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赵乐际将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瑞士并在瑞士出席第六次世界议长大会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7-21 07:53:13 | 浏览:12144次 ]
分享到:

2025年07月21日05: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应吉尔吉斯斯坦议长图尔贡别克乌鲁、匈牙利国会主席格维尔、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里尼克和联邦院议长卡罗尼、各国议会联盟主席阿克松和秘书长纯贡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将于7月23日至31日对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瑞士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在瑞士出席第六次世界议长大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新动能集聚 新业态涌现 新产业壮大(活力中国调研行)

——京粤皖三省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2025年07月21日05: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先后走进北京、广东、安徽三省市,实地探访产业创新:

  平均每3天,这里生产一颗中型商业卫星——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浩瀚宇宙中“添星”“织网”,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目前,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已突破2600亿元。

  平均每30分钟,这里制造一台工业机器人——广东佛山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园区之一。去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

  平均每30秒,这里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安徽合肥今年1至5月生产新能源汽车46.7万辆,较两年前同期翻一番。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居全国前列,我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北京、广东、安徽等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促进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

  锚定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引领产业未来

  “起飞!”一秒钟原地升空,最高时速达100公里,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研发的单人喷气飞行背包,于今年初首次实现载人样机多科目自由飞。“未来,不仅能把穿戴者送上天,还能进行高空悬停作业。”飞行器总体设计师陈旭智介绍,这款飞行背包适用于特种作业、应急救援、短程通勤等多元场景,科幻画面正在成为现实。

  培育未来产业,既要对未来有信心,也要对当下有耐心。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孵化风险高,低空经济如何振翅“高飞”?有赖于耐心资本的助力与呵护。去年6月,广州市政府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天使母基金,相继与包括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在内的62家单位建立合作,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迄今已完成7只参股子基金设立,储备直投项目超1100个。

  在合肥,走进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3D打印设备生产的月壤砖引人注目。设备能以1300摄氏度高温熔化月壤,无需从地球携带辅料。“用月球的土,烧月球的砖,建月球的家。”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洪伦介绍,这款3D打印设备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

  发展未来产业,既要夯实基础研究硬支撑,也要优化产业生态软环境。近年来,安徽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2024年,安徽布局筹建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涉及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领域。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产业链重点企业超100家,产业规模超196亿元。

  今年4月,来自北京经开区的天工Ultra机器人走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用时2小时40分42秒,跑完约21.1公里,途经14个90度以上弯道,穿越碎石子障碍带,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获得亚军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同样“身怀绝技”,能连续后空翻,目前销售订单逾2000台,合同金额上亿元。

  壮大未来产业,既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竞速跑”,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既要快人一步、抢占先机,也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介绍,北京市已聚集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7家,居全国首位。2024年,北京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今天的未来产业,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决胜竞争的支柱产业。”北京市市长殷勇介绍,北京前瞻布局了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元宇宙等23个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其中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一半以上。

  撬动产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促兴

  一架无人直升机,性能有多强?翻山越岭,最高可飞抵海拔6500米;逆风作业,最大可抵御8级阵风;负重高飞,最多可运输200公斤货物……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TD550D无人机,今年3月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无人直升机系统型号合格证。“成立11年来,集团申请专利超600项。”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总经理李晓亮介绍,企业先后为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提供无人机保障。

  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首要靠创新。中国无人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七成以上,其中广东无人机专利申请量逾2.6万项,居全国第一。目前,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广东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超700条,无人机物流配送年飞行近80万架次。

  一片卫星太阳翼,厚度能多薄?约1毫米!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灵犀03卫星太阳板薄如蝉翼,折叠后仅5厘米,抵达距离地面50万米的轨道时,则能延展成长9米、宽2.5米的金色“翅膀”。“这款卫星使用柔性太阳翼,厚度降至刚性太阳翼的1/20,同等荷载下的面积更大。”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介绍,柔性太阳翼能吸收更多光能,当前卫星正以每秒约7公里的速度绕地飞行。

