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
2025年08月10日09: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百年中国看天津”,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在天津建有住宅或短暂居住过。这些古建筑,记录着城市的岁月变迁,也搭起连接今昔的桥梁。
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启动。启动仪式上,微话剧《不止建筑》为观众打开了立体的“史书”。舞台上,多位演员的动人演绎,为观众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动人故事。
抗日救亡,“红楼”见证
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欧式二层小楼,也称“红楼”。这里,曾居住着一位正直清廉的爱国将领——吉鸿昌。这座红楼,不仅是吉鸿昌的家,更是一座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他出版《民族战旗》刊物,把“抗日救国”的呼声传遍华北。
微话剧《不止建筑》。主办方供图
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远赴欧美争取国际支持。面对外国邮局职员“不知道中国”的轻蔑态度,有人劝他,“你若说是日本人,便能受到礼遇。”他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却认为当中国人无上光荣!”吉鸿昌还将“我是中国人”写在一块木牌上,以后每逢赴宴或出入于大庭广众之处,他都把这块木牌佩戴胸前。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刑场写下了这首就义诗。他还命令执刑的特务搬一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死也不能倒下。”
当天,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她回忆道,“我的姥爷吉鸿昌牺牲时,妈妈只有3岁,我没有见过姥爷,但我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主办方供图
“姥爷是由一名旧军人转变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他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穿上红军的军装。我在15岁那年光荣参军,弥补了他的遗憾。也曾有人劝我下海经商,但我从未动摇过,因为我要替姥爷穿好这身军装。”郑吉安告诉观众,红楼为什么称作红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观是红色的,更因为里面孕育着红色的火种,“姥爷,您生命铸就的爱国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化作我们的行动。”
“您看到了吗?这盛世已如您所愿。”郑吉安动情地说。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在意大利风情街,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故居坐落其间。那间朝南的书斋,就是梁先生笔耕不辍的精神家园,他为这方天地取名——“饮冰室”。
“饮冰”语出《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梁启超用此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焦灼和忧虑。“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饮冰室成为梁启超晚年主要的著述地。
微话剧《不止建筑》。主办方供图
尽管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被永远载入史册。梁启超办的报刊、写的文章,也启迪了无数国民,让人民群众的思想逐步得到提高。
其中,《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两年。改革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目睹诸强侵略,清廷腐败,国家处危机存亡之秋,愤而作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启动仪式现场,演员与海河少年艺术团孩子们的深情朗诵,在津沽大地上久久萦绕。
“雷雨”声声,依依“送别”
距离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不足百米,剧作家曹禺的故居静静伫立。
六岁时,曹禺随父亲来到天津,在这幢小楼里度过了少年时光。他看见了太多人间的模样,听见了太多命运的回响,经过岁月的沉淀,都化作笔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
微话剧《不止建筑》。主办方供图
23岁那年,曹禺创作出话剧《雷雨》,历经多次排演仍长盛不衰。他曾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雷雨》中的人物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到今天他们的命运依然引人怜悯,留给了世人无限解读的空间。曹禺的剧本就如同最好的表演教科书,指引演员如何理解人性、诠释角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曹禺故居向北约800米,便是另一位大师李叔同的故居。整个院落呈“田”字形结构,分前后两大院,正房和厢房已改为展厅,中书房、洋书房和李叔同幼年起居室几间房屋仍保留着过去的陈设。
李叔同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奔流的海河、津门的文脉,教会他包容、滋养了他的心性。可以说,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都融入了李叔同的生命。他谱写的《送别》,更是以隽永的词句,穿越百年时空,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责编:王仁宏、高雷)
