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延迟多久、如何实施——解读延迟退休改革文件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对外发布。退休年龄具体怎么延?何时开始实施?能不能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梳理政策要点。
【要点一:男职工、女干部、女工人分别延至63周岁、58周岁、55周岁】
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原来50周岁退休的是女工人,55周岁退休的是女干部。目前多数地方主要根据工作岗位确定女性退休年龄,一般生产操作岗位按照50周岁执行、管理技术岗位按照55周岁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介绍,决定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将二者统一为女职工来表述,避免了身份争议,也顺应了当前社会环境变化。
从实施进度看,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式、以较小幅度逐步推进。
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为了让公众更清楚看到自己未来什么时间退休,决定后附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年月对照查询。
“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一下子晚退休好几年。”莫荣举例说,以男职工为例,1965年1月至4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1个月,即60周岁零1个月;1965年5月至8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2个月,即60周岁零2个月;以此类推,1976年9月至12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均为63岁,对1976年12月以后出生的,表格上就不再列举。”
【要点二:可弹性提前或者延后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
决定明确,职工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表示:“决定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不强制要求每个人必须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可以在前后3年的弹性区间内进行选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何时退休。”
他举例说,1982年1月出生的女职工,改革后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8周岁,她们未来可以选择在55周岁到61周岁之间退休。1976年2月出生的男职工,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2周岁零10个月。如果他往前弹3年,就已经低于原来6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按照政策规定,最早只能在60周岁退休。
决定强调,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要点三: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提升至20年】
决定提出,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决定明确这一项调整从2030年才开始逐步实施。也就是说,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不变,还是现在的15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说,这样能让改革初期离原法定退休年龄较近、已经或快要缴费满15年的职工不受影响。
“大部分劳动者从进入职场到退休的时间都会比较长,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基本都会超过20年。”董克用分析,对照附表能看到,2030年以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也不是一步提高到20年,而是逐步过渡到位。
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决定也提出,国家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
“根据养老金计发办法,一般来说,多缴费1年,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提高1个百分点;晚退休1年,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多。粗略估算,缴费年限由15年增加到20年,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大概能增加三成。”董克用说。
【要点四:为临近退休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
决定提出,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较大,缺乏稳定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表示,决定也考虑到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平稳过渡到退休。
“一方面,政策安排了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为其兜住基本生活的底线;另一方面,为他们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避免发生缴费中断从而影响领取待遇。”赵忠说。
【要点五:特殊工种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决定提出,国家规范完善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认为,国家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条件、就业环境的差异性,对部分特殊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
“对部分从事特殊工种岗位的职工适当降低退休年龄,也是对现有政策的延续。”原新说,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完善,职工权益将得到更好维护。
【要点六: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大龄劳动者就业问题,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
“延迟退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与民生保障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其中,就业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莫荣说,决定促就业和保权益并举,着力营造更为公平的就业环境。
决定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一系列举措。莫荣认为,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将有效减缓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助力青年等各类群体就业。
决定还提出,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对超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作出规定,将化解过去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无法落实等问题。”莫荣说。
【要点七:健全养老托育服务】
决定提出,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当前不少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帮着带孩子,同时还有年迈的长辈要照顾。实施延迟退休后,有必要不断完善配套举措,帮助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关博建议,在养老方面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和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在托育方面形成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从而更好满足家庭育幼“刚需”。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怎样调整?哪些渠道可以查询本人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弹性延迟退休是怎么规定的?一组图读懂↓↓↓
(总台央视记者 李红刚 唐蕾 朱劲松 戈晓威)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四届〕第六号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罢免徐佐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罢免田成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中央军委办公厅军人代表大会决定罢免李尚福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陆军军人代表大会决定罢免邓志平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徐鸿辞去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有关规定,徐佐、田成、李尚福、邓志平、徐鸿的代表资格终止。
截至目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44人。
特此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9月13日
尺素金声 | 观察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321”很关键
2024-09-13 21:15:08人民日报
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怎么延、如何改?这段时间,全社会都很关心,也有不少议论。相关专家认为,理解和认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把握“321”很关键。
——“3”是三个基本事实。
第一个基本事实,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基本国情确定的。
“70多年来,中国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生产方式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定退休年龄需要根据这些新的情况作出适当调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说。
第二个基本事实,我国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3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1.1%。未来,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多样的,在保障好他们的生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同时,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为”?这就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为身体条件允许、并且自己也愿意继续发挥作用的低龄老年人,创造相应的政策空间。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利于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将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条件,使拥有更强劳动意愿、更高人力资源禀赋的大龄劳动者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说。
第三个基本事实,老龄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都会根据自身国情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不少国家应对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也需要探索符合国情的有效解决方案。
专家表示,上述三个基本事实,是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重要考量。
