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14:32:06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这些重要表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提炼,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将为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贯重视理论总结,提出理论创新成果,用以指导经济发展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用“七个坚持”阐释了其思想内涵。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五个必须”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随着形势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持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0年提出“五个根本”,2021年提出“四个必须”,2022年提出“六个坚持”,2023年提出“五个必须”。
这些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从经济工作实践中汲取与总结而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了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对于成功驾驭中国经济航船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首先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2017年提出的“七个坚持”到2018年提出的“五个必须”,从2021年提出的“四个必须”到2022年提出的“六个坚持”,都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列在首位。
回看今年中国经济,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经济工作中发挥的主心骨、定盘星作用。
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走出“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攻坚克难,成绩令人鼓舞。
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我们要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向着高质量发展一路前行。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关键词是“统筹”。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秉持的科学方法论。体现在经济工作中,我们坚持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处理问题,从而在多重目标中努力实现动态平衡。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关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政府行为更加规范,让市场作用更加有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产业供给能力更强了,另一方面要看到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全方位扩大内需,从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要坚持双轮驱动,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要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包括用好专项债券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做好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等方面工作,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五个必须统筹”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是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必将指引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策划:张晓松、邹伟
主笔:赵超、潘洁、谢希瑶
视觉:贾伊宁、张树志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2024-12-14 14:34:13新华社
2024-12-14 14:35:57中央广电总台
【本期导读】
12月11日至12日,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会议确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将是明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中国将“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等。
“中国是实干家、行动派。”今年以来,从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到拉美之行,再到四天前在北京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习近平一直强调,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不久前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24》中文版显示,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多位政商界人士也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监制:魏静、戴爽、金近
策划:张倩楠
文案:娄珂馨
编辑:马嘉欣
视觉:陈佳杰
2024-12-15 15:33:38央视网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调研,了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并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一直被国家顶层战略设计所重视。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为落实这一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印发,推动实现“算赋百业”。
今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7天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半个月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不仅有助于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是当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在绿色转型领域,算力、电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布局提上日程,智能微电网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智能制造领域,截至2023年末,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国制造”正加快向“中国智造”跃升。
与此同时,多地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政策,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智”量:北京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当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广东预计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河南提出到2026年年底,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初步建成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人工智能与其他战略性产业紧密耦合,成为牵引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唯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才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能,为实现“十五五”未来产业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丹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李珊珊 刘禛 宋春燕 闫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2024-12-15 17:08:13荔枝新闻
以心为笔,记录运河悠久历史文化;以情为墨,书写运河沿岸时代变迁。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写给运河的一封信》。
video
0:16/8:17自动播放
扬州大学大运河口述史团队成立于2023年暑假,目前,团队成员23人,采访了十多位口述者,共整理出43万字的材料。
2023年的暑假,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大二学生袁誉嘉报名加入了大运河口述史团队,那个夏天,她跟随团队,对扬州电视台记者王雨薇、扬州区划地名史料编纂专家组成员巫晨、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传承发展处处长朱明松等多位,与运河息息相关的人物进行了采访,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了文字材料。
团队成员拜访水利工程师薛明华,了解他数十年间参与过的大型水利工程。
对于袁誉嘉来说,这个暑假忙碌而特别,很快便到了新学期,口述史团队这项暑期实践活动也画上了句号,但袁誉嘉和其他同学们提出,希望能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很快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前来报名加入团队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我的专业是档案学,所以我喜欢在档案里寻找线索。”袁誉嘉说道:“今年,我就通过档案找到了多次参与运河水利工程的薛民华老爷爷,去拜访爷爷的时候,正好是爷爷八十岁的生日,爷爷非常兴奋地带着我们来到岸边,向我们讲述他的运河故事。”
薛民华,原扬州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曾参与京杭大运河改造工程。
“我们搞工程一般在冬季,过去都是人工开挖,光着脚丫,挽起裤腿,这样下去。
“一天吃五顿饭。早晨五点天不亮就要起来。”
……
在交流中,老人提到的水文水利改造,同学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很多细节的描述,也让大家非常感动。
团队成员在整理材料
结束了对薛民华拜访,负责前期走访的同学就会把素材和资料交到后期团队手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将口述内容进行完整的电子化录入,有的将对口述内容进行整理和编排,形成完整的文字稿,还有的同学要把采访视频进行剪辑、输出……随着走访的深入,同学们逐渐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魅力。
来自苏州的团队成员郭伊琳从小就常常听到运河的故事。白居易在苏州修山塘河的故事令她印象深刻,如今,她能真切感受到运河就在我们身边,也真正读懂了老人们口中的运河。
团队成员刘梦雨是徐州人,后来在苏州上高中,现在又在扬州上大学,可以说运河一直陪伴着她,通过参加口述史实践活动,给她全新的视角去看运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哪怕是有了高铁、高速公路这些现代化的运输通道,但古老的运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希望毕业以后能把研究运河当做爱好,继续坚持下去。”刘梦雨说道。
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整理的材料包含运河历史、交通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不久后,这些由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文字,将被送往扬州市档案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文史专家雍俊受邀,为同学们讲述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航道的发展变化。
如今,来自五湖四海的团队成员们走过了很多扬州的老街、小巷,看过了运河两岸的生活、变化,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了记录者,接下来,同学们还想成为传播者,把那些坊前巷尾里的“老腔调”“老故事”,用最年轻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方表示,成立团队的初衷,就是想用口述历史这种研究方法,把大运河沿线的那些活生生的故事和记忆保存下来。“口述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大运河,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补充,更是对历史的丰富和深化,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将来会成为研究和教育的宝贵财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团队成员整理的档案
老师对团队进行指导
团队成员拜访文史爱好者慕相中,慕相中收集了数万张从清代至今扬州城市变化的老照片。
2024-12-15 16:27:33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邹多为、魏弘毅
文案:闫雨昕
设计:樊珊珊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14日在北京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在当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董建国就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董建国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0月、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一线城市带动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增长。截至11月底,全国保交房攻坚战已交付住房324万套,给购房人吃下了定心丸,也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
董建国称,今年住建部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合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截至11月末,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达3.6万亿元人民币。
“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证明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卓有成效。”董建国表示,接下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方面,着力释放需求,因城施策,落实好各项政策,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另一方面,着力改善供给,在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合理控制房地产新增用地供应,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动房地产企业有效盘活存量用地和房产,加快转型发展。(完)
风浪中的定力、动力、磁力——世界从中国经济首季报感知信心与力量2025年04月19日04:53 | 来源:人民网..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