  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关键在质优。北京聚集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形成运载火箭、卫星制造等全产业链。众人拾柴火焰高,要素资源高效流转,银河航天供应链合作企业数量从2018年创立之初的117家增至如今的1300多家,其中超过一半是民营企业,单颗卫星研制成本从上亿元降至千万元量级,研制周期缩短80%。

  一台工业机器人,精度有多高?0.2毫米!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合肥尊界超级工厂,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同步作业,实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车间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借助华为自研算法,能对全工艺流程2.6万处关键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与追溯,每秒数据采集量达30万条。

  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重在协同发力。2023年底,江淮汽车集团携手华为,投资约100亿元打造合肥尊界超级工厂,年产能达20万辆。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双智”试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四试点”城市,合肥2024年生产新能源汽车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介绍,“十四五”以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去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6%,较2013年的20.7%翻一番。

  推进发展方式创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新机

  无需司机驾驶,方向盘自动旋转,北汽福田氢能源L4级自动驾驶重卡畅行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刹车、油门由电子信号控制,决策响应速度在0.5秒以内,非紧急情况下,安全员可全程不接管车辆。始建于1958年的北汽集团,曾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多项纪录,去年整车销量逾171万辆,营业收入超4800亿元。今年1月,北汽集团宣布将在所有车型上布局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北京市传统汽车产业转型的一道缩影。

  技术演进与商业推广相互促进,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跃升。2020年,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已实现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车在跑、路在看、云在算。”北汽福田智能驾驶总工程师田俊涛说,企业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卡车相继投入商业运营。目前,北京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突破6200万公里。

  铜水奔涌,气浪扑面,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车间内的工人并不多,奥秘何在?800余台5G终端设备遍布各个生产环节,这座铜冶炼工厂,去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4年5G工厂名录》。传统作业方式下,工人在60多摄氏度的电解槽旁工作时大汗淋漓。如今,机械手臂、智能运输小车和数字孪生系统应用后,企业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率达90%。

  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向发力,助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迈进。近年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建成智慧矿山、智能工厂等93个智能化项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安徽省2.46万家规上企业已全部启动数字化改造,其中1.88万家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占全部规上企业的76.25%。

  全球每3台液晶电视中,就有1台使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主控板卡。“‘广东屏’能刷屏世界,关键在于做好一块屏里的创新文章,企业液晶电视主控板卡出货量逾7.7亿片。”视源电子首席技术官杨铭介绍,企业旗下品牌青松光电2023年发布LED“碳”索计划,经评估,全系列产品一年可节电1273万千瓦时,相当于种下13022公顷阔叶林。

  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截至今年初,广东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490家、绿色工业园区1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4家。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广东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8%。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年均3.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3%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1.8%。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育成。”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说,广东将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本报记者戴林峰、王昊男、韩鑫、屈信明、孔德晨、陈静文、潘俊强、李纵、李俊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湖北为科创高地建设提供硬核支撑

本报记者  禹伟良 强郁文

2025年07月21日05: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黑磷,一种高稳定性高附加值新材料,已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小规模量产,应用前景广阔。

  湖北三峡实验室位于宜昌市猇亭区,是已建成的10家湖北实验室之一,由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组建。立足企业需求做研究,成果在企业就地转化。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要求湖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干字当头,湖北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富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等优势,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做强高能级科创平台。

  在华中科技大学,整体充退磁新技术让26兆瓦风力发电机实现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饱和充磁。“传统的加热退磁技术,要把一两百吨重的电机转子加热至300摄氏度并保温12小时,能耗大、报废率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李亮介绍,“新技术充退磁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大幅降低。”

  这一技术突破,离不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4000平方米的设备间内,线圈、电路、仪器密布。放电瞬间,可形成最高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200万倍的强磁场。它已吸引国内外130多个科研院所的顶尖科学家前来“追磁”,助力开展2000多项基础前沿研究。眼下,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正加快优化提升。