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述历史壮举、传递奋进力量——
本报记者 刘鑫焱 郑洋洋
2025年08月10日05: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图①:百团大战纪念馆序厅浮雕。 |
山西阳泉市狮脑山上,40米高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如同一柄直插云霄的锋利刺刀,傲然矗立。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怀着崇敬之情,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缅怀先烈。
1940年8月,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投入兵力多达105个团。这是全面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一页。
纪念碑向西200米,便是百团大战纪念馆。馆内,不时有观众在珍贵的文物与展板处驻足沉思,他们向讲解员追问史料中的细节,沉浸在对那段伟大历史的探寻之中……
敢于亮剑 中流砥柱
“我们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畏强暴”
“百团大战是我们八路军的一次主动进攻!”在百团大战纪念馆,来自山西财经大学的研究生苗柳明在战役的动态示意图前,坦言刷新了自己以前的认知。
几张黑白照片,把参观者的思绪带到历史深处。照片中,能看到日军在抗日根据地密布铁丝网、疯狂抢掠的场景。1939年冬至1940年,日军在华北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利用重要交通线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总部认为,为了坚决反对投降,振奋抗战军民,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应当组织一次以大规模地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的战斗,以扭转全国局势。
展厅内,有一面巨大的台历,标识着1940年8月20日。中间巨大的怀表,将时间定格在了星期二晚8时,这是百团大战的发起时间。右侧墙上展陈着三面红旗,分别代表着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彰显着百团汇集、蓄势待发之意。
破袭正太路、血战狮脑山、攻坚娘子关……在一块块展板前,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浮现出来。展厅一角,有一处仿真复原场景,引起游客的好奇。只见在一截铁轨两侧,八路军与老百姓正使劲推拉,把长长的铁轨掀翻了起来。
“面前我们看到的是破袭正太铁路的场景。”讲解员石玮讲述道:“8月20日晚,随着一颗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长空,八路军战士犹如猛虎下山扑向铁路线。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农民在正太线上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的口号响彻天际。正太线在军民齐心协力下陷入瘫痪。”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火车长鸣的笛声混杂着机械化部队的步伐,观众的视线随着光影变化不断挪转着……这是纪念馆二楼还原的八路军鏖战狮脑山的场景。
狮脑山是控制正太铁路的战略高地。1940年8月20日晚,为掩护破袭正太铁路部队的顺利推进,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4团和769团奉命连夜占领狮脑山,和日军激战六昼夜,指战员靠吃黑豆、啃苞米、喝菜汤坚守阵地,成功掩护了阳泉以西的正太铁路破袭作战。
“这么艰苦的条件,还能对抗住敌人猛烈的炮火,这种坚韧、坚定的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课本背后的那些不容易。”苗柳明说。
“我们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作战2174次,拔除据点2900多个,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瑞萍介绍,“百团大战的胜利,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英雄正气 千秋凛然
“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纪念馆里,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十旅旅长范子侠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浮雕墙上,铮铮誓言让无数参观者动容。
范子侠生前手拿两把驳壳枪,被称为“双枪将军”。在百团大战打响后,他带领部队在距敌60多米处开炮,经过一个半小时连续3次攻击,攻克桑掌大桥。石玮讲述道:“大家可以看到,这盏锈迹斑驳的马灯和黑釉瓷罐,就是范子侠生前使用的。这些随身之物,伴随范子侠夜袭桑掌桥、智取火车站、强攻草帽山,并留下了这三句誓言,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战士前赴后继。”
这样的英雄事迹,在纪念馆随处可见。在一面烈士墙上,闻允志、马振华、岳勇、赵亨德……一个个名字,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董天知是八路军决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石玮告诉大家,“百团大战打响当晚,他率部破击白晋路,在潞城县王郭庄与日军通宵血战。在多于我方六七倍的强敌面前,他奋勇抗敌,击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最终壮烈殉国,年仅29岁。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的事迹,让许多远道而来的观众流下眼泪。左权将军与妻子刘志兰的书信温柔动人、充满家国情怀,左权将军在农村的母亲等了26年却等来儿子牺牲的消息……听到这些情节,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党员表示,“一定要再专程去左权将军陵园祭拜、瞻仰。”
