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镜观·回响|公共卫生合作,造福非洲人民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01 14:22:45 | 浏览:1504次 ]
分享到:

2024-09-01 12:03:07新华社

镜观·回响|公共卫生合作,造福非洲人民

大道不孤,守望相助。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开展援助非洲疾控中心等重大项目。面对埃博拉、新冠、疟疾等疫情,中国积极提供疫苗援助,派遣医疗队等公共卫生力量,对改善非洲国家医疗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镜观·回响|公共卫生合作,造福非洲人民

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公共卫生健康合作在中非合作蓝图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了生动范例。

1965年,一名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医生(右一)在阿尔及利亚赛伊达省为牧民诊治。

1965年,一名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医生(右一)在阿尔及利亚赛伊达省为牧民诊治。

1963年4月,第一批援助阿尔及利亚的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阿西部城市赛伊达,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

1968年4月,中国医疗队医生在索马里阿弗戈依镇巡回医疗时为当地儿童治病。

1968年4月,中国医疗队医生在索马里阿弗戈依镇巡回医疗时为当地儿童治病。

1995年,中国医生在多哥卡拉地区医院门诊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1995年,中国医生在多哥卡拉地区医院门诊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2010年11月23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一位老人(右)在手术后重见光明,高兴地大叫起来。中国“非洲光明行”医疗队4名队员在5天内为307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

2010年11月23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一位老人(右)在手术后重见光明,高兴地大叫起来。中国“非洲光明行”医疗队4名队员在5天内为307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

2014年5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阿勒特医院,一名小朋友等待参加“光明行”活动的中国眼科专家为他看诊。

2014年5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阿勒特医院,一名小朋友等待参加“光明行”活动的中国眼科专家为他看诊。

2015年1月26日,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医务人员在隔离病房为埃博拉疑似患者做检查(视频截图)。

2015年1月26日,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医务人员在隔离病房为埃博拉疑似患者做检查(视频截图)。

2015年2月18日,在塞拉利昂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援塞医疗队队员们进入埃博拉病房查房,发放药品。

2015年2月18日,在塞拉利昂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援塞医疗队队员们进入埃博拉病房查房,发放药品。

2018年12月8日,在马拉维南部布兰太尔市卡迪迪村卫生院,第六批中国援马拉维医疗队医生在义诊活动中为当地居民检测疟疾。

2018年12月8日,在马拉维南部布兰太尔市卡迪迪村卫生院,第六批中国援马拉维医疗队医生在义诊活动中为当地居民检测疟疾。

2020年5月26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与当地一线医务人员交流,指导新冠肺炎病房建设。

2020年5月26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与当地一线医务人员交流,指导新冠肺炎病房建设。

2022年10月26日,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小儿外科医生丁国建(中)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实施小儿腹腔镜手术(手机照片)。

2022年10月26日,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小儿外科医生丁国建(中)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实施小儿腹腔镜手术(手机照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和各项目组始终奋战在非洲地区病、传染病以及重大公共危机防治第一线。

以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为代表,一大批中国援建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相继落成,为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保证。

这是2014年8月16日拍摄的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门诊楼外景,该院曾收治过埃博拉确诊病例。

这是2014年8月16日拍摄的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门诊楼外景,该院曾收治过埃博拉确诊病例。

这是2018年6月12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郊区拍摄的中国援建中刚友好医院(航拍照片)。

这是2018年6月12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郊区拍摄的中国援建中刚友好医院(航拍照片)。

这是2019年5月28日在津巴布韦马绍纳兰省拍摄的马胡塞夸中津友好医院主楼。

这是2019年5月28日在津巴布韦马绍纳兰省拍摄的马胡塞夸中津友好医院主楼。

这是2023年6月16日在赤道几内亚涅方市拍摄的援赤几中赤几友好医院。

这是2023年6月16日在赤道几内亚涅方市拍摄的援赤几中赤几友好医院。

这是2023年9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无人机照片)。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项目于2023年1月竣工,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

这是2023年9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无人机照片)。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项目于2023年1月竣工,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

镜观·回响|公共卫生合作,造福非洲人民

制作:毕晓洋 许睿 李琰 张曼怡

记者:董江辉 刘卫兵 孟晨光 李京 王冠森 张玉亮 王腾 王南生 李治元 李平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和音: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2024-09-01 09:18:58人民日报

