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07 06:24:55 | 浏览:1585次 ]
分享到:

2024-09-06 16:08:46人民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着眼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蒸汽机的诞生,到电话、电灯的广泛应用,再到计算机的普及,科技领域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力量。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的发展已经催生一系列高附加值的新产业,带来全新的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模式,比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动能,比如,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推动经济绿色化、智能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当前,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领域的原创性突破为更多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呈现出新的质态。新型劳动者是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更高科技属性,包括各类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等。新型劳动对象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其范围和领域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而不断扩大。新质生产力的“新”还表现在生产力要素组合实现跃升。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新质要素和传统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结构性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需要政策的合理引导和不同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特别是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因此,不能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通过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既能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形成新质生产力,也能推动传统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水平高、绿色含量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产业。通过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动能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以新技术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空间;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离不开推进创新性、深层次、系统性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需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为此,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6日 13 版)

东西问丨中非友谊为何能源远流长?

2024-09-06 21:17:00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9月6日电 题:中非友谊为何能源远流长?

——专访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贾法鲁·雅库布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缪璐

东西问丨中非友谊为何能源远流长?

近日,2024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也在北京召开。中非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中非友谊为何能源远流长?在逐梦现代化道路上,中非如何携手同行?

9月3日,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贾法鲁·雅库布(左二)出席2024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开幕式。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9月3日,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贾法鲁·雅库布(左二)出席2024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开幕式。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贾法鲁·雅库布(Ja’afaru Yakubu)近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9月3日,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贾法鲁·雅库布(左一)在2024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开幕式后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9月3日,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贾法鲁·雅库布(左一)在2024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开幕式后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回望历史,自汉朝开辟丝绸之路以来,中非就开始通过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等方式进行交流。中非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贾法鲁·雅库布:如果回顾中国历史,会发现其与非洲的连结十分紧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共享,追溯到非洲文化,即给予,这种文化的共通性天然拉近了非中的距离。万隆会议上的历史性握手,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等多边层面合作,“友谊之路”坦赞铁路建成通车……非中友谊在这些历程中不断升华。

非中存在很多共通性。以尼日利亚为例,就人口而言,中国是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被公认为非洲人口最多以及全世界黑人最多的国家。就历史而言,两国有着相似经历,尼日利亚和中国人民在经历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后,走上了发展振兴的道路。同时,中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阶段,就像一本可供非洲国家借鉴和参考的手册。

中新社记者: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哪些实际帮助?

贾法鲁·雅库布:非中合作的方向总是与非洲各国发展愿景相一致,中国把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中国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共赢。“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并进行互联互通。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等轨道交通,助力非洲初步形成了铁路骨干网。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在非洲落地生根。中国帮助尼日利亚修建了西非地区第一大深水港——莱基深水港,这是尼日利亚第一个现代化深水港,被誉为尼日利亚的新“国家门户”,莱基港的运营促进了尼日利亚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海路联通。

此外,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尼日利亚还有了阿布贾—卡杜纳铁路、拉各斯—伊巴丹铁路、拉各斯—哈科特港高速公路、拉各斯穆尔塔拉·穆罕默德国际机场新航站楼、阿布贾纳姆迪·阿齐克韦国际机场新航站楼、阿布贾城铁项目、拉各斯轻轨蓝线红线等。

中国铁建中土尼日利亚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成功交付使用。图为乘坐城铁出行的尼日利亚小学生。王曦 摄

中国铁建中土尼日利亚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成功交付使用。图为乘坐城铁出行的尼日利亚小学生。王曦 摄

中国以实际行动为非洲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能量,还援建了非盟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泛非标志性项目,积极同非洲分享减贫经验。

中新社记者:中非友谊为何能源远流长?

贾法鲁·雅库布: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比以往任何由西方主导的非洲基建计划都更成功,更具可视性、具体化和现实性。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铁路、港口、工业园区、电站、航空业等基础设施在非洲拔地而起,而基础设施公司又成为一个潜在窗口,为非洲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以清楚地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尼日利亚及非洲带来巨大变化,尼中共建的民生工程让当地民众广泛受益,也为推动尼日利亚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比之下,七国集团发起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自从在华盛顿举办首届美非峰会后,就一直未能踏出第一阶段,可以说该计划已停滞。同样,欧盟“全球门户”计划自发布以来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除了基建,在技术领域,中国正在快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例如在磁悬浮列车系统、新能源车以及太阳能技术等方面。相信这些技术未来将会成为非中新的合作方向。我认为,通过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非中友好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新社记者:在逐梦现代化道路上,中非如何携手同行?

贾法鲁·雅库布:非中可以在能源、数字绿色经济、5G技术等新基建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些成果将为非中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前景。

对于正在与饥饿抗争的非洲来说,先进的现代技术能够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粮食短缺带来的危机,缓解失业水平的上升,也能借助现代技术理顺当地的医疗卫生与护理体系,建立自己的医疗保健设施。这次在上海崇明参观了农业科技后,我觉得非中在高新技术农业上的合作大有可为。

同时,先进技术还能促进非洲的绿色发展,并在一些中国参与的非洲国家清洁能源建设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南非兴建的德阿风电项目就改变了当地的能源结构和景观,这无疑是中国给非洲带来的显著发展指标之一。

目前,尼日利亚与中国在贸易、农业、通信、航天、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商业、教育、卫生、军事、文化交流和政治互信等方面的合作日渐加强,双边关系不断拓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尼日利亚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创新驱动未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非洲的经济转型创造了重要机遇,尼日利亚也关注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希望有更多中国现代技术传入非洲,并推而广之。(完)

受访者简介:

贾法鲁·雅库布(Ja’afaru Yakubu),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

贾法鲁·雅库布(Ja’afaru Yakubu),尼日利亚联邦众议院尼中关系委员会主席。

李强出席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并致辞

Loaded: 33.48%
Current Time 0:11
Duration 1:56
自动播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9月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家会议中心出席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一揽子对非务实合作新举措,结合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经验,就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等提出重大倡议,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李强指出,中非经贸合作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为双方携手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中非要更加紧密团结协作,进一步加强市场对接、推动产业融合、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向更高水平发展。企业家善于把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变成市场实现的确定性,这在变乱交织、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尤其需要、尤为宝贵。希望中非企业家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深化合作,把企业发展与合作融入中非友好大局,为推动中非乃至全球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方领导人及中非企业家代表、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约1000人参加开幕式。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法耶,非洲国家代表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加蓬总统恩圭马、科摩罗总统阿扎利、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特罗瓦达及与会企业家代表先后致辞,表示本届峰会提出的务实合作新举措,将对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非方愿同中方深化合作,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吴政隆出席。



上一篇:立德树人|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下一篇:视频丨习近平同刚果(布)总统会谈:巩固好发展好中刚传统友谊 为中非关系塑造典范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