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 19:43:07新华社
“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深刻指出。
近年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着力构建覆盖全市域约1.6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打造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春日,记者走进胡同,感受“老巷幽宅静树依”的古都风韵,体会“新老北京相辉映”的时代风貌,探寻“古城与都城共生”的首都风范,记录北京留住城市记忆、守护胡同乡愁的生动实践。
留住“老巷幽宅静树依”的古都风韵
北京有句老话:“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自元代以来,纵横交织的胡同构成了北京最具特色的城市肌理。
20世纪90年代,江西人况晗到北京做美术编辑,住在什刹海附近的胡同里,成为一名“胡同画家”。
“那时候的烟袋斜街特别像我的家乡。”况晗说,为了留住胡同记忆,他为北京胡同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创作了2000多幅画作。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一些胡同变得破败杂乱。“落后”“拥堵”一度成为北京胡同给人的印象。
远眺钟鼓楼。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察看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展览和河堤遗址,沿河步行考察河道恢复、四合院复建情况。总书记深刻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
为此,北京市下大力气保护老城,保留城市记忆、守护北京乡愁。一方面,明确整体保护、应保尽保的原则;同时,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特别提出保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
“我们下了很多功夫摸清胡同和四合院‘家底’,严格执行规划,确保这本‘账’不再变,才算真正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申玉彪说。
对胡同里的四合院,北京市采取分级分类保护的办法。通过法律法规、技术导则等规范修缮行为。
“合院式历史建筑的修缮讲求完整性,我们会根据每一处的特点,将建筑与院落、历史环境要素等一并考虑、一同修缮。”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张越说。
近年来,北京市陆续出台《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和《北京市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试行)》等,邀请木作、瓦石作、油饰彩画等专家、工匠,组成老城保护房屋修缮修建技术专家委员会,为老城恢复性修建、保护性修缮提供技术支持。
胡同不再拆了,四合院修缮了,老居民留下了,“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胡同风貌慢慢恢复,乡愁触手可及。
春日,64岁的况晗再次回到什刹海写生。从黑白铅笔画到水彩画,况晗笔下的胡同多了几分色彩、少了一丝沉重。“胡同不再拆,我也不急了,可以慢慢画,画的色彩也就丰富了。”他笑着说。
雕刻“新老北京相辉映”的时代风貌
老城的历史文化传承,核心是留住居民。如何解决胡同内拥挤杂乱、设施落后等问题,让居民住得舒服、过得舒心?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草厂胡同景观。(受访者供图)
2019年临近春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听取区域规划建设、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总书记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位于玉河旁的雨儿胡同,有很多大杂院。近年来,北京市在雨儿胡同等27个区域开展申请式退租等工作,“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8000余户。想离开的人搬进了新房,腾出的空间用于改善胡同环境。违建拆除了,厕所干净了,下水疏通了,公共空间增加了,老胡同焕然一新。
“现在洗澡有热水,做饭有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煤球、去公共厕所了。”雨儿胡同20号院居民李长林说。
“我们将保护传承与更新发展相结合,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夯实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的基础;通过‘一院一策’,有效改善老城人居环境。”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綮鸿说。
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丁静 摄
政府还聘请专业设计师,将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传统元素,通过规划设计巧妙融入现代城市空间中,让新老北京有机融合、交相呼应。
厂甸小区居民的1200多条意见变成了100多条设计,把小区改造成了“网红社区”;北竹杆胡同的老院落改造成艺术人文空间“槐轩”,成为二环里新晋艺术“打卡地”;开在“胡同之根”砖塔胡同里的正阳书局,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北京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集大成者。”北京史研究专家李建平认为,“北京城的建设应承古开新、彰显时代风貌,给后世子孙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
大气方正的老城中、纵横交错的胡同里,原汁原味的北京声音、北京味道、北京记忆,正借助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业态、新消费不断传承,融入北京市民的生活中。
彰显“古城与都城共生”的首都风范
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大栅栏街道的杨梅竹斜街,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为了让商铺规划和交通组织更加合理,大栅栏地区街道责任规划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熊文及其团队在杨梅竹斜街成立实验室,持续监测近10年来这一区域的人流和交通数据,并用大数据指导支持区域改造,使往来客流与街道承载能力匹配。
北京正在探索一条古城与都城共生的新路,纵观世界,却没有成功经验可循。