原标题: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的未来(和音)

中国在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为共创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领导者”“中国正迅速将其庞大的经济朝着更环保的方向转型”……《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日前发布,国际舆论称赞中国能源转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共同机遇。中国顺应全球能源发展大势,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中国在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为共创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致力于共同深化能源转型务实合作。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反对泛化国家安全,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拓展绿色能源领域合作,为全球提供绿色动力。中国致力于推动完善能源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能源转型政策和经验交流,打造高水平能源合作平台。中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国—东盟、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中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等六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落地见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机制,为全球能源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方案。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中国致力于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近年来,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形式的绿色壁垒增多,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困难增大。中国着眼于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以负责任的态度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以自身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与各国加强对话沟通,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中国致力于共同提升全球能源可及性。中国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有力促进全球风电、光伏成本大幅下降,为可再生能源在越来越多国家广泛经济利用创造了条件。中企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可满足当地500多万人的绿色用电需求;在阿根廷建设的高查瑞光伏电站,为当地25万个家庭提供清洁能源……“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说。

中国致力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用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水电、新能源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接连建成投产,2023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中国将继续携手各国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任务,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绿色革命关乎每个人的福祉,关乎子孙后代。中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数读中国 | 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2024-09-01 09:12:44人民网

编者按

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扩大内需、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带动,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亮点抢先看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样安排

2024-09-01 09:24:26新华网

编辑:王 莹、冯文雅、底东娜

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③】“高效办成一件事” 把政务小窗口作为改革突破口

2024-09-01 09:44:40央广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一个多月来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细则开始陆续出台实施。从经济领域扩大内需消费、畅通经济循环,到政务服务领域便民利企“高效办成一件事”,再到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释放出各部门各领域集中力量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实,以真抓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央广网《央广时评》特推出“真抓实干”系列评论。

企业迁移登记、个人就医费用报销、申请公租房、留学服务……前不久,在加快推进2024年度“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落地初见成效的基础上,“高效办成一件事”新一批8个重点事项清单发布,涵盖企业经营及个人生活、安居、就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

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

毋庸讳言,一个小小的政务窗口,有时可能要让前来办事的企业或个人跑几次腿、费挺多劲,才能把事办妥。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办事群众不熟悉相关业务分工;有的则是由于涉及多个部门,流程、环节、手续复杂;还有一些则是缘于个别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做派。无论是改善营商环境,还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都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从办事企业和个人视角出发,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加强平台建设。譬如,可以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利用集成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妨提供更贴心的优先办理、陪同办理服务,尽最大可能化解群众办事障碍。通过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首问负责制”等,有效提升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

山西运城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

山西运城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强化数字赋能。如今,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残疾人服务、开办餐饮店等以往分别属于不同领域、涉及不同部门的管理,只需要下载一个手机客户端,甚至点击一个小程序就能轻松办理。各地有关部门要通过持续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实现数据共享、材料压减、时限压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办事时多部门的“存在感”。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同志,为公众提供兜底服务。能现场协调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组织相关部门研判会商,不仅要限时办结、进行“满意度”回访,更要总结整理,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制定针对措施,以便更多人不必靠“兜底”即可顺利办事。

江西赣州市民服务中心设置的智能办税机器人

江西赣州市民服务中心设置的智能办税机器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政务服务小窗口连接政府和群众,也是改革突破口,我们很多改革智慧就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创新。一批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点事项清单,推动本行业本领域办成“一件事”的流程和业务协同;要鼓励各地区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持续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我们要透过政务“小窗口”,进一步传递利企便民的浓厚服务氛围和降本增效实招,努力让更多的“一件事”实现高效办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学习笔记|复信非洲学者,习主席特别提到这一共识

2024-09-01 19:00:38央视网

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50国学者,期待他们在“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基础上,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中非和南南合作的研究探索,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赓续中非传统友谊,汇聚中非学者智识心声,是中非深化发展理念交流的重要成果。其形成有利于彻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这一共识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习主席为何在复信中提到这一共识?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学习笔记,与您一起学习、研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上一篇: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下一篇:立德树人|总书记殷殷期许寄学子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