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8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9-15 11:10:54 | 浏览:15019次 ]

2025年09月15日10:0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

8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记者:王雨萧

海报制作:贾稀荃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编:赵忆桐、卫嘉)




国新办就2025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年09月15日09: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视频小字号


Play Video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9月15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5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责编:赵纲、申宁)



中美在西班牙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

2025年09月15日05: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马德里9月14日电  (记者颜欢、范剑青、韩硕)当地时间9月14日,中美双方在西班牙马德里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0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新疆和田地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沙漠种玫瑰 治沙又致富(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贺 勇 阿尔达克

2025年09月15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电商培训教室里,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奋笔疾书,记录着每一个直播运营的要点。“8月直播卖出3万单。”看到手机上弹出的新消息,她的笔尖一顿,嘴角扬起。

  27岁的如克牙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的父亲吾加布拉·奥斯曼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这家以玫瑰种植为主的助农合作社。几年间,他们陆续承包3000亩玫瑰花田,成为名副其实的玫瑰大户。到2020年,合作社已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基地,为30多名村民提供稳定的岗位。

  于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沛,为特定品种的玫瑰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当地有在庭院栽植玫瑰的传统,过去多用于制作花酱、点缀生活,如今,这朵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我们的玫瑰,既治沙,又致富。”如克牙木说。当地主要种植的于田沙漠玫瑰,能有效固定流沙,改善生态。去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最后种下的正是10万株玫瑰。一抹玫瑰红,终成治沙绿。

  于田沙漠玫瑰侧根生枝发芽快,经科学培育,一株玫瑰2到3年就能形成一个宽2米到3米的花垄。这种玫瑰植株密集,生长时,繁茂枝叶能有效阻挡风沙、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对地表的侵蚀,发达的根系还能固沙,对稳定沙丘、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大有益处。

  算清生态账,也要算好经济账。近年来,于田沙漠玫瑰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于田县玫瑰花产量超1.2万吨,亩均产值3975元,带动4238户村民增收。不仅如此,产业形态也从单一种植转向多元深加工。

  清晨采摘的玫瑰,12小时内便进入加工流程。蒸馏提纯的精油、清香甘醇的花茶、润泽美颜的纯露、创新研发的玫瑰花馕……超过70种玫瑰衍生产品,通过“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销往全国。

  走进于田县的乡村,乡间小道旁,玫瑰簇拥绽放。村庄的公共空间被精心布置,以玫瑰为主题的花坛、花境与民居相映成趣。于田县将玫瑰元素嵌入景观建设,让乡村越来越美。依托玫瑰种植基地,于田县还开发多个生态旅游景点,游客既能欣赏玫瑰花海,还能参与玫瑰采摘、产品制作等。

  和田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庞永明表示:“我们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将玫瑰花等打造为治沙与增收双赢的特色产业。”和田全域玫瑰花种植面积达8.57万亩,去年产值1.1亿元,今年预计超2.84亿元,实现“既播绿、又生金”。

  庞永明介绍,和田地区坚持“一县一品”差异化发展,肉苁蓉、瓜蒌、天山堇菜等沙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万亩,让“沙害”逐渐转变为“沙利”。引进培育药商、药企34家,建成2个中医药产业园、2个中药材交易中心和4个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构筑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通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中分享收益:不仅带来1.26万人的稳定就业和5.35万人次的灵活就业,今年中药材产值更将超过7.22亿元。

  一条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正在铺展。“咱们的日子像玫瑰花一样越来越美。”如克牙木笑着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

开在历史现场的“大思政课”(校馆弦歌)

本报记者 吴 丹 申智林 李茂颖

2025年09月15日05: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开栏的话

  巍巍学府,弦歌不辍。高校校史馆的史料,记录烽火岁月;博物馆的藏品,见证科学探索;图书馆的典籍,涵养人文情怀;历史建筑的设施,镌刻办学初心。

  本报今起推出“校馆弦歌”专栏,循着时光印记,来到高校相关历史场馆,品读一砖一石、一事一物。愿这承载着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弦歌续写新篇,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奏响青春之歌。

  走,到北大红楼上“开学第一课”:在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细致讲解中,重返觉醒年代;在百年前的大教室里,听专家学者围绕“大历史视野中的北大红楼”等主题倾情开讲。

  截至9月14日,已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870余名新生分批次走进北大红楼,在红色浸润中开启新学期。北京大学法学院2025级本科生黎子墨说:“这堂‘开学第一课’带给我精神的淬炼,让信念的火种长存于心。”

  从红色遗址到革命文物,从纪念设施到英雄事迹,各高校将思政课堂开在承载初心与使命的历史现场,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

  追寻真理之光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起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

  真理,总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105年前,29岁的陈望道怀着对真理的向往,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走进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汇聚眼前。“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用青春的声音,让这段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入学时参观老校长旧居,是复旦学子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生温鑫至今记得,当时负责讲解的队员如数家珍、眼神明亮。受到感染与鼓舞,她主动报名加入这支队伍。

