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公布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12-25 10:32:26 | 浏览:1418次 ]
分享到: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公布

央视新闻

2024年12月25日 09:08:28 来自北京市

63人参与3评论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日前召开第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总台央视记者 罗小光 耿旭菲)

学习卡丨2024年,总书记牵挂这些方面

2024-12-25 20:38:36央视新闻

22人参与9评论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学习卡》年终特别策划,梳理2024年总书记强调过的关键词、关键表述,一起学习↓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柴婧

编辑&制图丨裴勇博 潘杨

校对丨高少卓

微视频|2024·科技创新“年鉴”

2024-12-25 20:41:26新华社

22人参与8评论

Loaded17.6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6/Duration 3:33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这一年,中国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成绩单”,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在我国加快形成。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杨咏、李畅

编导:欧阳建嘉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只比珠峰大本营低100米 这里是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点

2024-12-25 20:52:51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16.75%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6/Duration 5:08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蜿蜒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是贯通四川与西藏、青海与西藏的重要交通命脉。1954年,两条公路正式通车。70年后的今天,青藏高原的道路建设已从两条路编织成了高原道路网。青藏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同时它又是西藏运输最繁忙的公路。总台记者近日到达了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唐古拉山口所在路段。

零下20℃ 铲雪除冰保青藏公路畅通

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点——唐古拉山口往南10公里的109国道养护保通点,被称作“天下第一道班”。这里海拔约5100米,只比珠峰大本营低100米,管护的也是青藏公路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路段,所以才会有“天下第一道班”的称呼。

往年这个时候,青藏公路安多段已经下起了大雪,道路结冰经常引发大堵车。今年12月份,这一路段没有出现持续的降雪,对往来的大货车司机来说情况比较有利。青藏公路是西藏最繁忙的公路,高峰期每天的车流量有1.5万辆次。路面上以20米长的半挂车、大件平板车、油罐车为主,偶尔会有一些私家车。

虽然没有下雪,但室外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风力达到了七八级。公路沿线的许多涵洞结冰严重,冰层厚度超过50厘米,已经危及桥梁安全。这几天,道班工人们正忙着在各个涵洞除冰化险,保障桥梁的安全。在这个被称作“生命的禁区”的路段作业,道班工人们需要克服高寒、缺氧等一系列困难。比如,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他们还要穿着水鞋在冰冷刺骨的冰水中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手脚冻得通红。

总台报道团队虽然是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一路开车过来,但是到达海拔5000米的地方,我们的同事还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反症状,比如头疼、失眠等等。

一代代道班工人传承发扬“两路”精神

从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开始,这个道班就已经成立了。70年来,三代人、一百五十多位道班工人在这里工作 。一代代道班工人保障道路畅通,在铲雪、除冰中,为青藏公路的畅通作出了巨大贡献,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109国道养护保通点除了承担保通畅的任务以外,道班工人们还在公路为来往的司机师傅们修建了一个服务站。走进这个服务站,你会感觉到浓浓的暖意。里面还有一个小卖部,销售方便面、奶茶等产品。服务站里面还提供免费的热水、吸氧的服务以及抗高反的药品。

据悉,这个服务站已经累计为10万人次提供帮助和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小小的服务站已经收到各式各样的感谢信超过3000封。

天下第一道班真是这个高原雪域上非常温暖的存在了。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长期坚守,让远行的人们在这里能够安心地休息,服务很热情,环境也非常整洁。

2012年7月7日,我从雁石坪出发,翻越唐古拉山时遭遇大风冰雹,到一道班已经是8点多。我问道班有无住宿,员工热情地接待说有,并且说是免费提供。我一人在外得到如此照顾,各种感动

每一封感谢信语言都非常朴实,但都是司机师傅在这个地方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雪中送炭的帮助之后的真情流露,希望青藏公路能够一直保持畅通,来往的进出藏货物运输更加安全高效、更加快捷。

房地产止跌回稳初见成效 一组数据看城市更新进展→

2024-12-25 21:01:09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记者今天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2024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来看公布的一组最新数据:

·房地产止跌回稳初见成效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今年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迅速打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有力发挥降成本、降门槛、提预期综合效应,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10月、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2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全国已交付住房338万套,完成保交房攻坚战既定目标。

·城中村改造扩围至300多个城市

全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790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161.7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7.4万套(间)。同时,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计172万套(间),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城市更新取得新进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今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体检工作,形成体检问题清单5万多个、整治建议清单4万多个。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5.6万个,更新改造小区内各类老化管线超过5万公里,加装电梯2.5万余部,增设停车位超过50万个。

在“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全年建设改造地下管网,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6.1万公里,全年累计建设改造各类管网16.3万公里,新开工综合管廊项目建设201公里,更新设备117万台。

今年,各地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2000多个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整治易涝点900多处。

此外,各地还进一步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超过一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市级城市生命线监管平台。

(总台央视记者 杨潇 徐静 吴天白)

更多内容

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明年房地产重点工作速览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明年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是着力释放需求。

二是着力改善供给。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明年还将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期待更多乡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2024-12-25 16:05:16光明网

0人参与0评论

  【专家点评】

作者:毕耕(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充分发挥旅游在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知识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15个,居世界第一。这15个“最佳旅游乡村”,是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成为“最佳旅游乡村”有何“秘诀”?分析这些乡村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有五个关键点。这些“秘诀”也能为其他乡村的旅游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借鉴。

一是擦亮自然风光。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高山大川纵横,江河湖海相依,地形地貌丰富,气候环境多样,物种资源众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重庆荆竹村位于武隆仙女山,拥有森林、草甸、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多种地貌和植被,珍藏着原始奇特的自然风光;云南阿者科村以森林、水系、梯田与村寨“四素同构”,尤以蘑菇房民居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这些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都可转化为供游客观赏体验的旅游产品。