  锚定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目标,湖北加力推动“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力量矩阵提质增效。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进高效率科研攻关。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进行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量产前的测试。

  “这款车规级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芯擎科技首席执行官汪凯介绍。

  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每年产出6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破10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形成20项以上标志性产品……自2024年起,湖北着力推进全链条攻关,推动硅光集成晶圆、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等取得突破。

  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高质量成果转化。

  机器轰鸣,产出的黑色粉末状物质被迅速封装……武汉启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产品成功量产。

  去年,启钠公司在重要材料配方上遇到瓶颈,试着在科创供应链平台上发布技术需求。随即,大模型智能匹配,4支科研团队主动对接。“方便、高效、管用!”启钠公司副总经理李永仑说。

  湖北着力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探索创新投入风险共担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迈向市场化。建成以来,科创供应链平台已入驻企业超7万家。

  “企业线上找技术,就像网购一样方便。”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建青说,“以‘用’为导向,以产业端拉动供给端。”

  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做强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等,湖北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500亿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7%。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湖北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全力打造人才、策源、产业、生态四个高地,形成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硬核支撑。”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上半年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1.7%

2025年07月21日05: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从来源地看,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68.6%、59.1%、37.6%、6.3%、2.7%。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持续向好——

绿满拉萨南北山(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本报记者 徐驭尧 何嘉豪 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

2025年07月21日05: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开栏的话

  60载光阴荏苒,雪域高原沧桑巨变。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聚焦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本报今起推出“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专栏,记者奔赴高原,深入一线,记录60载辉煌历程中的动人故事,描绘新时代雪域高原的锦绣画卷。

  

  平均海拔3650米的西藏拉萨,今年特别绿。

  站在布达拉宫远眺,拉萨河两岸山体缀着连片的绿色。夏日,拉萨市南山、北山草木葱茏,游人穿梭其中,纷纷拍照留念。

  种下一片绿

  米久还记得,自己在这片林地种下的第一棵树是香花槐。作为拉萨北山拉鲁湿地生态修复片区的绿化养护工,他一开始对种树这件事没有那么笃定。

  在他的记忆里,南北山一直是“光秃秃的”。“山上种树,能活吗?”当时,他和工友们经常心里打鼓。

  为了确保树木成活,如何选择树种是前期考察的重点。项目团队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精心筛选了12种具有优异耐寒耐旱特性的乡土树种。如今,油松、白皮松、山杏、江孜沙棘、栒子……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科学选育的林木已经漫山遍野。

  “这几年拉萨周边山体的绿化程度明显增加,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格桑罗布介绍,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实施以来,已完成造林107.93万亩,栽植苗木1.2亿余株,总体成活率85%以上。在工程区,马鹿、岩羊、狐狸、狼、猕猴等动物不时出没。

  看着满目苍翠的山峦,米久格外自豪。他对自己曾经参与种植的那些林木如数家珍,还想着今后让后代们也来看看这片绿。

  “我最初种下的那棵树,如今长到7米多高。不知道咱们后代来看,它会长到多大呢!”米久满是感慨。

  种下的不仅是树苗,也是关于种植的经验。格桑罗布指着山上刚刚种下的密密麻麻的树苗,介绍在3年时间里从选苗到培育、从种植到养护,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方法。“我们已经和高校合作,把这些经验方法整合成适合推广借鉴的典型案例。”

  护住一片绿

  一条小径蜿蜒在山体之上,险峻处需手脚并用攀爬。这样崎岖的路,泽仁巴西已经走了4年。她是拉萨城关区娘热沟南北山绿化工程修复2号片区的一名绿化养护工。

  “咱们啊,什么样的路没走过?”她的语气很是平常,说自己的工作无非就是挖坑、种树、浇水、养护……

  但她没有说的是——坑要挖在陡峭贫瘠的山体上,一锹下去,可能狠狠掘在岩石上,震得双手生疼;土要从远处一点点运过来,背着筐和篓,工人们在荒芜、陡峭的山上,生生用脚踩出一条肉眼可见的路;水一开始只能靠人举着管子一点点浇……这份工作,泽仁巴西和工友们就这样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地干到了现在。