  如今,成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温鑫也开始面向新生讲解。她带着同学们了解当时场景,讲述老校长如何在油灯下,浑然不觉间蘸着墨汁吃下粽子,还体味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志愿服务队‘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温鑫说,“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这支由复旦师生党员组成的服务队,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推出了“心有所信”系列视频微党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小火花”小小讲解员训练营等活动,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让更多人体悟“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追寻真理之光,铭记历史真相。

  8月14日,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来到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见面。这座旧式西洋小楼,曾是约翰·拉贝的居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它成为避难所,承载了生命的希望。

  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能做些什么?来自南京大学不同专业的青年学生组成一支跨学科队伍,开启“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项目。

  追寻拉贝足迹,挖掘历史记忆,采访拉贝救助行动的亲历者、后人等,团队获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今年我们带着原创的《约翰·拉贝》绘本到了德国和丹麦,获得广泛关注。”团队带队老师陈民说。

  树立报国志向

  湘江东岸,生意盎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古朴的老建筑青砖黛瓦,静静伫立。

  走进主楼大厅,墙上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毛泽东同志所题。

  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湖南一师求学,青年毛泽东更是在这里学习、工作长达8年之久。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培养和提高个人的伦理修养,志在挽救国家民族之危亡!”

  循着声音,来到当时毛泽东同志在一师求学的第八班教室。复原陈列的30张木桌椅前,湖南一师的同学们兴致昂扬,同湖南一师一附小青年教师马恒一老师,排演一场沉浸式思政课。

  边听边看边演,同学们在情景再现中穿越历史时空。精彩的演出,也赢得来访参观的游客阵阵掌声——这里不仅是湖南一师同学们提升知识素养、树立报国志向的红色场馆,也是面向社会公众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一张粉色旧车票静静展陈。票面上“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字句,醒目而炽烈。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1956年夏天,6000多名交大师生员工胸怀爱国之志,手握一张张这样的粉色车票,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水之滨。

  那一年,50多岁的中国电机事业奠基人钟兆琳教授果断加入首批西迁队伍,哪怕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妻子还卧病在床。

  他们中,最年轻的教授陈学俊,是中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和夫人将位于上海繁华地段的房产交公,注销上海户口,带着4个孩子,一走就是一生。

  “西迁故事让人感动,西迁精神常讲常新。”300多场讲解后,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西迁精神讲解员雷霁雯深刻体会到,“那张车票的终点是‘国之所需、我之所向’,这背后正是西迁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赓续精神薪火

  “刚毅坚卓”——在云南师范大学,校训自西南联大传承至今。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几经辗转安顿在昆明。西南联大博物馆内,5000多张照片、上万件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历史。

  “徒步西迁、开荒办学,哪怕条件再苦,也没停下求知的脚步,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涵,就是‘刚毅坚卓’。”云南师范大学学生散勐,主动申请加入学生志愿者讲解队,希望将西南联大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初秋的重庆大学,工学院楼前的“大轰炸纪念碑”引人驻足。

  烽火硝烟中,重大师生自己动手挖防空洞,修建“地下实验室”,轰炸来临,就转移到防空洞中学习,轰炸一过,立刻复课,即便在黑暗中、在断壁间,也未曾间断学习与研究。

  先辈们的事迹融入思政教育,不断激发着重大师生“红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责任担当。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为越来越多重大学子的就业选择。

  “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上午11点半,嘹亮的军号声在校园响起,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沿用70余年的下课铃。

  移步教学楼旁的哈军工纪念馆,万余件馆藏实物铺展出学校的发展脉络:再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与时任哈军工院长陈赓大将之间经典问答的油画;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舰载数字计算机“901”的元器件;杨士莪院士用俄、日、中、德四国语言写下的笔记……

  1953年,哈军工创建。2013年,哈军工纪念馆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哈军工旧址建成。馆中这些珍贵文物,既是学校峥嵘岁月的见证,更鲜活映照出一代代师生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赤诚与担当。

  一校一馆,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化为可亲、可感、可触的精神滋养;馆中一物一景,静静陈列却似有千言,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国家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2025年09月15日09:09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十四条,主要对网络安全事件报告适用范围、监管职责、报告主体、报告流程、报告时限、报告内容等提出规范要求。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落实《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和要求。

目前,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六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可通过上述渠道向网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2025年9月11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者,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第三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省级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第四条 网络运营者在发现或获知涉及本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见附件)进行研判,属于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按以下程序报告:

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应当第一时间向保护工作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保护工作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半小时。

网络运营者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应当及时向本部门网信工作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各部门网信工作机构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国家网信部门收到报告后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其他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向属地省级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省级网信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并同时向同级有关部门通报。

本行业领域有专门规定的,网络运营者还应当按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求报告。

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五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以合同等形式要求为其提供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及时向其报告监测发现的网络安全事件,并协助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第六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报告所获悉的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

第七条 报告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涉事单位名称及涉事系统或设施基本情况;

(二)网络安全事件发现或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级别,以及已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对勒索软件攻击事件,还应当包括要求支付赎金的金额、方式、日期等;

(三)事态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进一步影响和危害;

(四)网络安全事件原因初步分析意见;

(五)溯源调查工作线索,包括但不限于可能的攻击者信息、攻击路径、存在的漏洞等;

