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从三方面扎实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5-08 18:25:48 | 浏览:6031次 ]
分享到:

2025年05月08日16:37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魏玉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履行统筹协调职能,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扎实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重点抓好配套建设、落地见效和学习宣传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立法过程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提前谋划、同步开展相关制度的‘立改废释’。一批配套制度机制已经出台,还有一批正在加快推进,涉及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不少地方结合本地实际,也在积极完善相关配套。”郑备说。

  在抓落地见效方面,郑备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动法律实施,强化刚性约束,重点在五个方面下更大功夫:下功夫破除障碍,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功夫治理拖欠,解决民营企业账款支付问题;下功夫依法保护合法权益,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下功夫落实纾困政策,解决企业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下功夫加强政企沟通,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同时,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努力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抓学习宣传方面,郑备说,将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全面学习法律内容,深入领会法律精神,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民营经济工作。加强法律宣传,帮助民营企业学好用好这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更好拓展发展空间,专心致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显身手;推动社会各界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律转化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久久为功。”郑备说。

(责编:白宇、卫嘉)

财经观察:从“五一”低空消费看“翼”动力加速释放

人民网记者 杨曦

2025年05月08日09:1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5月3日,游客在三亚海棠湾直升机观光基地(林阳通航)体验直升机飞行。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5月3日,游客在三亚海棠湾直升机观光基地(林阳通航)体验直升机飞行。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上海黄浦江畔,乘坐直升机“空中俯瞰外滩夜景”的航线上线即“秒光”,复购率超30%;

三亚塔赫跳伞基地,从4000米飞行高度的直升机上纵身飞跃,成为众多年轻人热捧的挑战项目;

青岛市南区小青岛景区,扫一扫“共享无人机租赁柜”的二维码支付押金,便可租用无人机体验航拍乐趣;

……

五一假期,低空旅游产品遍地开花,给众多消费者带来“沉浸式体验”。近年来,我国低空消费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无人机送快递到“空中出租车”,从低空旅游到“空中剧场”表演,新业态持续涌现。

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以及市场潜力三方面发力,推动我国正在成为低空消费新潮流的开拓者、引领者。

看政策——

国家层面,2024年,低空经济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推动空域管理改革和产业标准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法规保障。

各地积极响应,出台配套政策。例如,广东提出三年内打造3000亿元低空经济规模,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浙江规划150个无人机起降场,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山东出台行动方案,推动“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场景落地。

看技术——

低空经济数字“底座”不断夯实。5G-A通感一体技术实现无人机“厘米级定位”,对各项飞行数据实时精确感知,构建更可靠、更稳定、更安全的通信环境。

核心技术攻关加速低空装备革新。从先进的飞控系统、高精度传感器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正协同发力,探索建立通感一体的低空经济网络设施。

看市场——

低空经济正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催生多元消费场景,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上空,平均每分钟有近百架物流无人机在空中穿梭,无人机让整个大湾区实现低空物流网络互联互通;深圳至珠海的“空中出租车”将2小时车程缩至20分钟航程,票价逼近高端网约车,自开通以来已运载400多人次。

1至4月,成都市空中游览、跳伞运动等低空文旅飞行达到4.5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8.1%;5月1日,河北衡水以“低空+文旅”为核心,推出首届京津冀低空飞行器展交会、航空音乐嘉年华、夜航灯光秀等项目,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客商参加。

展望未来,随着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化、应用场景的多元拓展以及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低空经济有望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翼”动力。

(责编:杨曦、吕骞)


财经观察:“五一”入境游热度持续 “边游边买”助推旅购热潮

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

2025年05月08日09:2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大熊猫等文创产品“萌翻全场”,魁星楼魔幻步道刷屏外网,“上海扫货”“义乌采购”掀起社媒热潮……“五一”假期,不少外国游客畅游中国各地,开启并收获着一场场难忘之旅。

多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等城市跻身热门目的地榜单。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等成为热门入境旅游客源地。

入境游持续复苏,离不开各地景点配套服务升级和文旅体验的推陈出新。

浙江乌镇作为热门景点,这里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入境游客观光游览。对于这一轮入境游热潮,在乌镇工作了17个年头的李俊感受颇深。