西总布胡同景观。(受访者供图)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蕴深长,为北京老城保护与城市发展指明方向。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举办北京文化论坛,深入挖掘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制定《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对古城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加强规划引导,保护传承好古都空间格局;强化风貌管控,培育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推动艺术发展,构建与历史底蕴相契合的人文环境;让当代建筑呈现与历史格局秩序和谐共生的时代风韵……《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绘就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蓝图”。
“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附近建起一座建筑最高点约52米的医院大楼,遮挡了景观视野。2020年,“银锭观山”被列为核心区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之一。次年,这栋医院大楼完成降层,“银锭观山”风光得以重现。
“老城内的新建筑,在体量、高度、造型等方面要尊重历史文脉,既保持城市建筑群原有的文化风范,又富有时代风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说。
民国才女凌叔华旧居变成史家胡同博物馆,牛街附近的江宁郡馆旧址改造为红色会客厅……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凝聚在纵横交错的胡同中,构筑古城与都城共生的首都风貌;“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等活动,创造出传承中华文明、丰富北京味道的活力空间。
“人心往之,城必兴焉”。1000余条胡同“串珠成线”,让记忆得以新生,文脉得以延续,在一点一滴中以文化城,为世界古城与都城共生提供中国样本。
领衔记者:董素玉
执笔记者:丁静、郭宇靖
海报制作:潘一景
策划:张晓松
统筹:刘梓桐、贾真、何伊言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2025-03-16 19:47:05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
行动方案明确,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行动方案聚焦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少百姓后顾之忧。
记者:魏玉坤、严赋憬
设计:胡戈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2025-03-16 11:28:44人民网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客运站的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分拣好的快递包裹每天都会和乘客们一起“坐”着公交车下乡进村。村民们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寄递自由”,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今年以来,我国快递业保持高效运行,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服务质效持续向好,节日消费保障有力,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印证着这份活力:经测算,2025年1至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68.6,同比提升11.8%。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519.3、464.8、221.4和70.1,同比分别提升27.6%、1.2%、5.4%和6.2%。
春节前,快递企业积极服务“年货节”促销,增强早茶、鲜花、中药等产品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各地农货上行。快递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日均业务量约6.2亿件,超2024年“双11”日均水平。
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快递企业积极保障用户基本寄递需求,业务量达11.5亿件,与去年农历同期相比增长31%。
假期结束后,快递企业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自2月5日起,揽收量持续超5亿件,日均业务量达5.4亿件。
快递业规模扩张的背后,是服务质量的系统性升级。1至2月,我国快递行业瞄准精细化领域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数据显示,1至2月,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464.8,同比提升1.2%。从分指标来看,1至2月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均值预计为84.9分,同比提升1.2分。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均值预计为81%,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
据介绍,我国快递企业积极增设公路运输专线、加大航空运力投入,提升干线运输时效;更新自动分拣设备、升级智能仓储控制系统,促进人机高效协同,提升网络转运效能;通过增设移动快递柜、发展无人驿站,提升末端投递时效,弥补假期人员不足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快递服务的“毛细血管”正加速向偏远地区延伸。快递企业持续扩大下乡进村服务范围,在西部地区增设快件集运中心,使用智能技术优化集运流程,有效保障偏远地区服务质量,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快件投递量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消费升级新趋势,快递业的特色服务同样亮眼。在活鱼水产寄递方面,快递企业采用“水+氧气”特色包装,延长保鲜时效;通过增设前置揽收点+无人机运输+高铁、航空运输,大幅压缩转运时长,保障鲜活水产抵达消费者餐桌。在高价值产品寄递方面,快递企业积极开展高端寄递服务,采取专人专车专送,提供准时定点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仪式感的礼赠体验。
1-2月,快递发展能力指数为221.4,同比提升5.4%。
长沙跨境智能物流产业园、常德智慧科创园等园区开工建设,与新疆机场集团共同打造的联营货站正式启用,快递企业海南总部及航空物流枢纽基地投入运营,广州华南电商产业园运营招商。2025年,我国快递行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推动分拨中转能力稳步增强,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快递行业无人配送也迎来了新发展,快递企业在杭州、佳木斯等多地投入无人车,开通了贵州“低空+物流”无人机药物配送线路,启用深圳“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创新“无人机+无人车短驳+无人机接驳柜+楼宇机器人”配送模式,以无人化增强末端配送能力,推动地面与低空无人运输投递一体化发展。
