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其玲摘) 颜之推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史料记载,他是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第35世孙,公元531年生于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最早来南方的山东琅琊的颜氏是颜含,公元307年他就跟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第一个皇帝来到了南京。”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告诉记者,南方颜氏的始迁祖是颜含,官至东晋右光禄大夫,封西平靖侯。此后,颜氏子孙便在南方开枝散叶,传到颜之推已是第9代。颜氏家族的江南祖茔就在南京老虎山的南麓,1958年文管部门曾在此处的颜氏墓群中发掘了不少文物。颜之推因逢战乱一生三次被俘,三为亡国之人,多次险遭杀身之祸,历仕南梁、北齐、北周、隋四朝。
正是这样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晚年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为官、做人、求学方面的深切体验和思考记录下来,传之后世子孙。而在《颜氏家训》的滋养下,颜氏后裔崇德重教,修身慎行,隋唐以来名臣辈出,精英荟萃。唐初著名文学家颜师古,安史之乱中誓不降贼、以身殉国的英杰颜杲卿,书法大家颜真卿都是颜氏一族声名显赫的人物。
在筹划拍摄《颜氏家训》专题片的过程中,市纪委主创团队还寻访到了南京的部分颜氏后人。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颜艳燕就是其中一位,据她介绍,“目前全球颜氏后人大约200万人,每两年就会举办一次‘颜氏宗亲联谊大会’”,颜氏的族谱没有乱过,排到她这一代,已是颜回的第77代子孙。
在我国很多大学里都有颜姓的教授,比如中国科学院颜鸣皋院士,还有东南大学颜肖龙教授、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颜晓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颜泯涛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颜培实博士 等南京本地的高校老师。”
南京颜氏后人还成立了一个南京颜氏文化研究中心,邀集了100多名颜氏后人作为研究人员,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缅怀先祖,研讨古训。位于南京乌龙潭公园西侧的颜鲁公祠,则是他们经常去瞻仰的地方。据说,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颜真卿的祠庙遗迹,祠内有大殿、配殿、颜真卿纪念馆,并存有一眼古放生井。
老虎山颜氏墓群
晋右光禄大夫颜含后裔的家族墓葬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侧的老虎山南麓。1958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砖结构
共清理了 9座墓葬。其中4座早年遭破坏,5座保存完好,但出有文字资料的只有4座,编为1~4号墓。据出土的墓志和铜印、石印看出,1号墓墓主人为颜含第2子颜谦妇刘氏,永和元年(345)卒;2号墓是颜含之孙,颜约之子颜;3号墓是颜含3子零陵太守颜约;4号墓是史籍未见记载的颜镇之。4个墓排列有序,尊者居右。颜含原籍琅琊临沂,官至右光禄大夫,封西平靖侯,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三子髦、谦、约并有声誉,在文章、学术和书法等方面,也负有盛名。
墓室均为砖结构,平面呈凸字形,顶有四隅券进式和券顶两种。颜谦妇刘氏墓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墓,由棺室和甬道两部分构成,全长5.83米,宽2.32米,高2.61米,左、右、后3壁上各砌一直棂假窗和凸字形小壁龛。甬道为券顶,以原装有木门的门槽为界,分为内外两进,外进甬道内有一小砖台,砖台下为24孔的铜质漏水板,其下为通向墓门外的砖砌排水沟。墓室内有铺地砖两层,墓壁涂有约1厘米厚的石灰。其余的几座墓均为凸字形的券顶墓,也由棺室和甬道两部分构成。左、右、后壁上各砌凸字形小壁龛一个,有的内置青瓷小碗一只,棺室前部砌有祭台,以放置随葬品。
4座墓共出土随葬品240多件。有青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饰和骨石器等。其中青瓷器62件,器形有盘口壶、盘、碗、香熏、唾壶、砚和虎子等。釉色以淡青为多,其次为黄绿色,有的盘口壶、碗、香熏的口部缀有酱色釉斑点,3号墓的1件鸡首壶、4号墓的1件唾壶通体为酱色釉。1号墓出土有长方形砖质墓志,上刻“琅琊颜谦妇刘氏年卅四以晋永和元年七月廿日亡九月葬”,字体已接近楷书,但带有隶意。3号墓出土龟形钮石印1枚,印文为“零陵太守章”。2号墓和4号墓各出长方形纽铜印1枚,为东晋时流行的6面刻文印。4座墓出土的砚6只,颜约墓出土的石砚上还有残墨,经化验与现代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