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绘就文明交流与文化发展画卷——2024北京文化论坛闭幕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22 16:06:51 | 浏览:569次 ]
分享到:

2024-09-22 13:40:54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王笑妃 谢云开

9月21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圆满闭幕。

这是一次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是中外文化界凝聚共识的盛会,也是中国文化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论坛举办期间,800多名中外嘉宾共聚一堂,围绕“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年度主题,碰撞思想、分享经验,共同绘就一幅文明交流与文化发展的美好画卷。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参加论坛的800余位嘉宾中,外宾有240多位,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嘉宾们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又有着高度共识:面对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各国应携手合作,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力量。

本届论坛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无论是主论坛,还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以及“以文明互鉴促进现代化发展”“以文明对话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5场专业沙龙,“对话”“交流”等始终是中外嘉宾发言中的高频词。

斯里兰卡前驻联合国大使兼常驻代表、联合国发展权政府间小组前主席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表示,当前国际上存在一种诋毁别国文化的现象,造成人类社会的分裂,因此需要以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对话与交流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为解决问题积蓄力量。中法文化论坛法方副主席柯思婷·佳玥用“红酒与茶的对话”来阐释文化交流,“品酒和品茶一样,都需要慢慢深入,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

论坛举办期间,主办方安排多场观摩活动,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各国嘉宾打卡北京中轴线,走进北京老会馆,参观北京城市副中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共谋文化发展之道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哪些经验?数智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2024北京文化论坛举办了6场平行论坛、32场专业沙龙,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热点文化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怎样以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人的故事核心是人性,所以好作品要反映人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表示,优秀的影视作品要善于捕捉能够触动人心的瞬间,用镜头语言去讲述关于爱、勇气、梦想和牺牲的故事。

论坛上,多位嘉宾都提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一热点话题。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介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助力。“数字中轴·小宇宙”从物理、历史和文化三个维度复刻了北京中轴线,让更多人在“云端”体验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广泛介入内容生产领域。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目前,文字、图像、视频生成模型进行的“创作”都是对数据的统计和计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从创作者内心出发,人工智能目前还很难做到。

“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影响了现有的内容生产,但也带来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介绍,中国到2030年将形成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展示文化发展成果

2024北京文化论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是我国文化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论坛上发布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勾勒出北京2023年文化建设的生动足迹;《新特点与新趋势: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让人看到中外文化交流快速回暖、积极向好的总体态势;《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多语种系列图书,呈现了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

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万亿元,20年间增长超过8倍。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北京文化论坛首次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大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和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文化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其中,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超过产业整体水平。

本次论坛上,多个项目成功签约或启动。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启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未来三地将在文旅产业融合、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区域文旅宣传推广等方面精准发力、高效联动。北京、河北、上海等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行业)协会(学会)发起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战略合作平台,旨在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展示、经验分享、对接合作的一站式交互服务,促进各省市动漫游戏企业跨区域交流与合作。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2日 06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经营主体茁壮成长

2024-09-22 13:42:20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屈晓东认为,唯有下大气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广大经营主体枝繁叶茂。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中国经济将继续行稳致远。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经营主体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到1.84亿户,企业活跃度同比提高0.69%,退出企业平均寿命延长0.64年。

经营主体“增”势喜人,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从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再到推出“金融支持25条”“市场监管22条”“便民办税28条”,一系列举措应出尽出,让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在推动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方面也有很多新举措。比如,今年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开展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重点收费主体,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查处重点违法行为,优化执法检查方式。截至目前,共检查各类单位4.48万家、立案1253件,督促退还违规收费3.93亿元,取得积极成效。

不容忽视的是,各类经营主体仍不同程度面临着流动资金不足、融资贵融资难,市场准入壁垒多、行政审批手续繁,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政策获取便利度不高等现实问题。下一步,还要持续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先说“进入”。市场准入是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经营、参与竞争的起点。9月6日,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杭温铁路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2018年6月,浙江省政府与百盛联合集团签署杭温铁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协议,这项民间资本投身重大项目建设的突破之举,正是得益于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这将推动市场准入管理更加规范,更好保障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

再谈“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市场各类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发展信心。比如,针对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和开办餐饮店这3项群众经常遇到的、涉及部门比较多的事项,今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有关部门推行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数据显示,目前,企业信息变更环节由7个压减到1个,提交材料减少13份,审批时间减少6个工作日。可以说,改革使得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更少、周期更短、流程更优、成本更低。

进一步看,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过程。无论是清除市场壁垒,还是转变政府职能,无论是提升服务质效,还是推进制度集成创新,都需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既着力解决短板弱项、疏通堵点难点,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制度基础。如此,才能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唯有下大气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广大经营主体枝繁叶茂。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中国经济将继续行稳致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屈晓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情系“三农”满目新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