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向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致贺信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10-20 05:44:29 | 浏览:1546次 ]
分享到:

2024-10-19 21:55:33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10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加强合作,坚定维护国际知识产权多边体系,为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

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当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主题为“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由中国贸促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共同主办。

读城|丈量桐城:六尺小巷 人世大道

2024-10-19 19:57:07新华社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在中国,无数个城市如同无数本打开的书,值得我们细细阅读。即日起,新华社开设“读城”专栏,深入一座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地标建筑乃至烟火人家,翻动城市的一页页历史与现实、光荣与梦想,阅读一本本城市之书精彩的前言、酣畅的正文和韵味无穷的后记,领悟一座座城市的真实魅力与精神气度。

有人说这座城很小,宽不过“六尺”;有人说这座城很大,装得进“天下”。

秋色渐浓,记者踏上浸透金桂香的青石板,步入这个被誉为“中国文都”的千年小邑——安徽桐城,用脚步丈量这里的六尺小巷与人世大道。

无人机拍摄的桐城全貌。(受访单位提供)

无人机拍摄的桐城全貌。(受访单位提供)

小巷的底色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桐城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至今已有1200余年建城史。

从高空俯瞰,桐城老城形似金龟,数不清的街巷如同龟板上的纹路。行走其间,可见它们宽窄不一、往来交错。这里,自古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

读懂了这些街巷,就读懂了桐城。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六尺巷。这条长不过百米的窄巷连接着一个关于礼让的故事。

六尺巷外景。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六尺巷外景。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发生宅基纠纷,千里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邻居见贤思齐,也退让三尺。这条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礼让和谐是我们桐城的文化底色。”桐城市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汪传荣说,桐城街巷虽窄但宽,装得下世界。

譬如响当当的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代表人物不少都是这里起步,融合前人文学理念和技巧,最终归聚全国作家1000余人,留下2000多部传世之作。“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宗旨,“义理、考据、辞章”的治学门径,至今影响深远。

一个“和”字,随着街巷延续至今。张英的十二世孙张耘如今仍在六尺巷边工作生活,身为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的他,常用老祖宗的故事,调解家长里短、矛盾纠纷。

“街巷依旧在我们脚下,亲仁善邻的和文化种进心里。”张耘说,“六尺巷”从一条巷子变成调解方法乃至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工作法”,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文脉的海拔

与桐城市博物馆一墙之隔,就是文庙。高脊飞檐下,博物馆低了文庙一截。

这是中国保留至今的古城中难得的奇景:文庙位于城中心,也是周边建筑的制高点。“唯有读书高。”汪传荣一语道出桐城人崇文重教的普遍自觉。

桐城文庙内景。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桐城文庙内景。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三步一殿、五步一宫、十步一学,历史上的桐城,“城里街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

走进桐城名人雅士故居,多半都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劝学”的故事。晚清名士姚莹故居里,一段“慈母严督夜课儿”的故事,在桐城可谓家喻户晓:为鼓励少年姚莹进学,母亲张氏夜抄制义和唐诗,课余竭力延师教子,姚莹终成大器。

姚莹故居。(受访者供图)

姚莹故居。(受访者供图)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是桐城的一句民谚。

一位桐城籍作家曾经回忆,儿时课本、街上乃至空气中都布满了文学英雄的传奇逸闻。“是一种强烈的召唤,我甚至觉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力感,所以在中学就拿起笔来写作,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这样一种生长于民间的力量,推动着厚重文脉的延续。据记载,明清两代桐城共出进士、举人超过800人。如今只有74万人口的桐城培养出近5000名博士、近20名院士。

10月13日拍摄的桐城中学校园内吴汝纶铜像。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10月13日拍摄的桐城中学校园内吴汝纶铜像。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两年前,百年名校桐城中学迎来120周年的生日。其创办者、教育家吴汝纶曾东渡日本,以求新学,原本是要办好京师大学堂,学成归来直接回到家乡,筹建桐城学堂,并立志“有进无退”。

对于年逾花甲的张新富来说,这也是他的毕生志向。2022年,张新富从桐城一高中校长岗位上退休后,便参与创办起桐城市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如今一年培训学生达十余万人。

为了鼓励学生上进,基地建起桐城文化体验馆,张新富多方搜集四百多句桐城名家名言,一一陈列上墙。“想让孩子们知道,身为桐城人,要有读书成才的自信和紧迫感。”他说。

吴汝纶留下的一句楹联见证一切:“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这也是一位教育学家对桐城学子的殷殷期待吧!

