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南京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聚力攻坚 协同发力·政策落地进行时)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5-18 10:12:17 | 浏览:6020次 ]
分享到:

多措并举,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南京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聚力攻坚 协同发力·政策落地进行时)

本报记者  姚雪青

2025年05月18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五一”假期,销售5000多单,严卫强直言没想到。

  4月30日晚,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商圈中央商场外的广场上,“外贸优品中华行—南京展销月”活动开幕。南京可康户外用品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公司负责人严卫强当起推销员。

  拿出黄金地段、黄金铺位,为外贸企业搭建拓内销平台、让外贸好货站上C位……该展销活动将持续到5月底,全市60多家优质外贸企业进驻1300平方米的展销专区(市集)。据悉,今年南京还将联动南京都市圈内其他城市持续举办多类展会活动,为外贸企业扩大销路搭建平台。

  “多亏这样的展会,帮我们拓展国内市场。”严卫强介绍,公司近期面临一些压力,一边加大促销力度,一边调整产品设计。

  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各方齐发力。

  “打开苏宁易购APP首页,就能看到我们的产品。”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丁湧介绍,企业主打智能运动器材等产品出口,“如今平台提供了诸多便利,我们有信心拓展市场空间。”

  近段时间以来,南京鼓励和支持苏宁易购、盒马鲜生、京东等重点电商平台通过开设“外贸优品专区”、加大线上流量支持、增加线下门店投放等举措,帮助外贸企业在线上线下同时布局。

  “目前已接洽南京外贸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苏宁易购集团电商平台事业部总裁王葵介绍,下一步还将通过反向定制、大单采购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拓展销路。

  既开拓国内市场,也开发外贸新市场。多条腿走路,外贸企业从容淡定。

  不久前,南京商务部门携手南京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制造网,发布“南京优品线上专区”,为外贸企业出海搭建“数字航道”。作为外贸服务综合平台,中国制造网为南京爱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精准建议——某款汽车保险杠在危地马拉很受欢迎。“这研判,太准确了!前不久,我们已经和当地一家大型汽车配件销售商签下2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公司创始人汪林娟笑着说,这是公司首次进入危地马拉市场。

  过去,爱度汽车对北美市场依存度较高。如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今年以来,这家公司的外贸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0%,其中约20%来自新市场。

  着眼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南京建立了外贸出口滞销企业清单等“六张清单”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今年一季度,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亿元,同比增长7.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4.6%。

  “内需市场向好,新兴市场广阔,踏踏实实把产品搞好才是关键!”汪林娟笃定地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守护万里长城 传承长城精神(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郑海鸥 何思琦 李卓尔

2025年05月18日05: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
  资料图片
  图②:田凤银在北京怀柔长城写生。
  图③:李生程在陕西榆林五里墩长城拍摄。
  图④:“长城小站”志愿者在进行长城资源复核工作。
  图②至图④均为受访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他们“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大力推动长城保护。越来越多的人抱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责任感走近长城,用满腔热情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

  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编  者

  

  给孩子讲长城故事

  “我叫‘火箭人’,是一名长城保护志愿者,来自‘长城小站’,这是一个已经成立了26年的公益组织。”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长城文化大讲堂”第一课开讲,“长城小站”创始人张俊做完自我介绍,给同学们讲起“长城的缘起”。长城最初的雏形是什么?这个伟大工程是如何从构想慢慢实现的?孩子们听得入迷。

  出门背一个大背包,左边装帐篷,右边装三脚架,在长城沿线的山间行走时,张俊的这套随身装备就像一个移动的“火箭”,久而久之,“火箭人”这个名字就叫响了。

  从看长城到爱长城,从爱长城到护长城。26年来,张俊的足迹遍布11个省区市的长城沿线。

  “最开始做‘长城小站’这样一个公益性网站,就是和大家分享长城的知识、照片和路线。那时没有电子地图,全靠纸质地图和只言片语的介绍去寻找长城的痕迹。”张俊说。

  1999年5月,“长城小站”上线。一群热爱长城的人,聚到了一起。

  与此同时,“小站人”每周三固定线下聚会,带上冲洗、整理好的照片,大家兴致勃勃,一起分享着关于长城的发现和细节。

  有的砖脱落了,有的部件丢失了……同一段长城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的微小变化,被这群有心人发现了。

  “我们力量虽然不大,但总要做点儿什么。”“小站人”很快达成了共识,“长城小站”的转型开始了。

  对河北涞源乌龙沟长城的保护,是第一步。“我们第一次去乌龙沟长城时,它的保存状况很好,城墙是石头的,垛口墙很完整。可是没过多久,‘小站人’去打卡时发现,垛口墙大片大片倒塌了。”张俊回忆起这段往事。