他看到,今年接待的游客中,不少对乌镇的水乡美景和非遗工艺表现出极大兴趣。“经过优化的扎染工艺操作简单,扇、裙等制品既古风又实用,游客执扇而行更添水乡韵味。”

“五一”期间,外国游客正在水乡乌镇街头挑选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五一”期间,外国游客正在水乡乌镇街头挑选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为让各方来宾尽享古镇魅力,景区各处皆配有全英文导游服务,除“刷脸”进景区、自助语音导览等智慧设施外,乌镇还保留了外币兑换、跨境刷卡等传统服务,“将最大的善意释放给每一位游客”。

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体验、便利的免签政策,让外国游客纵情欣赏“东方美”;多样的消费选择、便捷的支付环境、叠加离境退税举措,则激发了外国游客的购物热情。

“今年接待的游客中,有组正好是从义乌过来的印度客商。” 在乌镇从事双语导游工作的李俊表示,过境免签和‘即买即退’政策的持续优化,让游客更便捷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在享受恣意休闲时光同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4月30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摄

4月30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摄

李俊提到的“即买即退”,是一项关于离境退税的优化举措,此前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四川、浙江、深圳等地开展试点。

4月26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恰逢国内“五一”假期,为本就火热的入境旅游再添活力。

“与传统离境退税的办理流程相比,‘即买即退’可将退税环节提前,境外旅客在购物环节就能拿到退税款,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退税带来的实惠。”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政策优化的推动下,离境退税商店覆盖面持续扩大。四川成都春熙路商圈创新打造离境退税特色街区,落地四川首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并实现13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钱包在商场内直接使用。目前,上海已有近600家离境退税商店,其中一半可实现“即买即退”。

如今,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加持下,“China Travel”正掀起“中国购”热潮。

业内专家表示,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有利于扩大政策受益面,为提振消费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同时,有望进一步扩大国货品牌的国际关注度和认可度,助推国货出海。

(责编:王仁宏、吕骞)

公示!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亮相

2025年05月08日16:19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8日发布公示

拟增加

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电子电路设计师、装修管家等17个新职业

  

同时新增

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

智慧仓运维员、睡眠健康管理师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

烧烤料理师、服务犬驯养师等42个新工种

  

记者:姜琳

设计:胡戈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编:卫嘉、白宇)


一见·共同期待这场庄重而光荣的盛典

2025-05-08 15:50:00人民日报客户端

99人参与26评论

Loaded81.5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5/Duration 1:03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出席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历史画面仍历历在目——201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步伐铿锵,气宇轩昂;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庄严举行。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铭记历史、捍卫和平,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庄重而光荣的盛典!

时政新闻眼丨访俄第一天,习近平为何强调这三个关键词?

2025-05-08 15:50:52央视新闻

58人参与22评论

时政新闻眼丨访俄第一天,习近平为何强调这三个关键词?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大国外交的举棋落子格外瞩目。

5月7日,习近平主席开启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俄罗斯之行,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如何看待特殊历史年份的这次重要访问?习主席为何强调中俄要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Loaded19.9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32/Duration 4:18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视频: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01

特殊历史年份的重要访问

从北京到莫斯科,飞越5个时区,跨越广袤的亚欧大陆,这是习近平主席的专机飞越最多的国际航线之一。

俄方以最高规格礼遇,迎接第11次到访的中国老朋友。习主席的专机进入俄罗斯领空后,俄空军战机升空护航。

△俄罗斯战机升空护航。(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俄罗斯战机升空护航。(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习主席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时,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

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接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主席检阅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仪仗队列队迎接习主席到访。(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仪仗队列队迎接习主席到访。(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仪仗队分列式。(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仪仗队分列式。(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习主席乘车从机场赴下榻饭店途中,当地民众以及中资企业和留学生代表聚集在道路两旁,手持红色横幅,挥舞两国国旗,热烈欢迎习主席到访。

△莫斯科街头醒目的欢迎标语。(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莫斯科街头醒目的欢迎标语。(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沿途欢迎习主席的俄罗斯民众。(总台央视记者闫耀东拍摄)

△沿途欢迎习主席的俄罗斯民众。(总台央视记者闫耀东拍摄)