国器的未来

2022年,航天员刘洋在中国空间站亮出一面写有“勉成国器”四字的雕刻板。那一刻,桐城的精神飞向寰宇。

“勉成国器”——是桐城中学的校训,亦是不少桐城人的心之所系。

有人曾用“儒侠并举”形容过桐城:姚莹一生报国安民,晚年给书房起名十幸斋,庆幸得于天者有十事,其幸五有“天下信之”,其幸七是“生长中国”;学者方以智、美学大师朱光潜、哲学大家方东美、计算机科学家慈云桂等一代代桐城人,接续奋斗之力、鸿鹄之志。

方以智铜像。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方以智铜像。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

经世致用的文脉肌理,让桐城面对产业变革的困境,依然以开放之姿迎接挑战。

“小袋子、小盖子、小刷子、小配件”,昔日桐城的四小产业正向“绿”而行。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确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工医药健康等新产业。

桐城的绿色包装创新试验区(受访者供图)

桐城的绿色包装创新试验区(受访者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带着中玻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桐城。短短一年,全球首条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成功引板,一举创造七个“世界第一”。

“我们要把桐城的风骨和理念带到广阔的奋斗天地中,带到为国效力的事业中,带到科技创新的征途中。”身为桐城人的彭寿说。

从桐城中学设立“国器班”“钱学森班”,到桐城成立创新研究院,出台“院士政策十条”……厚重文气终成发展底气。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2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和安庆市平均水平。

以“和”为底色,以“崇文”为土壤,以“国器”为目标,以“鼎新”向未来。“六尺”是桐城的形,“天下”是桐城的魂。当发展的天际线不断刷新,一条条关乎宽厚文脉的“精神线”正徐徐铺就。

记者:陈诺、刘美子、屈彦

新华视点丨支持资本市场的新工具又有新进展,将带来怎样影响?

2024-10-19 20:06:46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支持资本市场的新工具又有新进展,将带来怎样影响?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吴雨、任军、刘羽佳

18日,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又有新进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启动操作,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正式设立。

这两个新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为支持资本市场而创设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宣布创设到落地启动,多部门迅速响应推进实施的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又将对资本市场带来怎样影响?

持续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10月10日,我国首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落地,可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

短短几日后,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该互换便利启动操作,目前已有20家证券、基金公司获批参与工具操作,合计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超过首期规模的四成。

这是一个什么工具?为何市场机构参与如此踊跃?

据介绍,该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也就是说,通过互换便利操作,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这相当于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了流动性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必要时需要央行进一步向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并统筹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分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互换便利能大幅提升相关机构融资能力,获取的资金可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活跃资本市场。”万联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表示,互换便利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增强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

温彬认为,机构申请的2000亿元额度本质上是央行授信,是潜在的资金增量,机构不是一次性用完。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非银机构总体的流动性环境,还会持续为资本市场带来“活水”。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可视情展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是开放的。”

激发回购增持热情、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18日还宣布,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

这又是一个维持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新工具,而且具有特定的指向性。

根据通知,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金融机构可于下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可按贷款本金的100%提供再贷款支持。

在再贷款工具的低成本支持下,金融机构给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

“2.25%的贷款利率并不高,预计可以显著激发其回购增持热情。”徐飞表示,这一工具有利于提升优质公司在股票回购增持上的能力和动力,推动上市公司持续提高经营质量和投资价值,维护优质公司市值稳定,提升投资者回报。

哪些上市公司和股东符合新工具支持?根据相关规定,这些上市公司不是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而主要股东原则上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行为……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明确,贷款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可见,防范风险仍是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工具的重要考量因素。

再贷款工具涉及股票增持回购、银行发放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等多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要求,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金融机构要分别开立银行贷款专用账户和与前述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

根据通知,21家金融机构按规定发放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若与“信贷资金不得流入股市”等相关监管规定不符的,豁免执行相关监管规定;豁免之外的信贷资金,执行现行监管规定,严禁流入股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豁免之外的信贷资金严禁流入股市,可见金融监管的红线依然清晰。

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两项工具此时加速落地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下,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18日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这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探索。

“从宏观和深层次角度看,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是一个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过程,估值修复有助于资本市场发挥投融资功能,阻断市场走弱与股权质押风险的负向循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改善社会预期,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潘功胜说。