  原来,村里的孩子得知蝎子可以卖钱,便扒开长城缝隙抓蝎子。“这件事给我们的触动特别大,他们不知道身边守的就是长城,以为长城仅仅是北京的八达岭。”张俊说。

  真正的长城保护,不能只靠一群爱长城的人,生活在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守护更重要。

  2004年,“长城小站”发起“家住长城边”项目。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温暖的行动。“小站人”走进村子给老乡们拍照、制作长城宣传册和卡片、给长城边的学校捐赠图书绘本、组织志愿者给孩子们讲长城故事,还策划了征文比赛。

  “与朋友分享你的长城照片和体验;带走垃圾维护长城的清洁;劝阻在长城上刻画的行为;给孩子们捐一本书;发现疑似破坏长城的行为立即报告……”2016年,“长城小站”发起“人人能为长城做的五件事”倡议,保护长城,就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用网络和影像来保护长城。”这是“长城小站”的一句口号,也是这群“小站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长城的热爱。

  把长城画给世界

  今年年初,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内,一场名为《万里长城  中国精神》的画展于此展出。近20幅长城油画作品展现了箭扣、司马台、八达岭长城等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驻足欣赏古老长城雄浑壮阔的身姿。

  创作这些作品的是中国长城主题油画家田凤银。30多年来,她行程数万公里,创作800余幅长城主题油画作品,在26个国家,举办了近60场长城主题的个人画展。“长城,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想用画笔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故事。”田凤银说。

  生于北京怀柔的田凤银,在长城脚下的鱼水洞村长大。“我们经常在长城上捉迷藏、看书,玩累了就躺在上面睡一觉。”她回忆道,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画画,就在笔记本上勾勒长城的模样。四季更迭、风霜雨雪,长城每画每新。

  1988年,田凤银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大二那年,油画老师让每位同学选择一个创作主题,田凤银选择了长城。

  “如果没有长城,我高考就不会报考美术专业。”田凤银说起当时的选择,语气依然坚定,“我想用画笔画好我的家乡、画好长城。”

  “这么瘦小的姑娘,怎么驾驭得了长城题材?”可田凤银的决定却遭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反对。若要画出长城的雄伟壮观,需要有扎实的山水画功底。而建在险峻高山上的长城,对于写生而言更是一种考验。

  第一次去箭扣长城写生时,田凤银坐着公交车到西八道河,徒步走了8里地到达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当时天要黑了,我只能借住在当地村民家。”田凤银说,“第二天,借宿的那家大嫂起早给我做了早餐,还烙了几张白面饼,让我带着路上吃。”

  80多斤的女孩背着几十斤的画具,爬了4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箭扣长城。当站在山顶,看着长城内外一片秋色,田凤银久久不能回神。支起画板,田凤银忘记了时间,不停地绘画直至看不清画布的时候,才发觉天已经黑了。

  “那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没办法下山了,但若不下山,很可能会冻死在山上。”在田凤银又冷又饿又怕时,大嫂和村民们上山找到了她,“是长城脚下这些质朴、善良的乡亲们救了我。”田凤银至今充满感激。

  她既画雄伟壮观的长城风光,也画长城脚下生活的人们。在田凤银的作品《乡情》系列里,山脚下村民们犁地、耕作、放牛,长城静静躺在远处的山上,守护着村庄。

  5月正是板栗花盛开的季节,毛茸茸的花朵像谷穗一样垂下。“小时候,我父亲经常带着我们穿栗子花,用火烤后搁在窗台上熏蚊子。”田凤银说,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栗蓬,村民们忙着收栗子、卖栗子。

  “板栗甘甜,凝聚了乡亲们的汗水。”带着童年最香甜的记忆,田凤银创作了《长城内外栗花香》,2006年被卢浮宫收藏。

  田凤银的画面,将中国山水画的和谐、写意之美与写实结合,取大山大水,致辽阔广大,尽草木精微,察色彩冷暖。“早期,我追求真实还原长城的样子。后来,我更想通过画表达长城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田凤银说。

  在镜头里长守望

  陕西定边县,再次登上长城,李生程依旧激动。大病初愈且年过古稀,体力与精力不复从前,可他还是坚持陪着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们登长城、拍长城、讲长城。李生程兴奋地说:“去年以来,全社会对长城的关注度更高了,长城保护和长城文化传承迎来了好时候,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我们幸福感满满。”

