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途中在陕西宝鸡考察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14 02:17:03 | 浏览:1465次 ]
分享到:

2024-09-13 20:42:58央视网

Loaded: 12.90%
Current Time 1:33
Duration 12:53
自动播放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途中在陕西宝鸡考察

蔡奇陪同考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生保障、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和省长任振鹤陪同下,先后来到天水、兰州等地考察调研。

10日下午,习近平在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他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1日上午,习近平前往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他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习近平走进果林,了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情况。他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他祝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随后,习近平来到麦积山石窟,沿着栈道仔细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画,同保护修复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习近平说,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兰州市考察。在安宁区枣林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视察了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室和社区食堂,细致询问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优化便民惠民服务、落实为基层减负等情况,现场观看退休人员合唱演练。他还来到一旁的刘家堡派出所,了解警务力量下沉的做法和成效。习近平强调,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治理和社会治安做得更扎实。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

在退休老党员李宗彪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看到一家三代生活幸福、其乐融融,他很欣慰。习近平表示,民生为大、民生为要,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养老、医疗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坚持做下去,越做越好。

社区广场上,居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习近平对大家说,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他提前向大家致以中秋的节日祝福,祝家家户户都平安、健康、快乐。

随后,习近平来到黄河兰州中山桥段考察。他沿滨河步道察看,听取黄河生态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大家要心怀感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同保护好黄河,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

1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甘肃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习近平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筑牢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区等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习近平指出,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各级干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积极担当、放手干事,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

10日下午,在前往甘肃途中,习近平在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和省长赵刚陪同下来到宝鸡市考察。习近平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他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习近平还察看了渭河生态公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9月12日上午,习近平在兰州亲切接见驻兰州部队上校以上领导干部和基层先进模范、文职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兰州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并同大家合影留念。何卫东陪同接见。

联播+丨提升社区治理 总书记强调一个关键两个重点

2024-09-13 20:41:20央视网

联播+丨提升社区治理 总书记强调一个关键两个重点

9月1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宁区枣林西社区,了解当地优化社区便民惠民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情况。在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时,总书记谈到城市治理,要求“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

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他用“一个关键、两个重点”点明社区工作核心要义:关键是要搞好服务,特别是要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

总书记始终视社区为事关人民幸福生活的“国之大者”,他指出: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社区考察,指出要强化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正如总书记所说:“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2024年1月29日,沈阳,“龙年幸福 牡丹向上”龙年社区春晚在牡丹社区上演。

2024年1月29日,沈阳,“龙年幸福 牡丹向上”龙年社区春晚在牡丹社区上演。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一老一小”有保障,千家万户才安心。走进社区,总书记对“一老一小”民生话题尤为关切。

2021年8月,总书记到河北承德市考察,专门调研社区养老工作。总书记要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2年8月,总书记在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强调,“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孩子们现在都是宝,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

2024年6月,总书记走进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这个多民族聚居社区,鼓励退休居民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抓好社区工作的“一个关键、两个重点”,促进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能够保障社区居民享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此次总书记考察的兰州枣林西社区,辖区内的14个居民小区共有5631户11573人,其中,“一老一小”人口占比达34.51%。近年来,枣林西社区持续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依托“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和多元力量参与,实现了社区治理由“单兵作战”转为“协同善治”。

网格“智”治激活社区“微单元”。在这里,不仅老有所乐、幼有所托,居民还可以通过议事平台参与社区治理。

贵州毕节,在黔西市锦绣街道锦绣社区数字治理中心,管理员通过5G智慧平台实时监控、抓取和分析社区治理信息。

贵州毕节,在黔西市锦绣街道锦绣社区数字治理中心,管理员通过5G智慧平台实时监控、抓取和分析社区治理信息。

近年来,各地在社区治理实践探索中发挥各自优势,让城乡社区治理“增温提速”。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在全国选取106个社区,为居民打造配套完备、服务齐全的“便民生活圈”。居民买菜、理发、出行等日常需求,步行10分钟范围内均能满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这是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社区虽小,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却举足轻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刘禛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宋春燕 娄郝 李英卓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淬火丨第二集 向战为战练精兵

2024-09-13 17:52:30央视新闻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淬火》,9月11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20点档首播。昨晚,《淬火》播出第一集《军旗下的誓言》。

Loaded: 4.12%
Current Time 0:20
Duration 20:00
自动播放

陆军首次公开手工兵棋推演过程

首次公开中国空军驱离外机影像

跨越“一树之高”

是陆航部队飞向胜利的方式

飞行员张占方面对外机的挑衅,迅速展开依法依规的处置,最终成功将外机驱离出我国领海线;

飞行员柯焱用7根肋骨,换来了全机组的生命;

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李德鑫驾驶轰-6K见证了飞机舷窗上的国旗、军旗和宝岛台湾中央山脉同框;

珍贵的歼-20雨中起降画面,舰载机、舰载直升机夜间起降;

假如战斗打响,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从何而来?