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一系列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通过已公布的政策安排,不难看出这两项新工具是长期制度性安排,而非仅仅应对短期市场波动,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两项工具是完全基于市场化原则设计的,在国际上也有成功的实践。”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与证监会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理响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2024-10-19 09:32:32求是网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1925年,“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一生致力于以文学启蒙国民、推动民族觉醒的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对文艺的重要作用作出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在多个场合,他还一再阐述“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的鲜明主张。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在2024年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开宗明义,响亮地提出这一重大命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世界发展大势,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高度,总书记纵览古今中外,深刻阐明文化、文艺对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大作用、深远影响,鲜明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些重要论述,见高识远、发人深思,将我们党对文艺和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对文艺地位作用的这种深刻认识,早在习近平总书记人生起步阶段便深深扎下了根。五六岁时,从母亲为自己买的一套小人书中知道了“岳母刺字”的故事,心灵深受震撼,一生铭记。年岁稍长,更是对《三国志》、《古诗源》、《史记》、《战争与和平》等古籍名著非常喜爱,从中汲取丰富精神养分。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深切的体悟,此后无论是知青岁月,还是深耕基层,都始终对文化、文艺念兹在兹、备加关切、高度重视。梁家河插队时,“到处找书、看书”,甚至会为了一本神往已久的《浮士德》,不惜步行30里去借,“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正定工作期间,经常同友人彻夜畅谈文学与人生,与作家贾大山结下深厚友谊,在贾大山去世后于1998年饱含深情写下《忆大山》一文;组织编写《正定古今》一书,亲定书名并作序;多方协调,费尽心力将“荣国府”实景建成永久建筑,为弘扬和传播传世经典《红楼梦》留下了可观可感的载体。福建工作期间,指导和推动拍摄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创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抒发对模范县委书记的崇敬之情,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理想和宏愿。主政浙江期间,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撰写“之江新语”专栏,《礼记》、《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章句信手拈来;为大学生作报告,《大学》、《孟子》、《资治通鉴》、《思想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如数家珍;关心和重视地方戏曲,推动越剧、昆曲、婺剧等戏剧艺术不断取得新发展;主持会议专题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出谋划策。主政上海期间,致力于将上海建设成“文化大师云集、艺术巨匠荟萃的文化大都市”;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节拍,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之中”,“力戒浮躁和功利思想,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高瞻远瞩、把舵定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开启崭新局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列单节论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对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作出战略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两次出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多次致信文艺工作者,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不断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指方向、明责任、提要求、鼓士气;批准兴建国家版本馆,推动《复兴文库》、《儒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建设,关心神话、史诗、说唱文学、说书、山歌、地方戏等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鼓励当代青年小说家、诗人、画家等创新创造,支持国产科幻电影大胆突破;在重大外交场合,更是身体力行,常常引经据典,以文学的共情共鸣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向世界展示一个底蕴深厚、绚丽多姿的中国形象;谋篇布局、把脉问疾、破解难题,指导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国作协深化改革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勾画出清晰可行的路线图,为营造激浊扬清、风清气正的文艺环境提供了“定盘星”。

1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围绕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围绕举办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体育盛会,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开展系列文艺活动,发挥了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同时,适应时代发展、人民需要,主旋律文艺作品不断在思想上求深求进、在表现形式上创新突破,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多姿多彩、令人振奋的崭新图景。

当科技遇上非遗 让你“一键”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2024-10-19 20:03:35央视新闻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17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此次博览会上,科技助力非遗的体验与呈现是一个亮点。

Loaded: 25.77%
Current Time 0:10
Duration 2:04
自动播放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在我的身后就是国礼四面方尊数字化体验项目,通过眼球定位和追踪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裸眼3D的方式体验非遗技艺景泰蓝制作的全流程。

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用铜作胎,手工制图,再施珐琅釉料和多道工序。通过视觉定位等技术,可以体验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等流程,用AR空间交互笔来复刻它最有特色的掐丝工艺。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苏高峰:利用左右眼焦距不同这种原理,左眼我们看到是一个画面,右眼看到也是个画面,利用数字化的技术计算出人的左眼和右眼形成一个裸眼3D的效果。

《敦煌:时间的守护者》VR体验通过建模复原了中晚唐时期的沙州敦煌,观者可以漫游千年前敦煌220窟、285窟的瑰丽雄奇。交互体验让观众化身“皮影戏中人”;空间计算等技术让放纸鸢绳线的方向和高度逼真可控;动态捕捉人体动作教人打太极;人脸识别让体验者感受川剧瞬间变脸的绝活。科技让非遗穿越时空,中华文化瑰宝和古老的民族智慧更加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科普作者 国晓飞: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的眼球,让大家“一键”爱上传统文化,喜欢上非遗,所以就要有视觉炸裂之感。用3D建模,要用UE、AE等技术,让世界看见中国不一样的美,把我们的文化带到全世界去。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马利:非遗只有融入时代,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只有融入生活,才会焕发新的光彩。这次展会互动体验项目占比达到70%;还将举办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非遗“五进”活动120余场。

