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杨洋)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首次超过35万亿美元。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借债无度,将过度消耗甚至透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影响美国经济可持续性,反噬美国政府信用。
近年来,美债不断加速“滚雪球”,美国政府债务一路“狂飙”,2023年6月突破32万亿美元;2023年12月达34万亿美元,比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0年1月的预测提前了5年。
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财政部大楼。新华社发(刘杰摄)
举债成瘾 陷入恶性发展模式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表示,美国政府举债成瘾,寅吃卯粮,已陷入一种恶性发展模式。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核心治理逻辑为减税,这导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可支配的财政收入下降。财政供给不足,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方式获得。
另一方面,美国竞争性的两党政治加剧了这种举债成瘾。如果一党主张加税,另一党就会对其进行攻击,尤其是当加税政策指向了富人阶层,相关利益集团会阻碍政策落地。美国对外战略又是霸权性战略,俄乌和巴以冲突等导致政府开支持续上升。“节流做不到,开源又成问题,只能借债”,沈逸说,这形成了美国政府对国债的依赖,形成了债务驱动型治理模式。
沈逸说,美国政府有很明确的党派政治和轮流坐庄的想法。对他们来说,只要我任期内债务问题不暴雷,我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以习惯性地寅吃卯粮。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两党激战正酣,却不约而同对债务失控的威胁视而不见。“距离大选不到100天了,但即使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的债务预计还会增加1万亿美元。”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说,“不能一直假装这不是问题。”
饮鸩止渴 将反噬美国政府信用
面对巨额债务,美国政商界人士与多国经济学家表示担忧,认为“饮鸩止渴”之举将对美国自身与全球经济体系带来重大隐患。然而,美国政府依旧我行我素。
沈逸认为,美国政府如此任性,仰仗的是美元霸权——美联储不断增发美元,持有美元的投资者又因投资对象受限把美元盈余投资到美债。但肆无忌惮的美元增发会导致美债信用等级的下降。
他说,之前,大家觉得美国庞大的金融体系与发展优势不会让美国信用面临破产,且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如今,伴随美国政府借贷无度导致的美元信用走低,以及不可替代性的消逝,美元霸权已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世界不愿受到美国绑架。”沈逸表示,许多国家“去美元化”实践正提速。国际货币体系中出现了新选择,更多理性的投资者一定会通过多元投资来规避美元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引发的风险。
拱北海关见证——
深层次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来自新时代改革开放一线·现场评论)
本报记者
2024年08月02日06: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即日起,本报开设“来自新时代改革开放一线·现场评论”专栏,走一线调研,细观察思考,以本报评论员的视角,感受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万千气象。
【一线见闻】
珠江潮涌,湾区风动。改革开放的热土,正续写“时代新篇”。
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地处“一国两制”规则“交融点”、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有着全国唯一海、陆、桥同时连通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拱北海关,正是感受改革开放脉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拱北口岸,连接珠海与澳门。澳门居民梁女士说:“现在通关非常便利,澳门居民往返珠海购物、上班,就跟串门一样。”连续11年,这里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旅检口岸。
横琴口岸,与澳门隔河相望、桥隧相连。跨境车辆司机无需下车,就能一次性完成指纹、证件、体温等多项信息采集,由粤澳两地5家执法单位分别核验,通关效率提升40%。
大桥口岸,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正在通关的幼儿园老师林女士来自香港,每周都要自驾来内地购物、旅游、品味美食。日均出入境旅客达7万人次、车辆达1.3万—1.5万辆次……经由大桥,“两车北上”成为新风景。
人畅其行、车畅其道、货畅其流。正是改革创新的“精准发力”,让人员“无感”通关,却又让监管服务“无处不在”。
其中,有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或试行“一机双屏、一次过检”联合检查模式,或设置“绿色通道”,使用“跨境一锁”;有科技支撑的智慧创造——或构建“监控—机动—现场”联动监管体系,或在全国首创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验放系统、巧妙破解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难题……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从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开通到今年6月,经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超8800亿元,货物收发地实现内地全覆盖,市场涉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置身改革开放一线,现场感受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作用,对总书记的话语领会更加深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风正扬帆,征途如虹。
【现场评论】
立时代潮头,顺历史大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了自己,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向世界宣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7万家,同比增长14.2%,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今天的中国,正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开放更有底气。上海洋山海关在距离洋山岛40公里外的临港地区设立集中审像中心,对采集到的集装箱X光机检照片实施远程“智能审图”,最大程度压缩货物在港停留时间。重庆海关打造数据治理平台,整合关区通关、物流、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数据,企业物流周转效率提升了一倍。“守国门、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关“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以改革赋能增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让海关“耳聪目明”,致力破解统筹发展和安全这道必答题。
以监管和服务创新为支撑,开放更有效能。拱北海关创新“四个一”监管理念,构建分类、风险、信用、协同、智慧“五维一体”监管模式,助力横琴合作区步入发展快车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前不久启动“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集成高效服务企业“走出去”。山东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践表明,正是凭借敢闯敢试的创新举措,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卡点堵点,不断激发高水平开放的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开放更有水平。《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发布,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标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系统,进一步擦亮“北京服务”品牌。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扩大,不仅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制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入推进的鲜明特征。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必将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本报记者陈家兴、桂从路、胡健、贺林平)
《人民日报》( 2024年08月02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仲音
2024年08月02日06: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顶住压力、积极作为,上半年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难能可贵的成绩,折射“关键一年”的发展成色,也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夯实基础、坚定信心。
信心来自于准确识变、化危为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关键要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中流击楫、迎难而上,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环比增速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信心来自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础、是大局,“进”是方向、是动力。“稳中求进”方可沉着应变,“稳中有进”才能固稳促稳。今年上半年,从CR450高速动车组样车加紧研发、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深中通道开通,到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51.6%、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再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体量增长、体魄更优,跑好“下半场”后劲更足。
信心来自于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增强市场活力,《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修订发布,一份“拍黄瓜”折射行政许可改革力度;打通民生痛点,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瘦身”的药费单标注医保改革温度;释放消费潜力,多地出台置换补贴政策,相关企业积极响应,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助力汽车、家电等消费升级……“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我们完全能够适应复杂发展形势、保持平稳前行态势。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些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坚定必胜信心,保持平常心,增强进取心,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我们定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人民日报》( 2024年08月02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
0人参与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