的医疗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事,增强官兵职业荣誉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20余个重大领域基本法规相继推出,一大批配套政策制度和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军队战斗力和官兵活力进一步解放,改革效能持续释放。

  跨军地重大改革深入实施——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跨军地重大改革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部署,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

  2018年春节刚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跨军地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

  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推进公安现役部队改革,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实施空管体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打造现代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军队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务改革的政策举措,军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2021年深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

  重整重塑 迈向世界一流

  改革强军给人民军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人民军队在“新体制时间”里加速破茧蝶变: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显著增强,海军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加速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型,火箭军不断强化核常兼备、全域慑战能力……

  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示的强军新貌——

  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歼-20首次以四机编队进行机动飞行展示,运油-20首次与歼-20、歼-16以“五机同框”的画面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歼-10S、歼-11BS首次进行异型机模拟空战展示……

  此次活动展现了人民空军日新月异的装备发展水平、实战化军事训练质效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运油-20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展示和单机飞行展示,而是全方位呈现体系能力,展示的是我们日常战训中常用的战斗姿态。” 运油-20飞行员王宇凌说,“改革强军战略,使人民军队实现了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的历史性变革。正是缘于改革,才让我们的部队重整重塑,加速迈向世界一流。”

  2019年10月1日,20余万军民以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首次亮相的领导指挥方队,是一个改革强军、联合作战指挥印记最鲜明的方队——队员从军委机关15个部门和各战区、军兵种机关、武警部队抽组而成。

  领导指挥方队创造了两个第一:人民军队阅兵史上第一个从领导指挥机构抽组的方队,第一个由将军组成第一排面的方队。

  此次阅兵首次设置了联勤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文职人员等方队,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成果,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

  580台(套)地面装备组成32个装备方队,陆、海、空军航空兵160余架战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受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展示出人民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如虹气势。

  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现的更加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

  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

  演习重点演练联合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科目,舰机抵近台岛周边战巡,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

  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有力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

  军事专家认为,演习中,在东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个军兵种共同参与,展示了改革重塑后中国军队在联合作战中的协同能力和整体作战实力。

  4年多前,新冠疫情暴发。

  一声令下,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多个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

  航空、铁路、公路,立体投送;人力、物资、信息,高效流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民兵,密切协作;联合指挥、联合编组、军地联合……

  “进入状态快、部队集结快、行动展开快,这是真正的战争速度。”“指挥统筹一张图、力量运用一盘棋、贯彻执行一竿子,这是真正的打仗体制。”有军事观察家这样评价中国军队在武汉抗疫行动中的表现。没有备战时间、没有临战预演、初战即决战,人民军队在这场特殊战役中,交出了一份“接令当天开赴前线、3个星期控制局面、3个月内完成任务”的优异答卷。这种奇迹般的“快”,源于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更加高效的指挥体制、更加精干的力量规模、更加科学的结构编成。

  “人民军队的抗疫答卷,浓缩着人民军队的能力重塑和时代之变,彰显了一支军队在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和胜战底气。”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认为,虽然抗击疫情是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但检验和体现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实战能力。

  军事专家认为,改革调整后,全军上下备战打仗、联战联训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各战区发挥联战联训枢纽作用,各军兵种部队紧密对接战区联合作战能力需求,以军兵种能力训练支撑体系联合训练,不断提升胜战贡献率。

  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探索的新型演训样式——

  2021年9月11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

  此次联演,中方参演部队指挥机构以北部战区为主编成中方导演部和中方反恐集群指挥部,任务部队以北部战区某旅合成营为主、配属相关保障分队编成。

  新体制新编制下的中方参演部队合成营,既有步兵、装甲兵、炮兵,又有侦察、通信、工兵等力量,集多兵种于一体,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可与多种作战力量对接组合、模块化编组,充分发挥其小型化、多能化、精干化等优势,让各作战单元和要素发挥最大体系作战能力。

  9月23日实兵实弹演习中,记者在某新型作战指挥车内看到合成营模块化、多能化的作战编成优势,大胆实践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的新型作战样式,最大限度发挥合成营“前伸触角”的作用。

  2023年7月23日,随着舰艇编队“锚地防御”演练顺利结束,“北部·联合-2023”演习完成了各项预定演练课目。

  演习围绕“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这一主题,中俄双方海空兵力联合筹划、联合指挥、联合作战,有效锤炼检验了远海远域实战能力,在联演组织形式、兵力融合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

  2024年5月17日,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首次全要素、全过程实兵实弹合练,在蒙古国东戈壁省某训练场举行。

  中蒙双方参训部队按照“全纵深精打要害、多方向向心突击、分区域清剿围歼”的基本战法,共同展开以应对非法武装团体活动为课题的联合训练。

  ……

  新的体系、新的力量、新的装备、新的战法……人民军队由内而外焕然一新,亮剑慑敌的底气更加充盈。

  改革未有穷期。在改革强军之路上奋勇向前的人民军队必将不断夺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胜利——

  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人民观点)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③

本报评论部
2024年07月03日06: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改革指方向、谋方法、明路径,我们才能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

  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就能形成“1+1>2”的“化学反应”,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建成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今年初,《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28大项150小项任务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这是上海连续7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到7.0版,持续迭代升级的行动方案,成为我国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更加集成高效的生动缩影。

  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改革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例,中央层面建立起了一套条缕清晰、逻辑严密的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改革思想一致、认识一致、步调一致,使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势如破竹、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能如此推进迅速、衔接平稳,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部署和有力引领”,一位新组建部门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改革指方向、谋方法、明路径,我们才能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新时代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就是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的生动注脚。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山川披绿、碧水长流,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让林海生金、绿富同兴;我们既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常态化外部压力,也通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改革,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避免“头痛医头”,善打“组合拳”,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就能形成“1+1>2”的“化学反应”,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并不等于平均用力。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破解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超载等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硕果;祛除同质化竞争严重、效率低下等痼疾,鞍钢与本钢重组改革,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从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看,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牛鼻子”,就能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更好带动其他领域改革落实落地。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未有穷期。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08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


增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有的放矢)

2024-07-03 10:19:03人民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需要多措并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深入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好用科学理论指导经济工作。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使各项工作更好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刻阐明我国发展大势和优势条件,增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当前,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虽然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我国发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四大优势”。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将进一步破除制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经济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深刻阐明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不断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大力加强政策解读,助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作出明确指引。只有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才能使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政策解读,提高政策解读的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政策出台的背景、目标和要点,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准确把握政策精神。要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各地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呈现的新亮点,为更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09 版)




上一篇:《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哈萨克语版)将在哈萨克斯坦多家主流媒体播出
下一篇:“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