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焦点访谈丨如何让AI智能向善?“中国智”给出答案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7-07 16:14:14 | 浏览:1440次 ]
分享到:
Loaded: 22.44%
Current Time 2:42
Duration 15:07
自动播放

7月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闭幕。今年的大会展览持续扩容升级,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 、亮点展品数、首发新品数均创历史最高。大会不仅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良好的治理来促进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世博园如约而至。上千位业界大咖齐聚上海,共商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产业动向、向善治理。本届大会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智能体验”四大板块,“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是本届大会的主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但与此同时,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因此在本届大会上成为重点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魏凯:“尽量减少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它始终服务于人的发展方向上。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既代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主线,也代表了治理的宗旨。”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去年10月,我国还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今年7月1日,由中国主提的首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在联大获得一致通过。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所有这些举措都彰显出,中国对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负责任态度,以及重要引领作用。

为了汇聚全球智慧,大会设置了3场主论坛10多场分论坛,涵盖AI伦理治理、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投融资、教育人才等重点话题。此外,还首次召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与会嘉宾脑力激荡共同推动智能向善、国际合作、共治共享,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本届大会聚焦大模型、算力、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集中展示了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最新成果,展品数量超1500项。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场景。人工智能通过智能路网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幅减少交通事故,推动交通运输质量的全面变革,因此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已经有至少16座城市允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为了推动自动驾驶健康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去年3月,上海浦东新区颁布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地方性法规,夯实了法律保障。业内人士认为,一定要国家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通过善治才能让这个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具身智能是本次展览的重点板块。具身智能就像是让机器拥有了自己的"身体"和"大脑",能够感知世界、学习知识,然后像人一样做出反应。比如,六足机器人相对于四足机器人优势更明显:它更稳、负载更大、适应性更强。它拥有独特的结构设计,并有人工智能的加持,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感知周围环境,执行多种任务。

六足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场景是在复杂的户外环境。它始终能保证3条腿触地,3条腿移动,这种特殊的三三步态行走模式,大大增强了稳定性,让它能够在不停车的情况下进行巡检。此外,它还是个大力士,最大负荷一百公斤。

因为力气大、走得稳,所以它可以搭载大型检测设备,代替人类去完成艰苦、危险、重复、繁重的任务,成为人类的好助手。无论是工业巡检,还是野外勘探、救援,六足机器人都能大显身手。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在内的许多专家都认为,具身智能将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因此也必须用好、管好,以善治促善智。

在本届大会上,展出了数十款具身智能产品,四足、六足、轮式、人形,各类机器人百花齐放。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2027年有望接近6000亿元。

自从去年美国推出ChatGPT起,全球便迎来了大模型技术的浪潮,有媒体甚至把今年称为“大模型应用元年”。在本届大会上,科大讯飞、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行业巨头纷纷展出了各自的大模型产品。快手这次带来了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

用户只需要输入文字或者图片,可灵就能自动生成一段最长2分钟的高清视频。它还可以不断延长视频的长度,最长能达到3分钟。

未来,这一技术将广泛用于影视、广告、游戏、教育等多个产业,节省大量的人力、设备和资金成本。不过,正因为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因此也更加需要善治,防止被滥用。

科大讯飞的强项是语音智能识别。不久前他们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因此他们的星火大模型,把这一技术也融合了进去,让它成为每个人身边的智慧助手。快速的多语种智能翻译,更是国际交流的利器。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原则,也成为很多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科技企业前行的理念。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巨大新机遇,无疑将给世界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未来,随着全球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全球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服务贸易数字化步伐加快 我国外贸释放澎湃活力

2024-07-07 09:32:27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焦磊)核对单据、开箱查验、登记、抽样送检……在陇南华龙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员正认真查验一批即将出口的核桃仁。

“今年以来,我和电商团队的小伙伴们分外忙碌,在多个共建 ‘一带一路’国家考察市场、签订订单。”近日,甘肃某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分享了喜讯。这家以陇南市成县核桃仁加工为主的企业从去年至今实现了跨境电商海外仓注册登记、首单发车、贸易额几何倍数增长的“三大跨越”,今年该公司出口额已达1200多万元。