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有一面长227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4860位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还有许多烈士,至今不知姓名……
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是对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坚定承诺。在展馆中,一张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合影,让游客们感受到八路军这支正义之师所展现的凛然正气和人道主义光辉。
在娘子关战斗中,晋察冀军区中央纵队负责摧毁井陉煤矿。战火中,一名叫杨仲山的小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出两名日本遗孤。5岁的姐姐美穗子和不满周岁的妹妹兴子受到聂荣臻和八路军战士的精心照顾。后来老乡将两个小姑娘安全送还日方,美穗子长大后一直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
“不少游客参观后,都会由衷感慨,面对侵略者,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但是面对无辜的、热爱和平的民众,却始终秉持一颗友好善良之心。”石玮说。
军民同心 砥砺前行
“这些滚烫的记忆,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关家垴,抓把土,炮弹片片划破手,炮弹出自马岚头,炸得鬼子脑浆流,日伪清剿蟠龙住,咱造炮弹没停过。”在一门太行50小炮前,石玮念起了一首山西武乡民谣《咱造炮弹没停过》。
这是抗战时期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柳沟铁厂研制的一种轻型迫击炮(掷弹筒)。它总长85厘米,手工打制而成,是首批试制成功的十门掷弹筒之一。
“对比日军,我们装备悬殊,但是在我们自己的柳沟铁厂仍然生产了一批有威力的武器。”石玮说。
物资匮乏条件下,每一场战斗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
狮脑山战斗中,阳泉矿工、周边乡村民兵和乡亲们在枪林弹雨中运送粮食弹药、抢救护理伤员,宁肯自己挨饿,也要给八路军送饭。
娘子关战斗中,当地百姓趁着夜色的掩护,对这一带的铁路、公路、桥梁及通信线路等进行彻底破坏,并将磨河滩铁路大桥及敌人的堡垒、工事全部炸毁,配合八路军给日寇以重创……
近日首次公开的《正太战役晋中各县动员情况统计》记录,仅晋中一地动员的民兵数量就达到万余人,老乡们还为部队准备了蔬菜、鸡、羊、炒面等。
八路军将士拼死杀敌、浴血奋战,民兵、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战斗。他们与八路军将士一起撬铁轨、烧枕木、砍电杆、收电线,冒着炮火运送伤员,把拥军鞋、拥军衣送上前线。
“百团大战已成为历史的壮丽篇章,其中蕴含的军政军民团结伟力,始终闪耀着跨越时空的光芒。”石玮说,“一定要讲好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去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百团大战纪念馆每年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
7月7日,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队员专程来到这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前,队员们肃立默哀,深深鞠躬,并敬献鲜花,表达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先辈为民族独立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药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辅导员王虹丹说,“在新征程中要以先辈为榜样,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动力,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
纪念馆针对不同参观群体,推出不同的叙事方式:为青少年设计情景讲解,用趣味问答串联历史脉络;吸引成年观众参加专家讲座、主题展览,深度解析战役战略价值;为老年群体定制回忆抗战岁月活动,增强情感共鸣。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每一件文物依然在诉说着历史,每一场讲解都在传递着力量。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所写:“这些滚烫的记忆,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人民网“行进中国”天津调研采访团2025年08月10日09:21 |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小字号
夏日清晨的天津团泊湖畔,王大爷悠闲地骑着自行车遛早,芦苇随风摇曳,一群白鹭掠过水面。
“搁几十年前,这个点都不敢开窗,更别说遛早了。”他指着湖对岸的大邱庄镇焊管厂区,“瞧那片工厂的屋顶,光伏板亮堂堂的,烟囱早不冒黑烟了。”
80年代的静海大邱庄,钢铁交响乐昼夜轰鸣,大家凭借冷轧带钢厂积累的资金“滚雪球”,一个接一个兴办工厂,甚至在全国兴起“大邱庄热”。然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此后的40多年,大邱庄集中治理了以“大气、水、粉尘”为重点的污染,取缔和关闭了一批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一场深入彻底的“绿色革命”日复一日改变了大邱庄的肌理……
