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人民日报社论: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 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20 15:38:20 | 浏览:1513次 ]
分享到:

原标题: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 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社论)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五周年

同心筑梦襄盛举,继往开来再出发。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回首波澜壮阔的征程,展望充满希望的未来,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必将激励亿万人民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75年前的9月,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了。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开创了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实践表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引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人民政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就一定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汇聚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智慧力量

2024-09-20 10:22:11中国经济网

9月19日至21日,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为年度主题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平台,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支撑,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有创新性强、融合性强、可塑性强的优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有助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人才创新、资金扶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利润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7.7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实现利润总额52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带动效应明显。

新质生产力加速文化产业质量和品质提升。新质生产力是依托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的先进生产力,通过技术革新突破、要素耦合创新和产业迭代更新,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要素供给、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从而为文化繁荣兴盛添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意味着产业发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精益求精,以确保最终产品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形成新型文化业态。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赋能创意设计、内容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推广等全过程。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快速崛起,文化产品的互动感、体验感、叙事性不断增强。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认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以文化市场为依托,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线下优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总分馆等载体,线上优化智慧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云等平台,提供高品质、精准化文化服务。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切实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度建设水平,处理好继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中华文化愈加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既能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品更具创新力、吸引力,又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把科技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进一步整合技术、人才、资本、创意等各类产业要素,加强数字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文化产业消费场景和手段,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全面应用于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释放科技和文化融合潜力,不断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场景、推出新产品。打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链条,打造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文化要素市场流通体系,覆盖文化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易、共享、分析等环节,激活产业数字动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扩展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转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夯实文化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根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园园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四个关键字,看民族团结在雪域高原开花结果

2024-09-20 09:11:35新华社

近日,记者随“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入西藏。广袤高原上,从绿意盎然到民生暖意,从民族交融到兴边富民,焕新之变无处不在,涵养出愈发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绿”:守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9月的藏东南,尼洋河畔绿意葱茏。今年3月在河畔荒滩种下的桃树,枝干渐长,明年春天就会开出粉白的桃花。

“以后这里会像下游的雅尼湿地一样美丽。”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民尼玛曲吉说。

2021年以来,雅尼河谷累计绿化国土面积8419亩,来自巴宜区、米林市5个乡镇的村民参与其中,让黄沙不再、枝叶渐长。

种下的是花草树木,改善的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是居民生活质量。

“过去这里缺林少绿、荒山秃岭,每天看着光秃秃的山,心情都不好了。”拉萨市民曲珍望着绿意盎然的南山公园,回忆起10多年前的景象。

2021年起实施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计划用10年完成营造林206.72万亩,将拉萨打造为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的生态宜居高原城市。

过去15年,青藏高原正在变湿、变绿。无数人付出艰辛努力,只为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2024年9月1日,游客在拉萨南山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舒静 摄

2024年9月1日,游客在拉萨南山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舒静 摄

“暖”:民生温度标刻幸福

雪域高原上,煮饭做菜不易熟、传统高压锅操作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一直是困扰农牧民群众的生活难题。

2022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组织有关机构、企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深入不同海拔地市调研测试,创新研发出更省心顺手的高原多功能炊具。

“使用这种高压锅,单手操作就可以泄压,不烫手、不喷溅;锅盖会显示温度,还有报警功能,更安全。”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久和介绍说。

2023年,69万只高原炊具走进农牧民家中。崭新的“高原锅”、丰富的食材,烹饪出幸福的“呀咕嘟(好)”味道。

暖意也在雪域高原上的“天下第一道班”蔓延。

109道班承担着唐古拉山口的道路养护保通任务。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70年来,一代代高原养路工人在这里深深扎根、甘作路石。

“感谢你们在雪域之巅,一直默默守护这条神奇的天路,温暖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救助站里的200多面锦旗、4000余封感谢信,写满过路人对养路人的感激,也映照出一幅幅民族团结的感人画面。

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年来,17个省市和数十家中央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助力重大民生问题的改善提升。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400多种“大病”不出西藏,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基本就能及时治疗……一件件惠民实事、一项项民心工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融”:茶和盐巴永不分离

“突切囊(感谢)!突切囊!”今年年初,凛冽寒风中,尼玛次仁和汉族志愿者蓝明峰为一名腿脚不便的病人送去拐杖。临行前,这名受助群众将亲手做的饼子塞到两人手中。

在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各民族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队11年来送医送药、照顾老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尼玛次仁说:“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同吃一桌饭、同上一堂课、同感民族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田。

阿里地区札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广场旁,指着展板上的“扎根雪域高原的玉麦姐妹”,六年级学生扎西旺姆自豪地说:“这些故事我都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每次讲,大家都凑过来听。56个民族本来就是一家人!”