——“2”是两个原则:自愿和弹性。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根据自身就业、收入、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增加退休年龄的选择自主权和弹性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赵忠表示,自愿原则,说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不会搞“一刀切”,不是强制规定所有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
“弹性原则,说明在满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意愿,有一定的空间选择提前退休或推迟退休。”赵忠说。
“改革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想早一些退休的职工,在满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等条件下,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继续工作,满足劳动者自主、弹性地选择退休时间。”莫荣说。
——“1”是一个关键词:渐进式。
专家分析,“渐进式”说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不会搞“一步到位”,而是采取逐步、小步调整的方式,稳妥有序推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也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表明推进改革的周期较长、节奏会相对平缓。”赵忠说。比如,对于目前临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并不会一下子就大幅延长退休时间,对于年轻的劳动者,延长的幅度可能会大一些,但会经历更长的改革周期来调整、适应。
专家表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党校专家权威解读三中全会精神之二丨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4-09-13 12:27:17思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指导我国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决定》中提出的“七个聚焦”改革目标,新华网思客推出“党校专家权威解读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深入探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改革要求。《决定》提出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本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宋雄伟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2021年12月14日,在设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的一个基层人大换届选举投票站,村民在参加投票,村级监察联络员监票。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新华网思客: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宋雄伟: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过程中,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为中国共产党因时因势制定政策和策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供了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
“全过程”指的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
新华网思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何重要意义?
宋雄伟:现代化不是社会某一个领域的孤立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变迁过程,其中各个领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高质量的民主政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贵州省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德溪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2023年3月21日摄)。新华社照片,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提供
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遵循。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为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提供了强大保障,为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供了坚实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使全体人民通过各领域民主制度和各层次民主渠道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使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的诉求和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有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支撑和价值引领。
新华网思客:怎样理解以制度体系有效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
宋雄伟:以制度体系保障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在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我国重要政治制度主要包括选举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立法制度、国家机构组织制度等,这些制度由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派生而来。
实践充分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新华网思客: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宋雄伟: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意志,不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无从谈起,而且势必出现一盘散沙甚至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之中。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第三,依法治国的实质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和法律,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保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020年6月19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的居民代表在村议事厅民主协议社区环境整治问题。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新华网思客: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对于基层来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推动群众更好地表达民意民主?
宋雄伟: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实践越广泛,意愿表达越充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就越真实。要进一步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保证人大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完善座谈、论证、咨询、听证、恳谈等工作方式。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进一步完善提案、会议、公示、咨询、网络等多种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民主协商方式,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真实意愿。
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探索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等,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深刻认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重大意义
邱超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4日 第 07 版)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均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当前,我国正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蕴含发展优势,也带来难题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和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退休年龄制度,正是这样一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要改革。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着眼全局、放眼长远,正确认识和把握。
从退休年龄制度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确定的。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带来多方面影响,原有法定退休年龄难以匹配当下的基本国情,也难以适应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变化。一方面,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23年的14年,在原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受教育年限增加,意味着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时间推后,平均工作年限缩短,这将导致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转向“老年型”,带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年龄结构老化等变化,有必要根据这些变化适当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劳动力供给,进而稳定劳动参与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劳动者对退休时机的选择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适应差异化诉求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97亿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随着预期寿命和健康水平提升,一部分老年人继续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比如,近年来教育、财政等部门组织开展“银龄讲学计划”,吸引不少退休教师投身支教支研活动,在有效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也为他们发挥经验、知识和技能优势提供了舞台。可见,一些老年人仍有施展才干、创造价值的较强意愿,在科教文卫、传统技艺、公益慈善等诸多领域,支持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年人继续工作,能助力更多老有所“长”者实现老有所为。
综合来看,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既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更好满足劳动者对退休时机的多元化诉求,也因时因势优化了制度设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3328人参与4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