2024-09-11 16:17:14上观新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的一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系统变革,其启动、设计和展开离不开执政党的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驱动,也离不开强国建设的战略牵引、现实问题推动以及以开放促发展的外源驱动,这些构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结构。

(一)政党引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了我们党的所有行动方略包括改革方略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这也是设定全面深化改革方向的应有之义。正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人民的利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才有了根本的政治保障。其次,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锋队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总能根据不同时空、环境和场景下民众的利益诉求,包括时代大势、国内外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满足最大多数民众利益的科学战略。最后,我们党所具有的强大的组织网络以及以组织力为重点的组织建设,为党领导国家、社会提供了组织依托和人员保障,从而也为党组织、凝聚和整合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党具有强大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二)价值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规模宏大的集体行动,必然要调动包括广大党员在内的最广大民众的积极性,要在最大范围内凝聚改革共识、汲取改革的力量和智慧。

改革共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提炼和践行最广大人民利益诉求的过程,这就需要创设通道让人民支持、参与改革,让人民在改革实践中享受改革的成果,使改革成为人们可感可及的生动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驱动力。只有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才能结成更广泛的公共利益,才能形成更磅礴的改革力量。

(三)战略牵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战略是国家、政党的根本性问题。对执政党而言,战略上认得清、看得准,政党本身及其所引领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才能赢得主动。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为了将这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转化为“实景画”“施工图”,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突破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不能就改革而改革,改革的实践必须围绕已设定的战略目标来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战略牵引和顶层设计构成了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性操作框架。这种战略牵引作用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来说,这次三中全会改革任务基本上是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的,《决定》的每一部分都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密切关联,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领域在制度体制机制上的具体抓手。

(四)问题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社会的期盼,是大多数个体需求的抽象与提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决定》中,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与意识不仅体现在“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的改革原则坚守上,更体现在每一项改革任务后面所蕴含的问题设定上,也即每一项改革任务都对应着现实存在的相关问题。正是在直面问题的过程中,改革成色更足、改革味更浓。

(五)开放促进。中国不仅是中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尽管面临着反全球化的思潮、逆全球化的脱钩断链行动以及泛安全化的遏制打压,但国际交往与互动仍然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在某种程度上,对外开放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的过程,因而也是促进改革的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之于中国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能提供发展资源上的支撑,通过开放,相关生产要素可以实现跨国界的流动;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标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等,有利于推动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和有益的管理经验。正是基于此,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这就直接指出了开放是促改革的动力源之一。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四集政论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集《有力监督》

2024-09-13 20:44:13新华社

Loaded: 6.63%
Current Time 0:22
Duration 10:57
自动播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为了加强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并为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以监督之力保障法律之力。随着执法检查一次次的深入以及申遗工作的推进,遗产保护状况与周边环境持续改善,“京城之脊”的恢宏气势日益彰显。

2023年9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针对“部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不畅治理成效不明显”,分别对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质询。半年前的监督质询在半年后传来“回声”。

以监督之力保障人民福祉,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好民生实事。

预算上的一收一支,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广州市人大积极探索建立预决算“三审”工作机制,广泛发动人大代表参与预决算审查监督,形成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到决算的全过程闭环监督链条,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

以监督之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监督制度必将更加丰富完善,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2024-09-14 08:08:02央视网

“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生保障、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听取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总书记充分肯定了甘肃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对甘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和系统科学的规划部署,为甘肃现代化建设擘画了发展蓝图、明确了重点要点、指明了行动方向。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西部多民族聚居省份。甘肃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甘肃要牢记领袖嘱托,立足发展阶段特征、基础条件、功能定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壮丽征程上勇毅前行。

“甘肃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宏阔视角切入,明确了甘肃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这是甘肃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甘肃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和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历史交汇期,要积极抢抓重大机遇和政策利好,找准着力点、把握结合点,因势而动、乘势而上。

甘肃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释放国家西部老工业基地活力,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甘肃的开放,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兰州中山桥段考察,并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对于兰州、对于甘肃来讲,是巨大鼓舞和殷切期望。甘肃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担责任,准确把握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功能定位,扎扎实实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