时政微观察丨从三句古语读懂金砖合作中的中国智慧

2024-10-21 18:41:40央视新闻

时政微观察丨从三句古语读懂金砖合作中的中国智慧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10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将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2024年是“大金砖合作”开局之年。今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古巴、叙利亚、泰国等多国也表达了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的意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习近平主席曾用这一诗句强调,“无论有多少阻力,金砖国家这支积极、稳定、向善的力量都将蓬勃发展。”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时政微观察》从习近平主席引用的三句古语,解读金砖合作中的中国智慧。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2023年8月24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许,南非约翰内斯堡杉藤会议中心,原定的会议推迟了,一场临时增加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载入史册。此次峰会正式通过新一轮扩员决定。

在特别记者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次扩员也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将给金砖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

回溯历史,金砖机制落地之时,正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之际。

△2017年9月3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17年9月3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2017年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开创性提出“金砖+”合作理念,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融入金砖合作敞开大门。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形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团结自强、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的共同心声愈加强烈。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企盼的,不是“新冷战”,不是“小圈子”,而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历史前进的逻辑、时代发展的潮流。

△2023年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

△2023年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

去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召开,与会领导人就应对巴以新一轮冲突造成的挑战并持续推动巴以问题公正持久解决展开交流,协调立场,发出呼吁,达成共识,并采取积极行动,发出清晰的正义之声、和平之声。

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金砖国家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捍卫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去年8月,南非比勒陀利亚总统府,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欢迎仪式。习近平主席表示:“10年来,在南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亲历了中南关系的蓬勃发展,不仅见证了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体验了南非‘中国年’的精彩纷呈,还同总统先生一道按下了北汽南非工厂生产线的启动按钮。”

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和拉马福萨总统在比勒陀利亚通过视频连线,见证了第一辆南非本地组装生产的、中国品牌汽车成功下线。

△北汽南非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工作。

△北汽南非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工作。

在南非东开普省伊丽莎白港,北汽南非工厂已具备年产4万至5万台汽车的生产能力。目前,这家工厂带动产业链上150家当地中小企业,创造大约3000个就业岗位。

金砖国家虽然山海相隔,但怀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这使成员国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公正的待遇参与全球合作建设,对广大新兴经济体也具有很强吸引力。

2022年6月,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今年,五位“新伙伴”加入了金砖大家庭。扩员后,金砖十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30%,人口占全球人口近一半,贸易占全球贸易五分之一。

△2021年3月,由中国成都首发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中欧班列抵达圣彼得堡舒沙雷火车站。

△2021年3月,由中国成都首发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中欧班列抵达圣彼得堡舒沙雷火车站。

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指引下,金砖大家庭贸易往来不断取得新成果——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4.62万亿元,增长了5.1%。10月14日,巴西皮奥伊州战略投资促进局厦门代表处正式揭牌。这是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以来,首个金砖国家地方政府批准在厦设立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作为金砖国家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不断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延伸,强化金砖国家务实合作韧性与活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22年,是中国第三次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一场以视频方式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中方的设计细节满满。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桌之上,国名卡立于中式花梨木雕花卡托之中,另一侧摆放着青花珐琅茶杯,透出浓浓“中国风”。

△雕花的中式花梨木卡托,上面放置各国国名卡。

△雕花的中式花梨木卡托,上面放置各国国名卡。

还有一套金砖会晤礼宾用品,连同“茶中状元”——大红袍茶叶,提前送到各国,让参加“云会晤”的外国领导人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也能感受到东道国的热情友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引用这句古语强调,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

金砖国家有着多元的文化。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24年9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中俄青少年表演节目。

△2024年9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中俄青少年表演节目。

近日,金砖国家举行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金砖国家媒体机构代表共同启动了《熊猫剧场》“金砖展播季”,将通过俄罗斯、南非、巴西等国七家媒体,播出超过200小时中国主题影视节目;来自金砖国家的政府官员、世界冠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金砖国家文明对话”活动上,分享各国交流交往、务实合作的动人故事;“金砖机遇”青年交流对话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广泛凝聚青年力量 推动金砖务实合作”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金砖国家持续深化人文交流、进一步拉紧人文纽带,正携手续写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金砖国家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书写了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国家携手发展的精彩故事,成为南南合作的一面金字招牌。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推进金砖合作和南南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杨彩云







上一篇:深耕细作,厦门自贸片区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下一篇:习近平在视察火箭军某旅时强调 坚持政治引领 强化使命担当 埋头苦干实干 提升战略导弹部队威慑和实战能力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