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12-13 07:06:19 | 浏览:1486次 ]
分享到:

2024-12-12 22:17:52央视新闻

22人参与21评论

Loaded6.8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37/Duration 13:02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会议认为,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

会议指出,要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放大政策效应。要紧抓关键环节完成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针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和外部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针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持续用力推进风险处置。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增强协同联动,反对本位主义,形成抓落实的合力。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加强战略谋划,制定好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

会议要求,要做好岁末年初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号召,全党全国全社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会议各项部署,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

2024-12-12 22:15:16央视网

43人参与11评论

Loaded21.1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2/Duration 3:19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

习近平表示,中俄建交75年来,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和相邻大国关系的典范。中方愿同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挖掘两国合作内生动力,不断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中俄要密切在联合国、金砖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和协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同统一俄罗斯党建立关系20多年来,双方开展高水平、建设性互动,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互鉴,不断丰富两党机制化交往内涵,持续巩固中俄政治和战略互信。两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密切协调和配合,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汇聚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友好政党共识,推动世界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表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多次强调要坚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局势尽快缓和。中方将继续坚持一贯立场,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危机的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梅德韦杰夫转交了普京总统致习近平主席的亲署信,表示很高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俄中建交75周年之际再次访华,当前俄中两国高水平合作是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共同引领和推动的结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一说法形象地反映了两国之间形成的良好关系。俄方将坚定不移地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进战略协作。统俄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交流合作在俄中两国关系中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后天统俄党将召开二十二大,对未来战略任务和目标进行新的部署。统俄党愿通过俄中执政党对话机制,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及青年等交流,加强爱国主义等传统价值观教育,促进两国关系长远发展。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采取的立场,关注中国和巴西等国提出的“和平之友”小组倡议,愿积极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蔡奇、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向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4年度庆典晚宴致贺信

2024-12-12 19:33:10新华社

39人参与6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1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4年度庆典晚宴致贺信,向委员会及全体成员表示祝贺,向长期关心和支持中美经贸合作的美国各界人士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既关乎两国人民切身利益,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应该选择对话而不是对抗,开展互利合作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愿同美方保持沟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继续探寻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习近平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利益深度融合,合作空间无限广阔。双方应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发挥互补优势做大合作蛋糕,让各自的成功成为彼此的机遇而非挑战,让双方的发展成为彼此的助力而非阻力。

习近平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各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几个月前,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希望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各界朋友继续关心支持中美关系,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共同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为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同日,美国总统拜登亦向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4年度庆典晚宴致贺信。

习近平向“2024从都国际论坛”致贺信

2024-12-12 19:33:36新华社

16人参与7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从都国际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从都国际论坛创办10年来,坚持倡导多边主义,深入探讨全球治理问题,积极分享中国主张,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和平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同球共济”精神,坚持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包容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取得新进步。

“2024从都国际论坛”当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主题为“共同行动 共创未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澳大利亚-中国友好交流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及世界领袖联盟共同举办。

时政新闻眼丨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这场重要会议值得关注

2024-12-13 15:54:37央视新闻

204人参与14评论

时政新闻眼丨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这场重要会议值得关注

每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为中国经济分析形势、确定基调、作出部署的重要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今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Loaded5.1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6/Duration 13:02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视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01

判断与认识

展望2025年,必先回望2024年。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尽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仍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024年,殊为不易。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作出总结。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布局2025年,还要分析当前的形势。

先看困难与挑战: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再看底气与趋势: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2024年10月,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的展品。(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2024年10月,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的展品。(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走向2025年,我们之所以有底气、有信心,还因为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有一种认识,最为深刻。会议鲜明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前不久打破常规召开的一场会议就是生动例证,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专门谈到了:“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那次会议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北京CBD商圈。(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北京CBD商圈。(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除此之外,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总结了5个“必须统筹好”: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不断丰富。掌握了理论的“导航仪”,开好中国经济航船就有了坚实的依托。

△山东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山东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02

基调与信号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针对2025年经济工作,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的展品。(图/视觉中国)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的展品。(图/视觉中国)

“稳中求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以贯之的工作总基调。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坚持这一总基调的基础上,提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今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从12个字拓展到24个字,彰显了对时与势的精准把握。这24个字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

△中国人民银行。(图/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图/视觉中国)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会议作出的这些部署,传递了明年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鲜明信号。

进入新时代以来,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这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是时隔10多年,我国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也从“积极”提升为“更加积极”。

2012年、2018年、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逆周期调节”。今年的会议则指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03

重点与亮点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为做好来年的经济工作“划重点”。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要抓好9项重点任务。

时政新闻眼丨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这场重要会议值得关注

《时政新闻眼》梳理发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确定了9项重点任务。两相对比,最明显的变化是前两项任务的顺序出现了交替。去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排在第二。今年则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第一。

从第二到第一,从“着力扩大”到“全方位扩大”,凸显了中国对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仍然较大。扩大内需,乃重中之重。

从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到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

△2024年12月,南京市民在一家菜场内购买蔬菜。(图/视觉中国)

△2024年12月,南京市民在一家菜场内购买蔬菜。(图/视觉中国)

从根本上说,打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在科技创新。去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

今年1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总台记者陈志猛拍摄)

△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总台记者陈志猛拍摄)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划重点”的同时,部署了一系列行动。

在扩大内需领域,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在科技创新领域,部署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改革领域,要求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绿色发展领域,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在部署行动的同时,这次会议重点聚焦民之关切。例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等。

△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生态果”“致富果”。(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生态果”“致富果”。(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在于把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会议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抓落实:“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

△重庆市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重庆市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新的一年,开好中国经济航船,必须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在埋头苦干中增长实力,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时政新闻眼丨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这场重要会议值得关注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时冉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王海涵

编辑丨王尊

明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梳理

2024-12-13 12:14:49央视新闻

23人参与11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年中国经济怎么干?看要点梳理↓

2024年经济工作情况和当前形势研判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五个“必须统筹好”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总体要求

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政策部署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 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 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

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九项任务” 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

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

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二、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

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五、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六、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七、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九、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

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

确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

增强协同联动,反对本位主义,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

要做好岁末年初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柴婧

编辑丨谭瑶

校对丨高少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现场|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与会同志谈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4-12-13 12:15:46新华社

18人参与7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与会同志谈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安蓓、严赋憬、吴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期间,部分与会同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畅谈对会议精神的学习认识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新征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有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说,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洞察时与势,果断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力提振社会信心和预期。浙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扛起经济大省责任担当,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经济形势“怎么看”的认识论,又是对经济工作“怎么干”的方法论,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五对重要关系:“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说,这五对重要关系,进一步展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将为全国上下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海南将聚焦实现海南自贸港如期封关运作、加快推进重大改革开放举措落地、强化内需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海南特色新质生产力、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力加速、提质增效,以昂扬斗志、奋进姿态、有力行动和实实在在成效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奋力争当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

聆听讲话、认真研读、充分讨论……会场上,与会同志结合实践谈感受、说打算,思考持续深入,共识进一步凝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与会同志表示,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辩证把握“稳”与“进”、“立”与“破”、守正与创新等关系,积极有为、主动作为,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会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了九方面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工信部将持续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说,会议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保护好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以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战略后院,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与会同志表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北京市市长殷勇表示,北京市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下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首都新的贡献。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凝心聚力、求真务实,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上一篇:人民网评:铭记历史,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下一篇:【真抓实干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经济回望】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