  近两年,技术正在给泽仁巴西减负。“只需要一分钟,无人机就能将土运至山坡,不仅提高了运土效率,还确保了施工安全。”她说。

  在灌溉方面,工程应用了智能节水灌溉设备等,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避免了过度灌溉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

  这个以前不懂专业知识的姑娘,在工作中渐渐成长为养树好手,对自己所负责片区中的树了如指掌:“这是油松、白皮松,那边是侧柏……”

  像泽仁巴西这样的人还有许多。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累计带动群众就业900万余人次、增收29亿余元,有效实现了生态与增收“共进”、增绿和发展“双赢”。

  共享一片绿

  拉萨两岛生态公园内,柳树、紫丁香、桃树、榆树、雪松、苹果、垂柳、国槐……近40个品种的树木再次“安家落户”。绿化工人每天定时定点为它们浇水、除草、施肥,像呵护孩子一般照看着这些“树宝宝”,让它们能够安心在雪域高原成长。

  位于拉萨河南岸的南山公园,是拉萨的“网红景点”。受惠于南北山绿化工程,这里树木林立,满目苍翠,每天入园上山游玩的市民、游客有3000至5000人,节假日可达1.8万人次,已逐步形成集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打卡地。

  …………

  如今,拉萨市民可以享受绿意盎然的生活。目前,拉萨市已建成1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81.8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7%。今年,拉萨计划实施19条生态廊道建设、6个口袋公园提升,构建起“城在林中、村在绿中”的全域生态格局。

  增绿山川,绿满拉萨。这抹绿色不仅种在山上,更种在群众心里——“生态好了,生活就更美了,我们也会更注意呵护身边的草木,让这片绿色持续为生活增彩。”住在拉萨的冬查老人不住感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化工程的长期生态效益正在日益显现。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拉萨周边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据初步测算,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固碳22.91万吨、释氧19.3万吨、保肥2.71万吨,年生态价值14.85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用好“稳定器” 耕好“试验田”(人民时评)

——以地方立法促进基层善治③

张 璁

2025年07月21日05: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改革的“破”和“变”,与法治的“立”和“稳”,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通过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能够在相关区域甚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是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和为贵”开展调解,在解决商事争议特别是国际商事争议中,具有高效便捷、成本较低等优势。

今年4月,司法部赋码“001”号商事调解组织落户上海,上海东方国际商事调解院成为全国首家在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商事调解组织。为进一步深化商事调解制度改革,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在探索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调解制度规则中迈出重要一步。

能在落实中央改革试点任务中大胆探索,上海的一个法宝就是用好浦东新区地方立法权,以立法保障改革深入推进。2023年立法法修改,将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浦东新区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作为新时代地方立法的新实践新发展,在立法法中予以确认。在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按照“不抵触”原则,对国家尚未立法的事项,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让制度创新的探索有了立法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改革的“破”和“变”,与法治的“立”和“稳”,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耕好改革“试验田”,需要把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和在改革进程中完善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立法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稳定器”作用。

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确保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就更有底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如何给它设置“红绿灯”?一些地区聚焦这一战略性新兴业态,通过地方立法给予产业发展空间和成长保障,为解决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治理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行先试经过依法授权,将不断增强排除干扰、打破壁垒的改革穿透力。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和经验,也应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早在2018年,浙江嘉兴便创新提出行政检查要“综合查一次”,尽可能地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历经6年探索实践,去年《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出台,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通过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能够在相关区域甚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是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我国地方立法在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的地方也曾出现过违背上位法规定、立法“放水”等问题。耕好改革“试验田”,立法工作除了要做好“加法”,还要做好“减法”。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能修改的则及时修改,宜废止的则及时废止。防止不合时宜的法规条款束缚改革步伐、迟滞改革进程,有助于增强改革决心、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