二是挖掘人文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人文遗产、独特的民风习俗、灿烂的民间艺术等,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充分体现,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藏。如,安徽西递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代表,拥有徽州三雕、徽派建筑营造技艺、徽州祠祭等非遗;陕西朱家湾村利用秦岭老屋、古道遗迹、柞水渔鼓、民间社火、古法酿酒等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如何保护好挖掘好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

三是彰显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敦厚淳朴的民族风情,为乡村旅游铺垫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甘肃扎尕那村藏语意为“石匣子”,因村民在山下耕种、半山放牧、林间采摘而形成独特的农林牧复合体;广西大寨村依托龙脊梯田和特色民居,通过晒红衣、红瑶长发、织布技艺等民俗,把传播红瑶文化转变为旅游新业态。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民俗风情,正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融合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种养等各类优势,发展现代观光产业、生态旅游、休闲民宿等各种项目,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如,浙江余村关闭“一厂三矿”,大力修复生态,实现了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的共赢;陕西朱家湾村将过去上山伐木砍竹、捕兽打猎、挖中药材转变为端“生态碗”、吃“旅游饭”,重新诠释“靠山吃山”的新内涵。这种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绿色转型的做法,尤其具有推广价值。

五是完善产业体系。我国乡村旅游已经从原先的农家乐、采摘园、餐饮住宿等单一业态转变为多业态全产业链经营,包括资源开发、民俗非遗、手工技艺、文创产品、交通物流、电子商务与网络社交等方面。如,浙江下姜村原为贫困村,通过旅游开发有效带动茶叶、蚕桑与中药材的生产销售;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通过活化利用凤阳花鼓和凤画等非遗资源,以及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丰富的产业体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当然,“秘诀”不止这些。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扶持,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各界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等,也是促进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成功的做法,为我国乃至世界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虽然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数量最多,但我国还有不少乡村存在发展观念滞后、基础设施较差、产业融合欠佳、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网络通信、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高度融合。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做好金融服务,使乡村旅游开发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要做好品牌形象传播,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狠下功夫。

此外,还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规范引导下,依法依规做好资源普查与开发建设,创新投资模式与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旅游线路和景观,做好产品开发与活动策划,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危机管控,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陆健、李晓东、宋喜群、马跃华、周洪双、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加丽、李钟芸、于淼、李小琴、李雨霏)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5日 07版)

李强会见日本外相岩屋毅

新华社

2024年12月25日 18:32:50 来自北京市

31人参与1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外相岩屋毅。

李强表示,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石破茂首相在秘鲁举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把握好这一正确方向,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务实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

李强指出,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搬不走的邻居,“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是两国共同作出的庄严承诺。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建设性妥善管控分歧,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当前,全球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双方要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更好惠及两国企业和两国人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双方要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

岩屋毅表示,日中有着2000多年友好交往历史,当前对地区及国际事务负有重要责任。日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沿着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方向,加强各层级往来特别是民间交流,促进互利合作和民意氛围改善,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关志鸥任自然资源部部长

澎湃新闻

2024年12月25日 17:28:15 来自上海

0人参与0评论

据新华社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决定免去王广华的自然资源部部长职务,任命关志鸥为自然资源部部长。

关志鸥,男,满族,1969年12月生,辽宁沈阳人,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中共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他曾任辽宁省沈阳市副市长,辽宁省农委主任、党组书记兼省粮食局局长,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等,2018年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省委教育工委书记,2020年任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4年12月10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自然资源部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关志鸥同志任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免去王广华同志的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特写丨“梦想照进现实”——记中企承建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全线通车

2024-12-25 21:04:29新华网

0人参与0评论

新华社达卡12月25日电 特写|“梦想照进现实”——记中企承建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全线通车

新华社记者孙楠

24日清晨6时许,天色未明,孟加拉国库尔纳居民阿赫塔尔和儿女们已收拾好行囊,登上他们梦想已久的列车。

阿赫塔尔一家落座后,列车驶离站台奔向北方。这趟列车是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全线通车的首趟列车,行程约170公里,途经孟西南部21个区,跨越汹涌宽阔的帕德玛河,直抵首都达卡。

阿赫塔尔难掩兴奋,一路欣赏着从西南地区到首都的风光。“以前西南部杰索尔和库尔纳的居民要想来一趟达卡不容易,至少需要9、10个小时。”他说,“能便利出行,快速抵达目的地,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梦想。”

当天10时30分许,装饰着彩色飘带和气球的列车缓缓进站,喜庆氛围扑面而来。“我们到了!比平时用时短好几个小时。”阿赫塔尔感叹着,拉起小女儿的手走出车站。

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全线通车仪式正在达卡火车站举行,孟加拉国铁道部官员、媒体记者等已企盼多时。“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不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一条通往繁荣之路。这条铁路将极大促进区域贸易,激发经济潜力,便利居民生活。”孟加拉国铁道部常秘法希穆尔说。他对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和承建方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艰苦付出表示感谢。

据介绍,这条南北向铁路全线开通后,将串联起孟加拉国原有的5条铁路。

“这种感觉无法用一个词形容,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库尔纳铁路系统列车总监伊什蒂亚克笑着说。

此时,即将乘坐该趟列车从达卡前往杰索尔的乘客塔尼娅和丈夫正要登车。“乘火车在西南地区和达卡之间穿梭,是我们的梦想。今天,梦想照进现实。”塔尼娅说,“随着孟加拉国铁路交通网越来越完善,相信我们国家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镜观·足迹|绿水青山,总书记始终牵挂
下一篇:坚实的步伐丨“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