不只是社区和校园。漫步拉萨,古色古香的八廓街,天南海北的各族商户“比邻而市”;驻足阿里,街头巷尾其乐融融,身着多彩民族服饰的老人、孩子和青年,传递出幸福和喜悦……

中华一家,情深意长。“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格局已然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茶和盐巴永不分离”的故事书写着新的篇章。

“兴”: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如今的西藏,21个边境县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

走进日喀则市江孜县班觉伦布村,“阿佳(大姐)”们哼着歌,娴熟操作机器……一双双巧手,编织出彩虹般绚丽的氆氇。

氆氇是藏族群众制作藏式衣物的毛织品,制作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上海浦东援藏力量帮扶下,“阿佳格桑工坊”7月正式开放,近30名当地妇女得以在家门口就业。

在西藏日喀则市一间门店拍摄的玩偶、围巾、披肩等江孜氆氇产品。新华社记者孙瑞博 摄

在西藏日喀则市一间门店拍摄的玩偶、围巾、披肩等江孜氆氇产品。新华社记者孙瑞博 摄

类似江孜氆氇这样的产业,已成为西藏发展的一张张新名片——

在那曲,“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广泛挖掘乡村能人,助力特色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在山南,核桃树成为“摇钱树”,带活乡村旅游、木碗加工等产业链;在阿里,日土白山羊绒享誉国内外,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软黄金”……

日子更好,心就更齐。

一步跨千年,同筑中国梦。各族同胞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同创昨日辉煌,也必将共同迎来新的飞跃。(记者舒静、王明玉、魏冠宇)

重磅政论片|同心筑梦襄盛举

2024-09-20 11:58:40新华社

Loaded: 12.29%
Current Time 1:56
Duration 20:14
自动播放

仲秋时节,北京香山层峦叠翠,双清别墅林木幽深。75年前,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描绘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写下壮丽篇章,凝聚起共襄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

创立伟业

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带着民主的基因,就把民主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热烈响应,公开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600多位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怀着对光明未来和美好制度的无限憧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这次彪炳史册的重要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确立,开启了人民政协与共和国风雨同路、携手前进的75年。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75年来,人民政协深深植根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断焕发着蓬勃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引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协商民主

2013年10月22日,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议政建言,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场听取意见、互动交流、宣传政策、回应关切。从这天开始,人民政协增加了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一新的协商议政平台。

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话题,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成为人民政协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三峡工程到取消农业税,从设立教师节到高考日期提前,从大气污染治理到脱贫攻坚战,一系列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出台背后,都凝结着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7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交流中完善建议,在共商中集思广益,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思想引领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政协系统研究党的建设,并提出“两个全覆盖”——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所有委员全覆盖。

面对新方位新使命,人民政协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好地把创新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履职实践和能力水平。

“委员科学讲堂”启动于2023年9月,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决策部署,发挥委员专业优势,为助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作出政协贡献。

人民政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着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为国履职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十三届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2.9万余件,立案约2.4万件。一件件提案,凝结着政协委员的扎实调研和深入思考,展现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聚焦“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十四届全国政协创新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将政协所能、委员所长和人民所需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康复助残活动,赠送小型康复器材;走进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及运动项目指导工作……广大政协委员坚守初心使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硬核科技+超级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澎湃动能

2024-09-20 13:05:13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9月19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航天、重大工程、交通等多个领域最新消息: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发布、两大国之重器同时投产……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多个领域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硬核科技+超级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澎湃动能。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Loaded: 100.00%
Current Time 1:29
Duration 1:29
亲,播放结束了
重播
自动播放