从“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到“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拓展跨省域合作”,从“传承好红色基因”到“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习近平总书记为甘肃谋经济发展之道、改革开放之策、文化传承之路、社会治理之方,为甘肃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精准擘画,饱含着人民领袖对甘肃24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深情厚爱。甘肃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力推进富民兴陇事业,开动脑筋想办法,只争朝夕抓发展,在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改革开放等工作上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

坚定信心加油实干,陇原大地必展新颜。甘肃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扎实行动,保持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央视评论员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崖壁上的文明传承印记

2024-09-14 08:08:38人民日报客户端

甘肃天水市区东南,西秦岭林海深处,千年的文明被摞成丰收的“麦垛”。麦积山,孤峰隐现云雾间。崖壁上,形神兼备的泥塑站成不朽的文明史雕像。

“孤标拔地起,万象入云危。”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麦积山石窟,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1万余身,壁画近1000平方米,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走进这座“东方雕塑陈列馆”,沐浴历史的烟雨,感受超然的“东方微笑”。

陈列千年的东方雕塑

走进麦积山石窟,仿佛打开历史长卷。

“平地积薪水,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佛像。功毕,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自十六国后秦始,麦积山石窟的营造,历十余朝而不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营造不绝、流传至今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这里既有全国各石窟中最大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也有褒衣博带、身姿轻盈的汉服飞天,详细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不忘历史、善于继承,麦积山石窟成其大、就其深。移步悬空栈道,崖壁上熠熠生辉的泥塑,有的高达十数米,有的仅为数十厘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却共同展现着中国化的佛教艺术。北朝的秀削清癯、隋唐的雍容华贵、两宋的严谨矜持,比比皆是。正因如此,“东方雕塑陈列馆”成了文明的一个定语。

漫漫历史长河,中华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传承发展。今天,研究和弘扬麦积山石窟文化,既要深入挖掘其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也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从而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融汇东西的丝路明珠

触摸麦积山石窟,指尖是丝绸的质感。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称麦积山为“陇坻之名山,河西之灵岳”。而麦积山坐落的天水,兼具北雄南秀,历史上居陇右,古称秦州,是长安以西的丝路重镇。当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时,天水成为内地最早开展佛事活动的地区之一。

东西交汇,积淀多彩、包容的文化基因。麦积山石窟向西接敦煌,往东连龙门,北上抵云冈,南下通大足,处中国石窟走廊的“十字路口”。在漫长的营造历史中,麦积山石窟融合吸纳、包容并蓄、不断创新,各民族文化交融、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印迹随处可见。走进第74、78窟,窟内正壁左右上方各有一龛,龛内分别为交脚和思惟菩萨的一铺三身组合。这是典型的犍陀罗佛教组合,但窟形却仿照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筑造型,共处一室却分外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麦积山石窟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从早期较为生硬的“你之造像,我之建筑”的“混搭”,逐步转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融合,互学互鉴成就这一“丝路明珠”。

丝路通古今。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温暖世界的“东方微笑”

麦积山石窟是流传千古的文物,也是赏心悦目的“景物”。

第133窟的小沙弥立像,闻名于世的“东方微笑”。这尊高不过一米的小沙弥,双眼含笑、嘴角微翘,纯净的笑容明快、光亮,唤起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然而,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美誉的麦积山,林深草茂、云雾萦绕,成就了“麦积烟雨”的奇秀,却也带来了石窟保护的“烦恼”,塑像和壁画容易出现空鼓、开裂、脱色等病害。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念之重之。

早在1953年10月成立专门保护机构、1961年3月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麦积山石窟,于2017年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迎来跨越式发展。开展保护条例申报、栈道评估、规划修编等工作,让保护利用日趋科学规范;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呵护文物神韵,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系统性保护转变。

“保下来”,还要“活起来”。麦积山石窟借助计算机、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打造出自主IP“云上麦积”,为游客提供全景漫游洞窟参观的线上平台;通过3D打印技术,将麦积山石窟的代表性龛像进行等比例复制,实现了麦积山经典造像和洞窟的异地亮相……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天水,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曾在这里举起的文明火把,也将照见“东方微笑”温暖世界。

策划:杜尚泽、董洪亮

撰文:董洪亮、王锦涛

海报:田兴洲

摄影:谢环驰

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编辑:李建广、蒋雪鸿

校检:吴玥







上一篇:习言道|祝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下一篇:习近平在陕西宝鸡市和甘肃天水市考察调研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