一次次跨越山海而来,引领中俄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也留下了相互支持对方举办大型活动等外交佳话。

这次访问,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从时间节点来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

从国际局势来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

△克里姆林宫。(总台央视记者李炜拍摄)

△克里姆林宫。(总台央视记者李炜拍摄)

习主席曾指出,要“以宽广视野、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中俄关系”。

在历史纵深中看待中俄关系,在百年变局中把握中俄关系,是读懂习主席此访的关键。

7日,习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说,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他强调中俄要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莫斯科。(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莫斯科。(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02

“历史记忆的守护者”

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一项重要安排是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是习主席时隔10年再次出席俄罗斯“5·9”胜利日庆典。

△莫斯科红场。(总台央视记者郁振一拍摄)

△莫斯科红场。(总台央视记者郁振一拍摄)

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俄元首商定,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

今年2月,习主席在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表示,两国将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5月,习主席如约而至,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强调中俄要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

△莫斯科。(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莫斯科。(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如何守护好这份历史记忆?

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主战场”“中流砥柱”“决定性贡献”,这是中苏两国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事实,不容忘却。

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说,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对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不仅中俄两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无名烈士墓。(总台央视记者赵东辰拍摄)

△无名烈士墓。(总台央视记者赵东辰拍摄)

10年前,中国首次应邀派出了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今年,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19名官兵将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5月7日,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彩排的空中飞行梯队飞越红场。(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5月7日,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彩排的空中飞行梯队飞越红场。(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习主席多次指出,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此次访俄,习主席强调,中俄关系具有清晰历史逻辑、强大内生动力、深厚文明底蕴。共同的历史记忆、深刻的历史逻辑,为此访标注了清晰的历史方位。

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莫斯科街头的胜利日旗帜。(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莫斯科街头的胜利日旗帜。(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03

“发展振兴的同行者”

元首外交,是中俄关系中最遒劲有力的一笔。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不同场合会面已有40多次,这是全球外交舞台上罕见的交往纪录。

今年以来,习主席与普京总统两度战略沟通,此访期间将实现年内首次面对面会晤。

△莫斯科河畔的克里姆林宫。(总台央视记者曹亚星拍摄)

△莫斯科河畔的克里姆林宫。(总台央视记者曹亚星拍摄)

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两国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和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

习主席曾指出,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是中俄两国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当地时间7日,习主席在机场书面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双方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相邻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打造了以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为内核的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精神。”

△莫斯科。(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莫斯科。(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去年5月普京访华时,习主席强调要“构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两国元首同意积极寻找两国利益汇合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利益交融,实现彼此成就。

作为发展振兴的同行者,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此访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将就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以及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沟通。两国将达成哪些重要合作成果,值得期待。

△莫斯科。(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莫斯科。(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04

“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序言中的重要宣示,正是对两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人类对持久和平的深切渴望。

△莫斯科的胜利广场。(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莫斯科的胜利广场。(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80年前,诞生于二战余烬之上的联合国,是人类摆脱“强权即公理”的丛林法则和以西方为中心的等级秩序的伟大尝试。

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

7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说,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莫斯科河。(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莫斯科河。(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和邻国,中俄关系远超双边范畴,深刻影响世界格局。

近年来,中俄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密切协作,助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去年,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在中方大力支持下,金砖扩员后首次领导人会晤取得成功。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正在陆续举办主席国活动,也得到俄方大力支持。

在机场书面讲话中,习主席说,中俄两国将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莫斯科。(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莫斯科。(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特殊历史节点上开启的这次访问,不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也将彰显中俄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Loaded32.21%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1:13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独家V观丨你好 俄罗斯

时政新闻眼丨访俄第一天,习近平为何强调这三个关键词?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时冉

记者丨李铮 王哈男 李晋 范一鸣 范凯 曹亚星 李增仁 刘琦 郁振一 李炜 赵东辰 闫耀东 杨波 王萌萌 李雪瑶 范学禹

视觉丨陈括 张晶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引发俄罗斯各界热烈反响

2025-05-08 15:52:12新华社

24人参与14评论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引发俄罗斯各界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江宥林 刘恺 胡晓光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

俄罗斯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深情回顾中俄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奋战、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强调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为新形势下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清晰指引。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以两国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肩奋战情谊深厚

