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题:奋勇争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抓改革促发展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开拓创新,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在文化保护和发展上担当使命
走进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一枚枚简牍为人们打开了一本蔚为壮观的秦汉“百科全书”。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我们将牢记嘱托,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立体化传播,推动馆藏文物‘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说。
传承技艺,守护文脉。近年来,江西景德镇实施艺徒制度、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动景德镇陶瓷的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总书记提出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我们深感使命在肩。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将传统非遗技艺融入当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续写千年瓷都传奇。”国家级非遗传统粉彩瓷制作技艺传承人傅长敏说。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自今年2月开馆以来,人气持续高涨。
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深有感触:“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人们漫步古巷,感受古城厚重历史。
“总书记强调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瞿缨说,我们将进一步呵护好古城街区内的“老物件”,让古建老宅、街巷水路韵味形制不改而面貌功用焕新,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努力。
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立冬将至,湖北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的蔬菜长廊满目碧绿,村道两旁的甘蓝长势喜人,即将迎来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关怀,让我们心里很温暖。”潘家湾镇农技人员刘朝辉说,要更好服务农户、基地,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漫山遍野金桔飘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广西融安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小东对此印象深刻。他说,融安金桔已成为当地乡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振兴果”。我们将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新季大豆已颗粒归仓。
“总书记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县今年的丰产丰收,正是靠着农业科技的助力。”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兆喜说,未来将持续宣传推广高产稳产新技术新模式,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是重要环节。
“总书记提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这说到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心坎上。”山东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副镇长徐亚楠说,要在基层负担上做“减法”,在民生发展上做“加法”,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上开拓进取
链接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创新资源,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两年多成功孵化赋能200余家科技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让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说,要立足产业有需求、市场有前景、技术有优势、投资有价值,持续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的“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无缝对接,让科教、人才优势更好转变为创新发展的优势。
锐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这两天一边密切关注新产品的研发冲刺,一边忙着新的项目签约。
“从上次在安徽考察激励大家‘人生能有几回搏’,到这次在湖北考察提出‘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总书记提出殷切希望,让我们增强了创新动力。”张博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放开手脚、奋力拼搏,持续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轻骑兵”。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成功研发,“北脑二号”填补我国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空白……北京中关村持续向科技体制改革要动力,释放出创新主体的无限活力。
“总书记强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我们感觉责任更重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医药处处长郭澜涛说,要瞄准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布局科技攻关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好融合。
地处雷州半岛的广东湛江,眼下正是温暖宜人时节。第136届广交会举办期间,湛江累计接待到湛客商25批次,获意向订单超1亿美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深化区域合作’等,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郭雄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人民观点)
2024-11-07 13:58:20人民网
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编 者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感受到中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方式是多么高效和深入人心。”不久前,“在渝外籍人士走进人大”活动上,一位外国驻华领事官员如此点赞。
从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到依法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再到回应群众诉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生动写照。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至关重要。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背景下谋划并推进的,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由此而言,只有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的高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成就,才能读懂“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认清“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广袤田畴,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稳定了种粮农民预期,为端稳中国饭碗保驾护航;工厂车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科研一线,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各类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正是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力、凭全面深化改革聚合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续写“两大奇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上实现了正本清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将深化改革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国之制”的新优势推动“中国之治”打开新境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改革之路无坦途,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既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过去一段时间,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等5个试点城市充分吸收“三明医改”经验,上调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同时下调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受到医务人员和就医群众欢迎。根据前期安排,2025年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将向全国推广。改革成果来之不易,改革经验值得总结。深刻把握好改革规律、运用好宝贵经验、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必能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比如国企改革,改革目的不是改掉国企,更不是要改掉党的领导,只有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把一个个“难题”变为“奇迹”,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了不起的改革故事和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一条独特现代化道路的勃兴、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带来的聚变效应。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重大意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不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样的使命何等恢弘,这样的前途何等光明!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7日 05 版)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借力文旅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4-11-07 09:52:18红网时刻
□刘艳
20%以上,是《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中国内酒店、机票搜索热度同比上涨数据;2亿人次,是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延时开放,是近期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热门博物馆对游客需求的回应……这些都从侧面印证文旅产业正加速释放消费市场活力,助力暑期经济不断升温。
文旅消费为何如此火热?从年初哈尔滨等地冰雪游到春天的“赏花之旅”,再到爆火的“天水麻辣烫”舌尖之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消费形式备受追捧。如何积极对接消费需求,提供优质产品供给,已然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顺应文旅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新活力。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旅消费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大众不再只满足于看风景、品美食等传统的旅游体验,“研学游”“主题露营游”“沉浸式体验游”“新型工业游”等出游方式,已然成为文旅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彰显出中国经济强大的内需动力。只有顺应文旅消费升级,满足消费新需求,才能提升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促进文旅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发展文旅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随着文旅深度融合,越来越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文旅新业态正不断涌现。围炉煮茶、茶文化体验、汉服实景大秀……这些新业态都是文旅发展的缩影。我们要紧抓推动消费持续向好的文旅产业,瞄准发展文旅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和潜力。一方面,让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让数字化等新技术加持旅游,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加强文旅产业创新,为激发有潜能的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持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新活力。文旅消费持续升温,背后离不开一系列优化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助攻。从7月15日起,中国入境游迎来新政策,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各地推出发放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各地持续优化服务,包括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严厉打击整治“黄牛”违法犯罪……精准发力,不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不仅能吸引更多消费人群,为各地带来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也能助力擦亮城市名片,打造叫得响的文旅品牌,让“诗与远方”走进现实生活,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随着大中小学进入暑假,全国各地也迎来旅游高峰,人们出行出游热情持续高涨。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旅热度的持续攀升,必将激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助力中国经济不断向上向好。
38人参与16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