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改革近镜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7-18 06:32:43 | 浏览:1508次 ]
分享到:

“做梦也想不到,我们在家门口迎到了总书记。”回想起2016年的4月25日那一幕,“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至今印象深刻——

当天下午,车到了家门口,总书记微笑着下了车,一家人又惊又喜地迎了上去,“总书记一把握住我的手,并向我们问好”。

“总书记还记得我啊,那一刻我心都要跳出来了!”2010年严金昌随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去北京,总书记见过他。

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1978年,习近平同志曾经到安徽滁州调查研究。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同安徽代表团代表一同审议时,总书记深切地说:“我对滁州很有感情。”总书记对当年的人和事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我想有机会一定再去!”

两年之后,总书记如约而至。

总书记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地同严金昌的家人一一握手,和蔼地问起家里情况。严金昌的老伴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回答:“孙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我们身体都好,感谢总书记的关心。”

严金昌一家人簇拥着总书记,请总书记进屋看看。总书记一边走,一边关切地询问农民增收情况。

“总书记放心,我们家家户户盖房子,还有私家车,农家乐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严金昌高兴地回答。

经过大厅、连廊,在农家乐的冷柜前,总书记停下脚步,细细察看。半成品肉类、各种绿色蔬菜……“这是咱们小岗的农家菜。”严金昌朴实地笑笑,介绍道。“好!农家乐,乐农家。”总书记的点赞,让严金昌觉得温暖而自豪。

严金昌真切感受着巨大的变化:从当年家里6个娃,每天睁开眼就愁吃的,于是贴着身家性命在茅草房里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到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宽带,公共服务进入社区,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是改革让我们吃饱了饭,也是改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严金昌向总书记汇报:“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小岗也有小岗梦。”总书记高兴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总策划:傅华、吕岩松

总监制:霍小光

策划:孙承斌、郭建业

监制:赖向东、张晓松

记者:于文静、陈诺、李学仁

编辑:郝晓静、包昱涵、虞东升、张浩波

海报:殷哲伦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改革近镜头|发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

2024-07-17 19:56:26新华社

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在此举行。

主席台上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会标十分醒目,10面红旗分列两侧。帷幕正中,金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

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在主席台就座。

这次划时代的盛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几上几下、反复修改,散发着墨香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面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逐条、逐句、逐字,习近平总书记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

文件中涉及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决定》稿鲜明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参与文件起草的一名成员回忆说,这一新提法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拍板定论,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一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掌声如潮,响彻全场。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青山万重,乘风好去。

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国改革的航船仍将劈波斩浪、壮阔前行!

总策划:傅华、吕岩松

总监制:霍小光

策划:孙承斌、郭建业

监制:赖向东、张晓松

记者:史竞男、董博婷、兰红光

编辑:金小茜、郝晓静、虞东升、张浩波

海报:殷哲伦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学习笔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024-07-17 19:57:15人民日报


为世界提供更多启迪和机遇

——海外人士盛赞习近平引领新时代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07月17日23:03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中国的改革促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甚至也堪称是迄今全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

“要了解中国下一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从习近平对中国的思考入手。”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海外人士普遍认同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世界瞩望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各国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更多机遇,为建设和平、稳定、繁荣、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更多启迪。


“展现出强大勇气和领导力”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这一论述给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面对新型矛盾、改革难题,习近平设定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展现出坚定信心。

海外人士评价,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习近平主席勇毅担当高举改革大旗,科学谋划为改革掌舵领航,笃行实干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习近平的远见很好地应对了挑战。在改革道路上,他带领中国迈向发展新阶段。”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

十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习近平引领的改革涵盖领域广泛、内容深刻,及时、有力回应了中国在新时代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习近平是通过实干来领导的。”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说,习近平亲自领衔、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他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甚至逐字逐句亲笔修改”。这样的实干精神,令达贾钦佩。

十年多来,中国的改革在各个领域扎实推进、不断突破,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黄河宁夏段滨河大道(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力打好黄河保护持久战。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黄河宁夏段滨河大道(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力打好黄河保护持久战。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高度评价中国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中坚,其他任何国家想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发展,都将付出更多时间、更大代价。”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长期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实践。他说,每次访华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新的城市街区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越来越多高速交通线路正在铺设。“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下不断前进。”