“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感情真挚、读后令人动容,文中提出的多项重要主张对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报》社长帕维尔·涅戈伊察说,他尤其认同“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是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论述精准概括了两国人民的品质气质。

加列耶夫大将的外孙女达里娅·克赖诺娃7日一早阅读《俄罗斯报》,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深切缅怀她已故的外祖父等俄罗斯老战士。“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温暖人心,体现出他对俄罗斯老战士的深情厚谊,这让我非常感动。”克赖诺娃说,“我的外祖父生前常常给家里人讲述10年前在莫斯科同习近平主席那场难忘的会见,这是我们家族的珍贵记忆。”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克赖诺娃说:“这句话既形象又深刻,让我很有共鸣。俄中两国人民曾并肩英勇作战,那些牺牲的烈士和为胜利而战的英雄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这份战斗友谊是两国世代友好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娜杰日达·科普捷娃的祖父是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一员,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科普捷娃表示,俄中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战斗、无私互助,为两国关系史写下精彩而壮丽的一页。“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战斗友谊令人感动,也激励着我们后代继承他们的事业,让两国友好代代相传。”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领衔研究员叶卡捷琳娜·扎克利亚济明斯卡娅对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两国携手开辟的国际“生命线”颇有研究。她表示,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危急时刻,中国向苏联提供的多种急需战略物资和苏联向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通过这一“生命线”安全运达,为两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重要保障,这很好地诠释了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的深厚情谊。

俄罗斯胜利博物馆学术秘书鲍里斯·切利佐夫说,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最终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战场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主力,使其丧失了向其他战线投送大量兵力的战略机动能力,成为击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因素。”

坚决维护战后秩序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领衔研究员特列什·马马哈托夫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及,10年前的这个时候,他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马马哈托夫说,时隔10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彰显俄中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以及两个友好邻国相互支持的坚定意愿”。他相信,俄中关系一定能够排除外部干扰,双方在经贸往来、技术交流等方面合作前景也会愈加广阔。

“俄罗斯和中国共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十分必要。”俄罗斯地方志学家德米特里·安洽表示,两国人民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付出巨大努力、承受巨大牺牲。和平来之不易,两国人民结下的友谊值得永远珍惜。当前,俄中关系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双方交往密切,期待未来有更深入的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塔马拉·尤金娜就此表示,俄中人民都希望和平、反对压迫,“追求和平与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观是俄中关系的重要基础”。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俄罗斯《劳动报》副总编辑米哈伊尔·莫罗佐夫说,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阐述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两国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共同抵制任何干扰破坏两国友谊和互信的图谋。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对两国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深表认同。洛马诺夫说,俄中关系发展不受外界干扰。俄中倡导构建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秩序,这有助于保护各国利益,代表全球治理的正确方向。他期待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推动两国合作进一步深化,相信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将促进双边关系更加成熟稳定。

俄中友协副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认真研读了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就“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述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国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携手共创光明未来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呼吁,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曾在中国工作生活超过20年,他对“坚持正确二战史观”这一论述深有感触。“守护真实的历史记忆、重温那些将两国和两国人民联系起来的历史时刻,具有特殊意义。”杰尼索夫说,当前存在歪曲二战历史叙事的消极倾向,俄中将共同抵制这一错误做法。俄中双方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圣彼得堡市社会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大·柳比莫夫表示:“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创造更好未来,这对于维护和平、应对当今及未来的挑战至关重要。”

“胜利来之不易,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同样不易,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坚定维护。”在扎克利亚济明斯卡娅看来,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关于“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论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俄中支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这在当前非常重要。两国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支持让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被听到,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充分认同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对“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论述,高度赞誉中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多国积极响应,这些倡议对于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具有重要价值。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学者玛丽亚·谢梅纽克说,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以中俄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她认为俄中战略协作对推动构建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稳定器作用。“我们目睹世界不断发生新的冲突,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分裂主义势力抬头,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重大威胁。”谢梅纽克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主张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兼顾彼此利益,为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参与记者:黄河、孟菁、周天翮、安晓萌、陈畅、常天童、张伟、王雅楠)


上一篇:新华社经济随笔:以更优服务激活假日经济
下一篇: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