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清澈的爱】习言道|三岁看到老,习近平说这事要从小开始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10-03 19:33:24 | 浏览:1547次 ]
分享到:

中新网10月2日电 题:三岁看到老,习近平说这事要从小开始

“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视察,跟孩子们的交谈中,他特别强调了爱国主义的培养,希望孩子们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

濠江中学是澳门中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素有爱国主义传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任校长杜岚就带领学校师生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学生给习近平写了封信,表达了长大后把祖国和澳门建设得更美好的决心。习近平则在回信中勉励他们,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曾引述80多年前,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

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习近平说,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他进一步指出,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在同青少年交流时,习近平经常讲起关于爱国的故事。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时,习近平回忆起小时候母亲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说:“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提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说,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殷殷话语,重若千钧。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寄语年轻一代: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中新网10月2日电 题:三岁看到老,习近平说这事要从小开始

“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视察,跟孩子们的交谈中,他特别强调了爱国主义的培养,希望孩子们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

濠江中学是澳门中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素有爱国主义传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任校长杜岚就带领学校师生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学生给习近平写了封信,表达了长大后把祖国和澳门建设得更美好的决心。习近平则在回信中勉励他们,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曾引述80多年前,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

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习近平说,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他进一步指出,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在同青少年交流时,习近平经常讲起关于爱国的故事。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时,习近平回忆起小时候母亲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说:“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提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说,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殷殷话语,重若千钧。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寄语年轻一代: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讲习所·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共建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2024-10-03 17:28:53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本期导读】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发表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11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已由中国倡议变成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授人以鱼”成为“授人以渔”,为共建国家社会发展、人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为千万民众带来便利和福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一道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之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讲习所》带您一起重温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感受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的稳定力量。

学习新语·非遗|“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

2024-10-03 17:26:18新华社

策划:唐颢宸 蒋芳 邱冰清

设计:赵丹阳

文化中国行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名胜古迹中感悟文化魅力

2024-10-03 13:04:21央视新闻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走进大美中国,一起感悟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Loaded: 49.47%
Current Time 0:27
Duration 1:41
自动播放

北京中轴线

山东曲阜

浙江良渚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福建漳州古城

天津古文化街

广东潮州

人民论坛网评 | 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2024-10-03 14:59:57人民论坛网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不忘风雨来时路,在担当使命中传承精神力量,在赤诚为民中强化血肉联系,在攻坚克难中抓牢实干笃行,以最有说服力的行动,缅怀英烈、致敬英雄。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当下的和平年代,依然有这么一群人,为维护社会安宁、守护万家灯火,在危难关头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在平凡岗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早已融入每位共产党员的血脉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在厚重的党史记忆里、在不变的初心使命中充分认识到肩上承担的责任,主动诠释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让使命在心里“落地生根”。

英烈的事迹令人敬仰,英烈的精神鼓舞人心。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先锋队和领路人,自觉以英烈为榜样,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摆在第一位,是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要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牢记“人民至上”是奋进路上的永恒坐标,深刻感悟先烈们体民生疾苦、为民众办事的赤诚情怀,弘扬最朴实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坚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偏离毫分,实现党心与民心的双向奔赴。

新时代的号角吹响,“平凡英雄”的故事仍在继续。无论是投身科技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是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亦或是投身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党员干部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扎根岗位、精研业务。主动适应新变化,注重提升新技能,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抢险救灾等重大工作中,继续讲好英雄故事,展现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作者:任文皎)

海外看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球南方”——访埃及《金字塔报》总编辑马吉德·穆尼尔

2024-10-03 19:03:14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社开罗10月3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球南方”——访埃及《金字塔报》总编辑马吉德·穆尼尔

新华社记者董修竹 姚兵

埃及第一大报《金字塔报》总编辑马吉德·穆尼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他过去近20年里多次访华,见证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由衷钦佩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

穆尼尔与记者分享了他2005年首次到访中国的经历。他说,参观时看到一个勾勒北京市未来发展蓝图的模型,令他印象深刻,因为它具象化地展现了中国人善于做长远规划的特点,“此后近20年,我又多次访华,每次都感叹中国人勤劳自律,对建设国家充满热情,众志成城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穆尼尔表示,他目睹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推进,今天的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是在国际舞台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他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不仅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现代化发展,而且乐于把中国经验传授给包括埃及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共同发展。”

穆尼尔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注重与他国建立牢固经济关系,与每个国家都在贸易、投资、联合生产、技术转让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在穆尼尔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最大礼物”,有力推动共建国家实现互联互通、经济增长和发展进步。

“中国寻求合作发展,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是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间关系的最重要特点。”他说。

穆尼尔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埃中合作硕果累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过辉煌十年。这是中国奉行合作共赢理念的最佳例证。

“埃中合作的成就不胜枚举。”穆尼尔说,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埃及带来大量投资,带来了发展工业区所需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设备,也帮助埃及填补一些产业空白;中企积极参与埃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埃中在通信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帮助埃及实现技术领域质的飞跃;由中企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成后,其标志塔将成为新行政首都的独特地标……

展望未来,穆尼尔说,相信以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为根基的中国式现代化将超预期实现,也必将给寻求发展的“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宝贵经验。






上一篇:图文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
下一篇: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