  定边县,自古就是边关之地,隋、明长城遗址蜿蜒其间。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定边县安边镇文化站原站长李生程手持相机,4次长时间、长距离徒步长城,40多年拍摄了几万张长城照片,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城通”。陕北长城博物馆,便是他考察、搜集、拍摄、整理、收藏的成果。

  “陕北长城博物馆”7个大字由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题写。博物馆入口过道两边,大幅的嘉峪关、山海关照片悬挂在土墙上,那是李生程2006年徒步长城时拍摄。展览面积不大,内容却很丰富,60多个展柜、千余张图片,讲述着陕北长城的保护故事。

  “我就出生在这里,安边镇五里墩脚下。”指着一张泛黄的长城墩台黑白照片,李生程回忆说,“我从小就在长城上爬来爬去,听奶奶讲一些关于长城的故事,觉得长城又熟悉又神秘。”

  20世纪80年代,从美术专业毕业的李生程迷上了摄影,并无意中将相机对准了五里墩。“那种历史的深沉、岁月的回响,震撼了我。”后来,他拍摄的长城照片多次获奖,“也让更多人关注到长城,激发了我拍长城的信心。”

  拍长城本体,记录长城的变化,拍摄长城内外人们的生活……在文化站工作的李生程,整日忙碌着。

  “我生长在长城脚下,能多做点什么?”李生程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徒步陕北长城,全程拍摄记录。

  说走就走。“行囊足足有38斤,内心是一腔热血。”1992年,李生程从府谷县出发,从东到西,历时108天,约走了1500公里,边走边拍……饿了就啃一口干粮,困了就敲开乡亲的家门,“老乡被我只身走长城的精神触动,对我多有照顾。”

  徒步过程中,李生程利用自己学过的文物知识,一边用黑白和彩色两台相机分别拍照记录,一边尝试给各个墩台编号。1115个墩台的编号记录、3万字的调查笔记、万余张照片,这次徒步,不仅让李生程对长城的历史文化和长城边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认识,无疑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拍得还不够。”随后几十年间,李生程一次次攀登长城,并整理出版6部画册、拍摄纪录片、积极推动长城保护立法工作……“我深切感受到,长城保护工作逐步深入,长城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李生程的镜头里,那些曾经破损的城墙在逐渐被修复,周围的漫漫黄沙也变成片片绿色,更打动人的是长城脚下村民们的张张笑脸。“荷包鼓了,生活好了!依托长城资源走上了致富路,大家都从窑洞搬到砖瓦房里住了。”李生程说,乡亲们自发守护长城的一砖一瓦,并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着。

  话语间,一群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间发出声声赞叹。李生程满心期许地说,“陕北长城博物馆是多所学校的教育基地,给很多孩子种下了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的种子。”

  如今的博物馆里,李生程的女儿李苗苗忙上忙下。“希望接续父亲的事业,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李苗苗说。

  (瞿王烨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5 版)

(责编:白宇、卫嘉)


福建省政府党组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025年05月17日08:31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5月16日,福建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赵龙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并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注重体现福建特色、发挥福建优势,研究推出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政策举措、改革任务和项目抓手,为“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要扎实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要加强同新开发银行的项目合作,更高水平建设金砖创新基地,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与俄罗斯地方合作空间,持续深化人文交流,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重点行业领域、人员聚集场所、安全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全面做好防汛防台风各项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青春力量。(记者 林宇熙)

(责编:陈遴、刘卿)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

做强做优做大科技服务业

本报记者  王  政  刘温馨

2025年05月18日05: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目前,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建成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1万亿元;我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一批国际知名孵化器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通过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通过全面提供技术咨询、试验开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专业服务,科技服务业更好地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672项,申请发明专利7077项,实现690项技术成果转化。

  魏巍表示,总体看,我国科技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并举的发展阶段。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也给科技服务业带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如何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标准引领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组建部科技服务业标委会,编制科技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统布局技术转移、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标准,加快制定技术交易服务规范、技术转移机构评价、技术经理人能力要求等急需标准。

  打造更多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孵化服务加速从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说,接下来将出台孵化器管理办法,做好税收政策接续支持;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布局一批卓越级孵化器,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快建设全国孵化“一张网”,促进跨区域孵化资源协同合作。

  此外,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第四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京举行