法者,治之端也。地方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立法工作,既要落实落细上位法的规定,也要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积累改革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牢牢把握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的功能定位,让改革发展始终行进在法治轨道上,方能保证制定修改的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真正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5 版)

相关报道:

让地方立法成为发展“推进器”——以地方立法促进基层善治①

“小快灵”承载起“大民生”——以地方立法促进基层善治②

(责编:袁勃、赵欣悦)



马定夫:决不能让群众受到伤害(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2025年07月21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马定夫像。
  新华社发

  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原太谷县)东南部的山顶有一个村子,原名枫子岭村,为纪念在枫子岭战斗中牺牲的马定夫烈士,更名为马定夫村。

  1943年7月23日,这是一个悲壮而难忘的日子。在太谷县枫子岭村,八路军太行二分区三十团政委马定夫率领三连战士,与数倍于己方的敌人进行了一场浴血鏖战,子弹打光了,用刺刀冲锋向前,为的是掩护1000余名群众和抢收的粮食安全转移。激战中,马定夫等12名八路军将士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太谷这片热土。

  “有我们就有群众,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马定夫村村民赵守柱老人是那场战斗的亲历者,每次采访老人,他都能回想起在战斗最惨烈的时刻,马定夫舍生忘死保护村民的画面。

  1915年,马定夫出生在山西省榆社县一个富裕的农户家庭。1930年秋,马定夫先后考入太原新民中学、太原友仁中学,皆因组织学生运动而被开除。1933年,马定夫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继续宣传革命思想,因抨击地主豪绅欺压百姓、揭露社会黑暗面被学校开除。

  1935年,马定夫离开山西省,赴北平(今北京市)考入镜湖中学读高中,开始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触,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受到党组织的培养,于193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为控制华北战略要地及资源大举进犯山西,马定夫毅然投笔从戎,回到自己的家乡——山西抗日前沿榆社县,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他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并担任特派员,同年10月,参与创建榆社县抗日游击队,经常率领队员深入敌后,破坏铁路、割电线、截车辆、捉汉奸,打击敌人,屡建战功。

  1943年夏天,小麦成熟之际,日军利用各种特务组织,对太谷全县麦田进行细密调查估产,准备抢粮。时任太行二分区新编十旅第三十团政治委员的马定夫奉命率领第三十团三连来到太谷南山根据地,保卫夏收。这一仗,重挫日军,击毙日军宪兵队队长中野,粉碎了日伪军抢粮行动。

  1943年7月23日,太谷县六区区政府为答谢保卫夏收的三十团官兵,干部、群众在枫子岭集会。这时,龟缩在黄卦炮台的日军,纠集伪军共200余人,偷偷出发到南山一带“扫荡”。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马定夫亲自带领战士们进行了三次冲杀。在激战中,他腹部受重伤,还忍痛继续指挥作战。经过3小时激战,部队占领山头阵地,又利用有利地形顽强地抵住了敌人的反扑,当场歼敌30多名,打退了敌人。在三十团的掩护下,群众、粮食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马定夫等12名同志却英勇地牺牲了。

  为了铭记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根据群众要求,八路军太行二分区正式命名马定夫所带领的第三十团三连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传承着先辈的荣光,这支队伍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战功。

  1964年,太谷县人民政府把枫子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并建马定夫革命烈士陵园,永远铭记马定夫爱民为民的光辉事迹。2019年建成了马定夫烈士纪念馆,2021年7月,太谷区对马定夫烈士陵园进行维修,设立烈士墓碑,对马定夫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并上演大型红色秧歌剧《马定夫》。

  “1943年7月下旬,马政委带领30团被围困。为了保卫枫子岭,为了保卫贫下中农。奋勇突围杀敌人,壮烈牺牲立功勋……”如今,这首歌谣仍在颂扬着烈士的英勇事迹。

  (据新华社太原7月1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0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上一篇:“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成就了我们”(与企业家谈“新”)
下一篇:扩大内需,主动力愈发强劲(年中经济观察)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