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考场里巡视
家长在考场里面给孩子们监考
本周,我市各中小学迎来了期末考试,重庆育才中学的高三学生们除了迎来一诊,还迎来了一群不一样的监考老师—他们的家长。在每个考场,每场考试中,都有一位学生家长,与老师一起监考。在两天的考试里,全年级共有176位家长参与监考。这些“监考老师”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
4场考试无一位家长迟到
昨天,重庆晚报记者走进重庆育才中学,刚过9点,学生们已经开始考试,教学楼里显得格外安静。教务处主任李加荣介绍,近几年,学校期末考试都邀请过部分家长来监考。此次考试,由于高三年级共有34个班,分成53个考场,每个考场都需要一个学生家长参加监考,是家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考试。“由于不是周末,学校考虑到家长的工作时间,由家长自己先报名填写能够参加监考的时间后,学校再进行统一安排。所以有的家长监考一次,有的家长则4堂考试都参加了。”
据悉,为了让更多家长参与进来,学校采用轮流监考。教务处收到各班班主任提交的家长名单后,安排家长参加监考的时间、所在考场、监考科目表,家长根据安排,按时到校参与监考即可。
按科目不同,有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有的为两个半小时,家长需要提前到场,最后离场,所以即使只监考一场考试,也至少要花费200分钟。
李加荣说,这次参加监考的家长们,都提前赶到学校,没有一位家长迟到。“肯定要给孩子做个表率,如果家长都迟到,学生们会怎么想呢?”高三18班的学生家长冯丹说。
有位家长请年假来监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监考教师,感到很新鲜。高三25班的学生家长高艺,家住江北区,她监考了第一天的语文考试。“昨天我看到考场上的学生们状态很好,充满朝气。”高艺说,她跟着当堂监考老师一起进入考场,还认真观察起监考老师的工作。“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孩子平时就是这样参加考试的,以后也会这样参加高考,我感觉很新鲜。虽然我也经历过考试,却从没有当过监考老师,这是头一次。”
“听到孩子回来说家长可以报名去监考,我第一时间就想一定要来,想看看高三孩子们的状况如何,其他同学在考场上是怎么做的,再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家长汪璠告诉记者,自己从事通讯行业,为了参加这次监考,他请了2天的年休假。汪璠说,在监考语文的时候,他看见有两个同学没把握好时间,着实让他捏了一把汗,“这两个同学离考试还有五分钟结束时才写完作文,我看着很着急,因为作文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如果作文不完整,将影响最后的得分。”
监考到自己孩子很纠结
李加荣表示,学校不会刻意回避家长监考到自己孩子,“全年级的考场多,家长人数也多,出现这样情况的几率很低,没必要刻意回避。”但是,汪璠正好在下午的英语考试中,被分配到了自己孩子所在的考室。
汪璠说,直到走进考场之前,儿子还不知道他会出现在考场上。“当时,我看他表情还是很沉稳,没有特别诧异。”整个英语考试过程中,汪璠也没有特别留意孩子,考场30多个学生都要一样观察。
不过,也有的家长表示,不愿意亲自监考孩子。“如果安排到我监考女儿,最好能换一下,因为我怕影响到她考试。”冯丹说。
学校
让家长不只看分数
李加荣表示,学校一直坚持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希望增加家长对老师、学生的认识。家长会每年仅一两次,而且更像是一场让家长来听的工作汇报,很难让家长全面认识学校里的教学情况。“今年3月开学后,高三的学生们就只剩下3个月左右来复习,压力会更大,学校希望家长们切实来体会一下紧张的氛围,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态、想法,而不是只从分数上看问题。”
李加荣说,最开始,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家长来监考,担心自己会因此而紧张,也害怕让家长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但是通过班主任的沟通,现在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够接受家长监考了。
学生
家长监考很新鲜
中午11点半考试结束后,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考生,大多同学表示,不会特别关注来监考的家长,也有同学摇摇头说:“还是别让我爸妈来监考我。”
高三14班的杨显杰告诉记者,家长来监考挺新鲜的。“我不会紧张,看到监考老师才更紧张。学生的家长很亲切的,感觉氛围好一些。”不过,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家长出现在自己所在的考场上。
高三17班的汪飞宇认为,爸爸能来监考很不错。“但是在考场上,我们都只看试卷,没有时间观察谁来监考了,一直是这样,最多也就抬头看看时间。”他表示,爸爸平时也不会给自己太多负担,这次考试回家,也没有过多谈论这些。
专家
有助促进家校合作
西南大学教育学教授唐智松认为,家长监考这种方式有助于家长理解孩子。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孩子在学校,沟通比较少。家长走进考场,自己更能感受到考场的紧张氛围,体会孩子学习的不容易,在以后能够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理解。其次,也能够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在监考过后,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能理解学校、老师的工作。他建议,家长可以适量参加监考,同时,学校在安排上也应考虑家长平时的工作量。
2024-11-22 19:49:08央视新闻19人参与18评论当地时间11月20日,从欢迎仪式、元首会谈,到共见记者、欢迎..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