2025年05月18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17日,由中宣部对外新闻局、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中央企业的百余名新闻发言人及部分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提升新闻发布实效”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论坛认为,党的二十大以来,着眼提振信心、改善预期,着眼回应关切、凝聚力量,着眼引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着眼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新闻发布功能定位更为准确,作用发挥更为显著,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论坛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列为重要改革任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使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加适应发展新形势、传播新特点和群众新期待,既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推进新闻发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论坛提出,新闻发布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必须把讲政治要求贯穿发布全过程、各环节。要创新顶层设计,强化刚性约束,让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机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要善于站在群众视角、用好群众语言,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了解社情民意,熟悉工作业务,提升媒体素养,展现新时代新闻发言人的风采。要注重统筹协同,形成发布合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发声矩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一季度末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12.5%

2025年05月18日05: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屈信明)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数据: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一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2万亿元,同比增长0.8%;赔款与给付支出8274亿元,同比增长12.2%;新增保单件数249亿件,同比增长20.7%。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568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82%,较上季末上升0.72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7.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273亿元。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保持充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

做强做优做大科技服务业

本报记者  王  政  刘温馨

2025年05月18日05: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目前,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建成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1万亿元;我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一批国际知名孵化器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通过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通过全面提供技术咨询、试验开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专业服务,科技服务业更好地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672项,申请发明专利7077项,实现690项技术成果转化。

  魏巍表示,总体看,我国科技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并举的发展阶段。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也给科技服务业带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如何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标准引领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组建部科技服务业标委会,编制科技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统布局技术转移、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标准,加快制定技术交易服务规范、技术转移机构评价、技术经理人能力要求等急需标准。

  打造更多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孵化服务加速从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说,接下来将出台孵化器管理办法,做好税收政策接续支持;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布局一批卓越级孵化器,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快建设全国孵化“一张网”,促进跨区域孵化资源协同合作。

  此外,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学习新语丨习近平讲述文物里的文明交融

2025-05-18 08:46:19新华社

19人参与9评论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对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其中蕴含的文明交融交流的故事。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讲述习近平主席提到过的部分中外珍贵文物、古籍相关故事,一起聆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响,感悟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

202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柬埔寨多名高僧曾到中国传经弘法,中国元代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文献。伟大的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彼此相映生辉。

【背景延伸】

《真腊风土记》生动记载了当年中柬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和睦相处的情景,详实描述了真腊王朝的辉煌,为世界人民发现和了解神秘的吴哥文明提供了权威导引。

“很多人告诉我,中秘两国人民看到对方就‘望之可亲’,看到对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识’。”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文章中,他写道:“比如,秘鲁出土的印加人金面具同中国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如出一辙。”

【背景延伸】

来自秘鲁西坎文化的黄金面具与中国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展现了安第斯人和古蜀人一样,都喜欢制造黄金面具,印证了中秘两国的友好情谊和中秘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收到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的珍贵法文古籍《论语导读》。习近平主席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背景延伸】

法文版《论语导读》,牛皮封面、飘口烫金、书口刷红,印制于1688年。据悉,《论语》17世纪传入欧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法国东方学家贝尼耶在这本拉丁文书籍的基础上进行法语编译,完成《论语导读》一书。贝尼耶希望法国读者,特别是当时的君主和贵族阅读此书后,能以孔子道德哲学思想为借鉴,“培养仁爱、温和、诚信和人道的精神”。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以千年“鎏金铜蚕”和“黑石号”沉船为佐证,讲述先辈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壮举。

【背景延伸】

汉代鎏金铜蚕,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丰盈润物、执着奉献,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古阿拉伯船,装载了数万件中国唐代文物,绝大部分为陶瓷,还有精美的金银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斯里兰卡期间,收到一份珍贵礼物——藏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郑和碑的拓片。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斯里兰卡总统时专门提到郑和碑,并指出“是两国人民长期友好、互学互鉴的历史见证”。

【背景延伸】

郑和碑(全称“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立于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抵达斯里兰卡后。此碑正面分别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阴刻文字,记载了600多年前郑和赴锡兰(今斯里兰卡),向岛上佛教寺庙布施财物供奉佛祖之事。它是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斯往来的珍贵实物史料。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特别提到了1987年在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20件精美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他说:“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背景延伸】

法门寺唐塔地宫中出土的这批琉璃器晶莹剔透、器形优美,具有明显的域外色彩,它们既是世界伊斯兰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当时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证明。

策划:黄庆华 周年钧

统筹:唐颢宸

设计:殷哲伦 潘红宇


上一篇: 中央指导组、中央巡视组同时到会指导,省委书记、省长等集中阅看警示材料
下一篇: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和音)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