9月19日9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将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入轨,后续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这次发射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接力运送,上面级也被称为“空间摆渡车”,能够完成轨道机动、多星分离与部署。约4个小时后,上面级将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升级了星载原子钟配置,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入网工作后,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

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发布

Loaded: 87.88%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1:07
自动播放

9月19日,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在北京发布。据了解,该大模型是全球首个专注于地理智能科学的专业语言大模型,具备处理地理科学相关问题的专业能力,实现了地理专业问题解答、地理学文献智能分析、地理数据资源查询、地理数据挖掘分析、专题地图绘制等功能。“坤元”旨在拓宽普通大众的地理视野,解放地理从业者的双手,推动地理智能发展,赋能地理科学研究,加速重大地理科学发现。

“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两大国之重器同时投产

9月19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深圳海域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同时投产,可以让所在的流花油田开采寿命延长30年。这种深海油气开发模式的创新应用在国际深水油气开发领域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藤峡船闸过闸核载量突破3亿吨

Loaded: 71.12%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1:14
自动播放

自2020年3月试通航运行以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过闸船舶累计12.3万艘次,过闸核载量突破3亿吨。

据了解,大藤峡船闸是滇黔桂内陆水运出海通道的咽喉要道,也是广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大藤峡工程下闸蓄水后,高峡出平湖,通航等级由原来的300吨级提升到我国内河航运最高标准3000吨级,带动当地近200亿元产业,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藤峡船闸运行以来,日均运行闸次由最初的4至6闸次提高到目前的16至18闸次,过闸效率达到国内同级别船闸领先水平。研发船舶智能过闸系统,通过基于AI图像识别的技术实现船舶过闸全过程精准调度和智能管理。据统计,大藤峡船闸通航四年多来,已连续安全高效运行超1600天。

沪苏湖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连接上海、江苏苏州、浙江湖州的沪苏湖高铁9月19日开始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沪苏湖高铁线路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运营后,将有效疏解沪宁、沪杭铁路通道运输压力,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C919大型客机首次飞抵拉萨

9月19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C919飞机从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经过2小时8分钟飞行,平稳降落在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这是C919飞机首次飞抵拉萨。此次进藏试飞,将为后续C919飞机满足高高原航线运行需求和高原型研发奠定基础。

青春华章 | 习近平激励广大青年奋斗逐梦

2024-09-20 15:54:49南方评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近青年,同青年谈人生、话理想,对大家寄予厚望。

广大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南方+作出梳理,和您一起学习体悟。

策划:丁建庭 张哲

文案:王庆峰

设计:郑炜良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

2024-09-20 15:55:58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9月19日电 题: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

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

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就是要开动创新的脑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把蓝图变为现实势必遭遇各种矛盾,面临许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只有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给出最优解,交出一份合格的改革答卷。

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就是要挺起担当的身板。改革的担子越重越需要埋头苦干实干,发展的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打开眼界、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在顽强斗争中开辟新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善于学习,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锐意改革、拼搏进取,一定可以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问题

2024-09-20 13:11:14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运行态势?怎样更好为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举措?围绕当前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总的看,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金贤东说,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更要看到,随着宏观政策持续显效、改革举措持续落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要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金贤东介绍,截至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沟通交流的企业已经超过600家。截至今年8月底,共收到民营企业反馈问题诉求1031项,目前56%的事项已办结并进一步跟踪问效,推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通问题收集转办反馈系统,提高解决问题诉求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成果运用,找准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立法、改革举措落实、政策出台、规划编制等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搭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积极推介各地梳理报送的基础设施等领域优质项目,持续吸引民间资本。

金贤东介绍,在常态化推介的基础上,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又组织有关方面,聚焦民间投资潜力较大、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农业、社会事业、新型基础设施、仓储物流等8大领域,筛选出400个向民间资本重点推介项目,涉及总投资8159亿元。

他还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分别拿出10%的股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充分体现了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破除准入障碍,在充分尊重企业投资意愿的前提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研究扩大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互利共赢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金贤东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依法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他还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力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方面,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并研究扩大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服务方面,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适时推出新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









上一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篇:一习话·文脉华章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