达贾表示,过去短短几年间,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这正是深化改革的成果。“习近平展现出强大的勇气和领导力,坚决应对挑战并在改革道路上前进。”

“为世界前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启迪”

“习近平具有战略眼光,他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了一套独特而科学的方法论,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说。

海外人士认为,中国的改革举措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和范例,其中蕴含的理念和智慧值得各国改革者学习借鉴。


工作人员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内忙碌(2024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工作人员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内忙碌(2024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索尔海姆说,习近平主席的智慧体现在对中国发展全局的把握上。从推动生态治理到倡导高质量发展,从铁腕反腐到脱贫攻坚,再到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思想为驱动中国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这是2024年5月27日拍摄的德国汉堡-比尔韦尔德DUSS货运场站。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这是2024年5月27日拍摄的德国汉堡-比尔韦尔德DUSS货运场站。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非常关注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在他看来,这涉及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是以此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正在深入研究,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将如何继续发展,以及西方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路易斯·费尔南德斯认为,习近平主席阐述和提出的改革理念是正确的,因为这些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且基于对全球经济整体环境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复杂性的科学分析。


在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运河新村医养中心,老年人在进行康复训练(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在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运河新村医养中心,老年人在进行康复训练(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海外人士尤其注意到,在引领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人民始终在习近平主席心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


这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021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021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感动与钦佩。他说:“习近平主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从精准扶贫到全面小康,从教育改革到医疗保障,他所指引推动的政策切实回应了人民的需求,展现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上,体现在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上。”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说,这让人民既成为改革的实践者,又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打通了中国快速发展的脉络,推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习近平懂得用心、用思想来回应人民需求。他发起的改革是成功的,这些改革符合人民的利益,因而获得人民的认同。”诺维科夫说,中国的领导者“牢记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

“习近平心中的人民,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名誉主席斯蒂芬·佩里感慨,习近平深刻认识和理解辩证法与矛盾论,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世界迷失的时刻,这条道路为世界前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启迪。

十年多来,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斯里兰卡国际问题专家亚西鲁·拉纳拉贾说:“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在减贫、科技创新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都为世界创造了新范式。”智利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非常深刻、有力的概念,它改变了现代化的范式”,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引发了广泛回响。


“为推动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愿景和规划”

2024年6月26日拍摄的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内的中国外运集装箱场站(无人机照片)。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是连云港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和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的重要平台载体。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24年6月26日拍摄的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内的中国外运集装箱场站(无人机照片)。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是连云港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和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的重要平台载体。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启运!”7月初,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同哈总统托卡耶夫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11年前,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如今,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24年4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站台,乘客和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4年4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站台,乘客和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印度尼西亚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班邦·苏萨蒂约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世界不同地区通过供应链连接起来,这样的构想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中哈合作的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2022年9月13日摄)。新华社发(德米特里·瓦西连科 摄)

这是中哈合作的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2022年9月13日摄)。新华社发(德米特里·瓦西连科 摄)

海外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一系列重要倡议和理念,为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绘就了恢弘蓝图。

“习近平是一位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愿景和规划的大国领导人。”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这样评价。

厄瓜多尔前总统吉列尔莫·拉索说,世界正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只有增强“命运与共”意识,才能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各国进行平等对话、实现和平发展提供了启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探索自由与和平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拉索说。


这是2024年6月13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拍摄的马中关丹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这是2024年6月13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拍摄的马中关丹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说,二战结束后,西方逐步建立并主导了全球治理体系,目的是维护西方自身利益。所有国家必须追随西方,否则就会被西方视为对立面。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包容的。“这一理念超越了国家层面,是从全人类的高度处理国际体系。”许庆琦说。

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的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为此进行的理论探索。他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合了古老的中国智慧,全球的美好未来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期待中国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文字记者:柳丝、杜鹃

海报设计:马发展

编辑:韩墨、赵卓昀、刘品然、邱夏、逯阳、吴蓉、刘莲芬、徐金泉、杨光、孙瑞博、周佳谊、聂毅、牧小湘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上一篇:《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繁体版在2024年香港书展首发
下一篇:改革近镜头|高山榕下,春天的故事谱新篇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