作为在大邱庄钢铁血脉中搏动的一员,天津市天应泰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应泰”)的绿色转型中带着“破茧”的阵痛与决绝。
2021年起,在天应泰“90后”副总经理任家亿的建议下,天应泰以“创新镀锌带钢管行业生产管理模式”为切入点,正式走起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路子。
“面对绿色转型这个‘硬杠杠’,我们一咬牙,淘汰了近千万元的设备。取而代之的,是15条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型镀锌带焊管生产线。”与老一辈钢铁人相比,任家亿对焊管企业的未来有新的构思、新的期待。
任家亿与一线员工交流生产进度。人民网 郭维瑾摄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任家亿花大价钱购置了布袋除尘器等环保处理设施,它们与生产线相连,24小时不间断开启,一旦焊接烟尘浓度超标,就会发出警报,对应的生产机组就会自动停止运行。
“从前,干一天下来,脸上、身上都得挂一层土和铁锈,洗好几遍都洗不干净;现在,来时嘛样,回去还是嘛样。”天应泰老师傅朱海军拍拍穿了一天的工服,黝黑朴实的脸上漾满笑意。
烟尘没了、异味少了、噪音小了……环保投入不是负担,而是新赛道的“门票”。
得益于“绿色工厂”建设,工人们在“焕新”的生产线上,只需轻点电脑屏幕,生产线就能自动完成大部分生产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30%。在满产状态下,天应泰一天能下线34万支焊管,年产量更是达到百万吨。
“焊管行业竞争激烈,只有靠创新来赋能增效。”在整齐码放的焊管前,任家亿还向记者展示了每根焊管的“身份证”,“去年,我们在业内最早实现了‘单管单码’,扫码可查原料、生产班组、重量等基础信息,实现全程质量管控及防伪追溯。”
干净整洁的车间与整齐码放的焊管。人民网 郭维瑾摄
从“制造”向“智造”“绿造”转型的不止天应泰一家。在大邱庄,140家焊管企业中,有15家被评级为引领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污染治理、监测监控、环境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标准,成为行业标杆。
炉火变迁,大邱庄的钢铁产业,挣脱了“烟囱林立”的旧日景象,映照出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绿色转型后的大邱庄,焊管年产量约占全国焊管产量的1/5,全球占比超过15%,先后被评为“中国钢管产业集群名镇”“中国焊管产业基地”。
“未来,大邱庄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两新’政策,助力新能源货车替代燃油货车,力促移动源有效减碳;另一方面,支持传统产业‘走出去’建厂建仓,在本地打造世界总部基地,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助力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大邱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殊渊坚定地说。(潘旭海、郭维瑾、实习生齐冠翔)
(责编:孙一凡、陶建)
本报记者 王锦涛 赵帅杰
2025年08月10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img src="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8/10/6ea71221-2f9d-4e62-85e7-68e5cd70784b.jpg" width:100"=""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auto;"> |
![]() |
图片均为救援人员在搭建临时木桥。 |
8月9日上午9时许,一声哨响,120名消防救援人员在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景区入口处集结。前方,洪水滔滔,10多台挖机和铲车正同时作业,清理路障。他们7点多就已抵达,等不及道路完全畅通,就沿着被洪水冲垮的省道,深一脚浅一脚向景区深处走去。
景区深处是河道的下游。这支由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和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联合组成的队伍,奔赴河道下游核心区搜救失联人员。
消防救援人员人手一把铁锨,斜挎着给养背包,分成3组进发,沿着河道开展拉网式排查。
“注意!前方是落石,道路垮了一半。”行进刚过500米,最前面的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训练大队大队长党军发出警示,随后指挥队伍散开,继续前进。可没走多远,又遇到更大的阻碍——山洪将道路截断,七八米宽的豁口间,洪流持续奔涌。
咋办?
“决不能原路返回,必须完成任务。”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作战训练科科长程天启说,“搜救失联人员,快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查看地形并商议后,大家一致决定:“就地取材,架桥通过!”
队伍再次散开寻找木头,很快一根倾倒的树干被抬到岸边,接着,5人抱树在前,多人在后面托举,将树干往对岸送。水流湍急,扑通一声,树干栽入水中,瞬间被冲出好几米远,岸边的消防救援人员也险些跌倒。
“再来!人再多些!”抱着早些打通断路、尽快搜救失联人员的信念,大家协力将树干从水中拖出,重新架设,却再次失败。这时,对岸走来两个人,他们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翻山过河来找失联的家人,看到消防救援人员便主动上前帮忙。
“接着!”消防救援人员剡连仓眼疾手快,拿出抛投绳,一端系紧树干,另一端稳稳抛向对岸。两位村民也不含糊,一人将绳缠在腰间死死拽住,另一人将绳子系在巨石上增强拉力,消防救援人员也抓住机会将树干向对岸推,伴随“一二、一二”响亮的号子声,终于架设成功!