(六)拟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请求支援事项;

(七)网络安全事件现场保护情况;

(八)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对于规定时间内不能判定事发原因、影响或发展趋势等网络安全事件情况的,可先报告第一项、第二项内容,其他情况及时补报。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后出现新的重要情况或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涉事单位应当及时报告。

第八条 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网络运营者应当于30日内对相关事件发生原因、应急处置措施、造成的危害、责任追究、完善整改情况、教训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事件处置总结报告按照原渠道上报。

第九条 网信部门建设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电话和网站、邮箱、传真等方式,统一接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

第十条 网络运营者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因网络运营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网络安全事件,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对网络运营者及有关责任人依法从重处罚。

承担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网络运营者已采取合理必要的防护措施,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有效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和危害,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报告的,可视情从轻或不予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指网络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网络遭受攻击、网络存在漏洞隐患、软硬件缺陷或故障、不可抗力等因素,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其中的数据和业务应用造成危害,对国家、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本办法所指网络运营者是指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

本办法所指《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参照《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国家标准(GB/T 20986-2023)制定,以有限枚举的方式给出相关事件的分级定量指标。

第十三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

一、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

2.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海量公民个人信息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通常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别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省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因攻击、故障,导致24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6小时以上或主要功能中断运行24小时以上。

3.影响一个或多个省级行政区50%以上人口,或者100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交通出行、就医、购物等工作、生活。

4.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泄露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5.泄露1亿人以上公民个人信息。

6.省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超大型网络平台等被攻击篡改,导致违法有害信息特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特大范围”: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6小时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24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0万次以上;

(3)浏览或点击次数100万以上;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机关认定为是“特大范围传播”的。

7.造成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8.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通常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别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省级以上重点新闻网站因攻击、故障,导致6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1小时以上或主要功能中断运行3小时以上。

3.影响一个或多个地市级行政区50%以上人口,或者10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交通出行、就医、购物等的工作、生活。

4.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泄露或被窃取、篡改、仿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5.泄露1000万人以上公民个人信息。

6.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省级以上重点新闻网站,大型以上网络平台等被攻击篡改,导致违法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大范围”: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2小时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12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万次以上;

(3)浏览或点击次数10万以上;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机关认定为是“大范围传播”的。

7.造成20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8.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三、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重要数据、较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通常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别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省级以上重点新闻网站因攻击、故障,导致2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10分钟以上或主要功能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

3.影响一个或多个地市级行政区30%以上人口,或者1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交通出行、就医、购物等工作、生活。

4.重要数据泄露或被窃取,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5.泄露100万人以上公民个人信息。

6.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网络平台等被攻击篡改,导致违法有害信息较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较大范围”: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30分钟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2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000次以上;

(3)浏览或点击次数1万以上;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机关认定为是“较大范围传播”的。

7.造成5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8.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四、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除上述网络安全事件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责编:赵忆桐、卫嘉)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2025年09月15日10:17 | 来源:中国网信网

小字号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出台背景?

一是控制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近年来,各类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升级。从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践来看,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利于及时处置网络安全事件,防止危害扩大或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二是细化完善《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规定的客观需要。《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五条明确,网络运营者应当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办法》作为专门规定,为网络运营者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具体要求。

三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是国际惯例,近年来,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均通过立法或指令建立强制性的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义务,明确网络运营者事件报告时限等要求。

二、问:什么是网络安全事件?

《办法》所指网络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网络遭受攻击、网络存在漏洞隐患、软硬件缺陷或故障、不可抗力等因素,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其中的数据和业务应用造成危害,对国家、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三、问:《办法》的适用范围和事件报告主体是什么?

《办法》的适用范围和事件报告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者。

四、问:《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是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报告义务。《办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二是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监管职责。《办法》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省级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三是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流程和时限要求。《办法》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直属单位,以及其他网络运营者,分别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流程和时限要求。

四是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渠道。《办法》明确,网信部门建设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电话、网站、邮箱、传真等方式,统一接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

此外,《办法》还明确,对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网络安全事件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运营者依法从重处罚;对采取合理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和危害,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运营者,可视情从轻或不予追究责任。

五、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流程和时限要求是什么?

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应当第一时间向保护工作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保护工作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半小时。

网络运营者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应当及时向本部门网信工作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各部门网信工作机构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国家网信部门收到报告后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其他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向属地省级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省级网信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并同时向同级有关部门通报。

本行业领域有专门规定的,网络运营者还应当按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求报告。

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六、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的渠道有哪些?

为便于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快速、规范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网信部门已开通了六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一是可拨打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按语音提示进行报告;二是可访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官网12387.cert.org.cn进行报告;三是可微信搜索“12387”小程序,进入首页后点击“事件报告”;四是可关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微信公众号,点击“事件报告”;五是可发送邮件至邮箱12387@cert.org.cn报告;六是可发送传真至010-82992387报告。

七、问:网络安全事件如何分级?

《办法》中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作为《办法》附件。《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参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T 20986-2023)制定,以有限枚举的方式给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等四个级别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级定量指标。

(责编:赵忆桐、卫嘉)


上一篇: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下一篇:云南向南,开放大门更宽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