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8 08:30:36中国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2025年03月08日06: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 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 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4年多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同时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进度和质量、成本和效益、全局和重点、发展和监管、规划执行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走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路子,确保建设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战检验
■ 要加紧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统筹,强化政策运用和供给,增强政策取向和工作指向一致性,全力畅通规划执行链路。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持续完善战略管理制度机制,增强规划执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勤俭建军,科学配置国防资源投向投量,提高经费使用精准度和效费比
■ 完成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离不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支撑。要强化军地合力,用好地方优势力量和资源,提高我军建设质量和效益。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
■ 要开展规划执行全过程专业化评估,评出发展质量、评出建设效益、评出体系作战能力。要把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备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融合监督、联合审计,深入查处腐败问题。要更好发挥监管对规划执行的服务和促进功能,确保规划收官质量托底、能力托底、廉洁托底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梅世雄、梅常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会上,周刚、李东、丰艳、郑元林、崔道虎、刘树伟等6位代表先后发言,分别就统筹武器装备试验鉴定资源、创新规划执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管理效益、加强军工产能保障、推进国防阵地工程建设、用好新兴领域资源等提出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4年多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同时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进度和质量、成本和效益、全局和重点、发展和监管、规划执行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走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路子,确保建设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战检验。
习近平指出,要加紧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统筹,强化政策运用和供给,增强政策取向和工作指向一致性,全力畅通规划执行链路。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持续完善战略管理制度机制,增强规划执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勤俭建军,科学配置国防资源投向投量,提高经费使用精准度和效费比。
习近平指出,完成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离不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支撑。要强化军地合力,用好地方优势力量和资源,提高我军建设质量和效益。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
习近平强调,要开展规划执行全过程专业化评估,评出发展质量、评出建设效益、评出体系作战能力。要把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备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融合监督、联合审计,深入查处腐败问题。要更好发挥监管对规划执行的服务和促进功能,确保规划收官质量托底、能力托底、廉洁托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中央军委委员刘振立、张升民参加会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8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
本报记者 刘博通 江 琳
2025年03月08日06: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山西科技学院院长梁丽萍委员表示,“我们要着力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需要。”
总书记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委书记陈婕代表说:“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我们将继续打造优质育人生态,进一步丰富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形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珺委员说:“我们将用好身边的文化资源,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结合青少年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用好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汇聚线上线下联动的育人合力。”
如何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湖北省恩施高中政治教师张琼丽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经常向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我建议将红色研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发力点,以这种生动的思政教育形式,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孙俊青委员说,“建议围绕进一步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构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评新路径,持续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代表说:“作为科学家与教育管理者,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完善科研组织体系,通过优化引育机制、改进评价体系等举措,做有质量、有组织的科研,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总书记指出,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委员建议,在教育师范高等院校建设乡村教育家培养基地,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定制化专业课程;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教育教学空间。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委员十分振奋。“拥有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许玲委员建议,“希望通过提供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相关师资培训,打造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委员表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我们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发挥重大平台和创新中心协同作用,系统提升原始创新和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同时,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代表认为,高校需注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要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科研成果数据共享,优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让更多高水平人才不断涌现。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委员说,“我们将不断优化分类评价方案、创新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机制,以一流人才催生一流成果,以优秀人才培育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代表说:“面向未来,建议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断完善与数字教育相适应的制度设置和发展生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让终身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推动教育活动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延伸。”
(本报记者黄超、吴月、闫伊乔、亓玉昆、黄福特、李龙伊、徐雷鹏、王丹、齐志明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8日 02 版)
(责编:袁勃、闫嘉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发代表委员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亓玉昆 向子丰
2025年03月08日06: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代表委员反响热烈。大家一致表示,要坚定发展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结果。过去几年,广汽集团积极转型升级,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掌握了多项“三电”和智能网联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一系列受消费者欢迎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根基。”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代表说,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充分借助AI+汽车,整合和复用在汽车制造、新能源“三电”、智能驾驶等方面的优势,聚焦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实施技术创新,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助力构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科普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科创企业提供行动指南。”知乎创始人周源委员说,“展望未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将更加凸显,我们将强化自身定位,继续为科学普及和行业交流作贡献。”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注重科技创新赋能,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共进,全市创新活跃度显著增强、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一批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落地。“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重大机遇。”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代表表示,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平台矩阵、培育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耐心资本”成为创新主体的“长跑搭档”,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这些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张振涛委员十分关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我将继续投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作出贡献。”张振涛委员说。
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新改建农村公路、旅游公路550公里;改造规模化供水管网113公里……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优化生产力布局,工业实力更强了,企业效益越来越好。”泰安市市长李兰祥代表表示,“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总书记要求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这让我们民营企业感到安心、放心、暖心,更充满信心。”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委员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家共同的期盼,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年。”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平代表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封关运作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创造条件,发挥好自贸港建设战略支撑作用。”
湖北省黄石市市长吴之凌代表表示,黄石将抢抓重大机遇,以建设长江中游多式联运重要节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离岸贸易等增长点,为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有的还通过培训成为生态观测员、气候监测员;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通过“光伏+生态+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防沙治沙与清洁能源有效融合,既保障生态补偿收入,又创造绿色就业岗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委员说,将继续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努力,为更好促进共同富裕贡献自身力量。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刘文斌代表表示,将着力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多作贡献。
“今年,常德市将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用心用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湖南省常德市委书记罗毅君代表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入基层一线,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
(本报记者罗艾桦、金歆、吴储岐、王者、齐志明、李龙伊、周欢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8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2025年03月08日08:3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本期导读】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在地方考察期间经常走进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人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创企业火爆“出圈”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对科技创新和人才的重视,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飞跃奠定基础。
监制:魏静、戴爽、金近
策划:张倩楠
文案:娄珂馨
编辑:位树理
视觉:陈佳杰
校对:任丽君
(责编:岳弘彬、白宇)
余 闻2025年07月03日08:3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小字号“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主动认领群众的‘微心..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