这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加快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提升。

在数智化技术不断向各产业渗透的当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知识密集型服务,是指以知识和技术为主体创造附加值的服务,具有劳动投入素质优、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等特征,也可称为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热点,数字贸易正不断引领国际贸易向新趋势发展,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7月4日,商务部发布数据,今年1至5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0219.6亿元,同比增长16%。服务贸易逆差5828.4亿元。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1898.9亿元,增长6%,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数字贸易正在成为我国重组要素资源、优化外贸结构、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对于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意义重大。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恢复向好、推动数实融合、拓展国际经贸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商务领域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占出口比重提升至7.8%,拉动出口增长超1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意见》提出的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以促进外贸结构优化、规模稳定,是稳外贸的积极举措。我国出口的良好表现,既有赖于外需保持韧性,也依托于强大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超过690个,跨境电商销售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的贸易伙伴已经覆盖全球,是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在消费领域,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业态与应用场景不断出现,激发了数字贸易的发展潜力。

2023年,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63.66亿美元;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总数近2亿人……此外,云展会、云办公等方面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云外包、平台分包等生产新模式不断发展,我国“云端经济”生态逐步形成,数字贸易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此外,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对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作出了贡献。今年1—5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9767.2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65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和19.2%。从业务结构看,信息技术研发服务、维修维护服务和设计服务业务增长较快。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服务贸易持续增长,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和评理|推动人工智能共治共享,世界需要“中国方案”

7月4日,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在上海拉开帷幕。大会由中国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为共议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突破、共破人工智能发展障碍、共创人工智能未来前景打造了一个全球领先的平台。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为“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反映出举办大会的双重愿景,即期望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公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并以此推动各领域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在人工智能发展、安全以及治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话探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也强调,人工智能发展迫切需要各国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抓机遇、共克挑战。

一系列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彰显了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先行者之一的中国,正在积极发挥领先者责任,广邀各方参与,力争通过磋商探讨,在全球范围内就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凝聚共识。

不仅如此,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也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中国正不断以实际行动,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作出积极探索,也贡献了建设性思路和方案。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幕致辞中,李强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创新合作,释放智能红利。促进技术联合攻关、数据跨境流动、设备自由贸易和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持续突破、智能红利更大释放。二是推动普惠发展,弥合智能鸿沟。携手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推进网络、算力、数据等普惠化,为广大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低门槛、低价格的人工智能服务,实现更大程度的数字包容。三是加强协同共治,确保智能向善。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对接协调,推动建立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可靠、可控,始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标准。

自2018年上海举办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来,加强对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治理的呼声就不断高涨。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该项技术引发的挑战与其固有风险更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人工智能既有能力为人们造福,也同样有“作恶”的潜质。不仅如此,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工智能鸿沟”正在逐步加深,这也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鉴于此,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及高级别会议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借助会议的召开,我们将有望进一步做好准备,应对人工智能具备的潜在风险,探索挖掘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让人工智能持续赋能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7月5日社论

原标题:AI must be harnessed to serve the greater good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金观平:破除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4-07-07 12:40:55中国经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这是紧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给出的实践路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仍然在农村。只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近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强农惠农措施,就是在理顺“城”的同时,统筹好“乡”这一头。

要看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趋势。比如,大规模流动人口进入城镇,部分地区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过半城镇人口是流动人口的情况;流动人口在受教育情况、就业状况上出现积极变化,成为释放我国人口质量红利的有利因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明显上升。这些都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顺应趋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有了明确的着力点。一方面,促融合、畅循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要充分考虑县域人口流动变化趋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推动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另一方面,补短板、强基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系统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也要看到,城乡收入差距有待缩小,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尚存壁垒,县城带动作用不强,农村金融保障还有障碍……这些困难与挑战,深刻影响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针对性破解难题,要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作用。例如,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充分激发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双向流动,加快推动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强化县域发展能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

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明确的“时间表”,意味着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近日,备受关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表决通过,明年5月1日起施行。随着更多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的落地,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也将一一铺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上一篇:上合组织成立23年 新疆正由地理中心变为合作纽带
下一篇: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发展出题目 改革做文章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