约20分钟后,4根由石块和绳索固定的树干并列横跨在湍急的水流上,一座临时木桥成型。消防救援人员踩过木桥,继续踏泥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2025年08月10日07:02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获悉,8月9日夜间至8月10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约2.2万人参加演练及现场保障工作。
据介绍,第一次综合演练包括纪念大会仪式等内容,重点磨合了纪念大会全流程各要素的内部衔接,全面检验了各方组织保障和指挥运行工作,演练组织有序,达到预期目标。北京市有关方面表示,本次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衷心感谢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责编:白宇、卫嘉)
2025年08月10日12:32 | 来源:央广网小字号
“蓬莱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这艘元末明初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古船正是这段历史的实物例证,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8月2日,山东烟台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文物部副部长刘莉指着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的古船残体介绍道。
刘莉正在给游客讲解古船的来历(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拾阶而上,登上蓬莱阁主阁,远眺黄渤海分界线,俯瞰蓬莱水城,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察看水城炮台和古代舰船入海口,听取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等历史介绍。总书记叮嘱当地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雄踞丹崖山之巅。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近年来,蓬莱阁景区不断加大对在展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为减少拆解搬移给古船造成的损害,2023年,工作人员在正常展出的情况下,对古船进行了整体性保护。
“文物出土只是保护的开始。长期的展出中,文物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以古船为例,木材面临开裂、变形等威胁,我们因地制宜开展保护工作,这样既保护了古船,也让游客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文物保护知识,提升了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刘莉说。
张景龙(左一)与同事利用仪器对丹崖山岩体进行监测(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凭海而立的丹崖山常年受海水海风的侵蚀,岩体局部存在稳定性病害,会影响蓬莱阁安全。“我们对丹崖山岩体加固后,定期监测岩体变化,对蓬莱阁等文物进行日常维护、持续跟踪,守护好珍贵文物。”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文物科副科长张景龙说。
历史文物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发展好、利用好。如今,蓬莱阁景区深挖历史资源,加强文旅融合,让非遗项目、小场景演出等走进景区,精心呈现丝路情缘、“戚家军”魂、东坡吟诗等特色节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故事,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蓬莱阁景区的“丝路情缘”小场景演出走进游客中间(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与此同时,蓬莱阁景区与当地中小学校“结对子”,让小讲解员“走进来”,大讲解员“走出去”,把英雄故事、丝路故事送进课堂、送到青少年身边。
今年3月开始,37名当地中小学生变身“红领巾讲解员”,陆续在景区内的戚继光纪念馆“上岗”,每逢周末和假期为游客讲述戚继光的故事。“我已经背诵好多遍讲解词,每一次讲解都感觉对戚继光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自己也在跟着英雄一起成长。”“红领巾讲解员”张鸿轩说。
“我们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好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让史实‘说话’,让文物‘发声’,让优秀文化‘活起来’,讲好海上丝绸之路故事、讲好英雄故事,使博物馆成为行走的大课堂。”蓬莱阁景区导游部副部长修琳琳说。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策划:程立龙 卜叶
记者:程立龙 唐磊
配音:刘佳音
鸣谢:烟台市蓬莱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朱一丹、赵欣悦)
2025年08月10日05:27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厦门8月9日电(记者付敏)今年以来,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旅客量稳步提升。据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12时,今年厦金“小三通”航线旅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5%。
据介绍,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目前一天往返24个班次。今年以来,高崎边检站已累计验放厦金“小三通”航线船班5100余艘次,查验出入境旅客100万人次,其中台胞数量占比七成以上。进入暑运后旅客量更是不断攀升,7月以来日均客流超4500人次,其中7月20日单日客流突破6500人次,创2023年复航以来新高。
9日上午,厦门五通客运码头人头攒动,旅客们有序排队等待通关。在现场,部分旅客等候办理业务的同时,通过“i海台”查询一体机查办票务、交通出行等信息。
“一两个月会来厦门一次,来吃吃玩玩,都是讲闽南话,亲切又熟悉。”台胞林女士说。
暑运期间,两岸游学、研学,跟随家人来往两岸探亲访友,以及往返两岸旅游购物等成为客流主力。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充分利用暑运契机,通过优化“大件行李通道”、升级“同心文化”专区,布置“同心阅读角”等举措,助力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责编:卫嘉、白宇)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2025年08月21日13:52 | 来源:新华网小字号西藏自..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