此外,快递企业持续推动国际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新投用荷兰海外仓,开通至英国、德国等快递精选专线,升级完善欧洲综合解决方案,优化韩国海淘集运服务,境外仓配能力持续增强,跨境寄递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央视新闻2025年03月16日 11:05:03 来自北京市
快速进化的AI生成技术,让生成假照片、假图像,甚至视频换脸都更加容易,且真假难辨。尤其是AI合成的假视频甚至冒充名医、名人进行虚假宣传,对公众实施诈骗。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也是受害者之一。
院士带货 竟是AI伪造
1:00/2:11自动播放
不久前,网络中出现了这样一个视频,视频中张伯礼院士正在为某美白护肤品进行宣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这些内容全是假的。我从来没用过这个护肤品,我也没做过这方面的宣传,更没研究过,所以里边完全是编造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AI制作的视频,视频中使用张院士的形象和声音,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张院士介绍,像这样涉及他形象和声音的假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的至少还有十几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声音等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伪造都是侵权行为。为此,天津中医药大学紧急给网信部门发函,申请对涉嫌侵犯张伯礼院士肖像权及姓名权的相关视频和公众号进行管控处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非常气愤,我觉得假视频对我的影响还是第二位的,更可怕的是这些东西误导消费者,对老百姓造成的影响,又花了钱,有的时候还买了假药,影响老百姓的健康,同时也违反国家的法律,破坏市场秩序。专家的形象受到玷污,我们确实也很气愤,但是又很无奈。
近年来,通过AI深度伪造技术假冒名人的事件频繁发生。除了张伯礼院士之外,一些商家通过AI换脸、合成人声等手段,将一些名医、名人、企业家的面容与声音进行移花接木,有的用于直播带货、有的用于推广营销产品、有的被制作成了搞笑视频。
专家:AI伪造
是必须消灭的一个“拦路虎”
AI生成技术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却成了编造虚假信息的工具。专家呼吁,AI伪造是新兴技术发展的“拦路虎”,必须从严惩治。
0:00/2:53自动播放
专家指出,AI换脸拟声,不当滥用,成为违法侵权行为的重灾区,易引发侵犯肖像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以及诈骗等犯罪行为,不利于构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马凌:我看到了好多像这种数字人,他会截取某些人的形象,某些人的音频来生成一个非法的数字人,就可以直播带货了。所以它影响到的不仅是老年群体,也影响到了更广大的群体,包括部分上网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据介绍,另一方面,AI生成虚假信息泛滥也对社会公信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马凌:AI造假新闻现场,它给新闻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正常的新闻工作者是不会使用这样的图像,但是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被社交媒体所广泛利用,它毁损的是社会的公信力,它不仅抹黑了媒体,也让公众的认知发生混乱。长此以往,可能整个社会都会充满互相不信任的情绪。
近日,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起施行。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以及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加不加AI的标识,表面上看,形式上是一个法律的明确规定,它的客观影响很深远。不仅是确定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保障信息的公开公正,保障信息的顺畅流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例如在网络自媒体发布,应该有一个监管。有的是平台发布,平台的从业者应该有审查的责任。我们去投诉举报,得有专门部门去接收,承担起责任。第二点要加强监管,网络部门、互联网监管部门得发挥作用。再就是法律,甚至是公安部门都要介入才行,加大处罚,不管是谁的连带责任。我觉得应该出台一些综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
AI解读AI:
给AI留下最深印象的AI虚假信息是什么?
AI技术在大幅提高各行各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造假门槛。对于AI来说,近期发生的AI制造虚假信息的案例,有哪些让它印象深刻呢?AI能否辨别AI生成的虚假内容呢?
0:00/2:01自动播放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用AI解读AI,刚刚我问了人工智能最近印象深刻的AI造假的案例,它列举了很多,而且做了分类。
例如,自然灾害谣言是它认为影响非常大的一个类别,AI制作的虚假信息成了“恐慌放大器”。很多人熟悉的西藏定日县地震后,一张“被埋废墟的小男孩”图片在网络疯传,该图因男孩有六根手指被识破,但已造成大量恐慌。
还有一个类别,AI技术伪造名人背书与权威数据伪造,利用公众信任牟利。前段时间盛传的“80后死亡率5.2%”“每20个80后就有1人去世”等虚假信息,在公共领域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央视新闻频道在西藏定日地震废墟小男孩的虚拟照片,以及80后死亡率的问题上,迅速给出辟谣,让观众了解到最权威的信息。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能否用AI识别AI造假的内容呢?AI告诉我,现在还真有不少机构和软件已经实现了这项技术。拿图片来说,有一些是肉眼能判断,一眼假的AI生成图。还有一些看起来相对真实的伪造图片,其实在人工智能看来,也往往暗藏了像素规律甚至是电子签名。AI也承认,这些技术上的所谓“缺陷”,未来可能通过深度伪造而更加难以识别。但是AI的创造能力和辨别能力,本就是互相博弈,不断攀升。平台治理,有效监管,还有公众的防范意识,要结合起来,才能让新技术用在正道上。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李斌 郑怡哲 赵酉龙 王殿甲)
——打造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厦门样本”2025年04月20日10:13 | 来源:人民论坛网小字号原标题:人民..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