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多省份明确取消应届生身份:缴了社保也可以是应届生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8-14 05:28:47 | 浏览:1499次 ]
分享到:

多省份明确取消应届生身份:缴了社保也可以是应届生

近日,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对于担心失去应届生身份,选择“脱产考公考编”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利好消息。

2024年,浙江湖州,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应届毕业生在校园里拍照留念。图源:视觉中国

2024年,浙江湖州,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应届毕业生在校园里拍照留念。图源:视觉中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为保障这一群体就业,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国企及事业编单位的岗位招聘不断向应届生倾斜。以浙江为例,近三年“省考”中,均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招录职务计划,专门面向高校应届生。

应届生身份在重点企业招聘中,同样被高看一眼。无论是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基本上有校园招聘,且只面向应届生。对于应届生求职来说,参加校园招聘是最优选择,也是进入一些名企的高效方式。

然而对应届生的身份认定,不同省份、不同单位存在不同的标准,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上对应届生身份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有的以毕业时间为限制,也有以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记录来判断。

一般来说,应届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后,社保的缴纳记录就证明其已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部分岗位有着“交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等不成文规定。

由于应届生身份“金贵”,造成部分学生就业上的谨慎。随着考公考编热升温,不少应届生宁愿缓就业、慢就业,以报考应届生专设岗位,甚至选择主动延毕。

据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的比重,已经达到19.1%;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2.8%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延毕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

本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助力的应届生身份,不应成为就业的顾虑。社会各界呼吁延长应届生“保质期”的声音时有出现。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就曾建议,优化应届生身份定义,缓解“慢就业”,“无论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或缴纳过社保,均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在重新就业时享受应届生相关待遇。”

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头部企业能起到关键引导作用。2021年浙江“省考”为了拓宽选人渠道,就明确2019年、202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报考身份要求为2021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位。

今年7月,山东省发文明确,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不再审核应聘者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贵州、广西、湖南等省份也相继发布类似通知,放宽了应届生的认定标准。

一些互联网巨头也放开了对应届生毕业年限的要求。比如腾讯2025校园招聘中,就将校招对象的毕业时间放宽至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之间;阿里巴巴的淘天集团2025届校招对象,也放宽到2023年11月至2025年10月期间毕业的毕业生。

这意味着年轻人就业有了更多的机会,一方面,不需要在考公考编失败后死磕“二战”“三战”,另一方面,也能在职场生涯起步阶段,放开手脚去探索、去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甚至事业。

事实上,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在倡导学生“两条腿”走路。浙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告诉已阅君,在就业工作上,学生最需要克服的心态是不敢尝试,“我们在咨询中发现,不少学生对考公考编存在一定‘幻想’,入职后会出现不适应却又害怕离职失去应届生身份难以就业的案例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地方优化应届生身份认定,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职场新鲜人的心理负担,以制度的微调推动年轻人充分就业。”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2024-08-13 20:19:41人民日报

“一老一幼”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一老一幼”始终是深情的牵挂。

今年6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活动室,饶有兴致地观看居民剪纸创作、舞蹈排练,同大家亲切交流,鼓励退休居民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Loaded: 39.43%
Current Time 0:39
Duration 2:40
自动播放

对“一老一幼”的关切,镌刻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里——

在百姓家中,与老人手拉手、话家常、问冷暖,跟孩子谈成长、话未来,殷切勉励;在社区,了解老人养老、儿童教育情况,提出明确要求;走入基层卫生机构,细致询问老人看病就医是否困难;走进学校课堂,细心叮嘱孩子们保护好眼睛,强身健体,好好学习。

“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孩子们现在都是宝,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一句句殷切嘱托,语重心长;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声声真诚祝福,温暖人心;

“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一次次重要讲话,指明方向。

一言一语,情深义重。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着老人和儿童。

对“一老一幼”的关切,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中——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一老一幼”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深邃思考,破解难题、明确方向:“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1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对“一老一幼”的关切,印证在切实的行动里——

“一老一幼”既是牵动亿万家庭的家事,更是关乎“国之大者”的大事。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举措及时推进。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33个城市(区)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整体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429个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地市级全覆盖;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

策划:田俊荣 刘晓鹏 杨学博 姜赟

统筹:李翔 余荣华 苗苗 曹磊

文字:辛本健 刘书文

视频:陈相如

校检:朱利 吴玥

海报:王宇峰

学习新语|领悟“七个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08-13 20:16:41新华社

策划:胡碧霞

设计:殷哲伦

文脉华章丨守护“文化瑰宝” 总书记推动文物保护“焕”新颜

2024-08-13 20:18:30人民网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成功。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看非遗、寻文脉、访古城,总书记始终牵挂文化传承与“焕”新。

文案:彭静

剪辑:任一林、唐宋

设计:王潇潇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协调:田兴春、王子涵



上一篇:文脉华章|翰墨灵韵 斯文在兹
下一篇:跟着总书记探寻古籍里的生态文化·理念篇丨“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