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高语阳 余晖
新华社10月29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希近日出席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讲话。
二十届中央已分别于2023年4月、10月和2024年4月开展3轮巡视。本轮巡视是今年7月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首轮中央巡视。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
李希在动员部署会议上要求,要加强对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这将是贯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这项部署,有两方面重点。

第一,以强化政治监督压实改革责任。
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是政治巡视,党中央要求要突出政治定位深化巡视巡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政治监督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时强调,要坚持政治巡视定位,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开启了新的改革进程。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要找准职责定位,融入和服务改革大局,以强化政治监督压实改革责任。
全会闭幕后不久,7月26日,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压紧压实改革责任。
对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首轮中央巡视,李希在动员部署时指出,要深入了解被巡视党组织履行职能责任、落实重大改革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情况,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更好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第二,以严惩腐败为改革清障。
李希在动员部署会议上指出,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深水区,腐败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尚未彻底根除。
而腐败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作为反腐败专门力量,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清除腐败这个“污染源”,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也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清障护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到,要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
李希在7月26日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时表示,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正风肃纪反腐,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完善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另一方面要聚焦风险隐患大、问题矛盾多的行业领域重点整治。标本兼治,才能更好促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资料| 新华社 人民日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
习近平与文艺工作者的故事|一见如故的情谊
2024-10-31 15:50:04新华社
1978年,贾大山凭借小说《取经》斩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成为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乡村的生活体验让贾大山擅长发掘基层群众的苦乐浮沉。

1982年,来到正定任职的习近平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就是作家贾大山。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此后的几年里,他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了,两人促膝交谈,常常到午夜时分。

作为一名作家,贾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习近平后来感念:“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从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1982年冬,在众人举荐和县领导反复动员劝说下,贾大山挑起了文化局长的重担。习近平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他本身就来自于群众,他不愿意做官,是我生拉硬拽让他去当县文化局局长。”贾大山不负习近平的信任,为正定文化事业呕心沥血。

1985年5月,习近平即将调离正定。分别的那一晚,两人又一次长谈,临别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97年,贾大山罹患癌症,不幸去世。习近平撰写《忆大山》一文,回忆与贾大山在正定的宝贵情谊。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起已逝故人贾大山:“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总书记勉励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俞辉、单畅
记者:曲澜娟、李俞辉
摄像:左洪泽
包装:郭雨晗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习言道|高规格研讨班开班,习近平强调三个“不”
2024-10-31 15:45:3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30日电 题:高规格研讨班开班,习近平强调三个“不”
10月29日,一个高规格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
三个多月前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不仅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还明确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提出的改革任务。
设计了施工图,锚定了时间表,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怎么看,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再次进行系统论述。
关于“怎么看”,习近平强调了一个重大原则——守正创新。
“守正”即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他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创新”即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他指出,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关于“怎么干”,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列出了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改革的认识论,又是方法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促进派,需要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实干家。
十年前,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铺开之际,习近平就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十年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际,习近平在这次开班式上再次强调了政治勇气。
“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不回避、不含糊、不退缩,三个“不”生动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应有的责任担当与斗争精神。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看图学习丨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引
2024-10-31 15:46:59央广网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强调要牢牢把握、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把握好“四对关系”,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一起来学习!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 制:伍刚 王薇
编 辑:王迟
设 计:李自然
神舟十九号丨神舟勇士 再叩苍穹
2024-10-31 14:50:18新华网

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新华社发 肖潇 编制
倒计时100天 亚冬会发布火炬、奖牌
2024-10-31 14:57:56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10月30日电(记者王君宝)30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冰球馆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本届亚冬会奖牌和火炬,并播放了本届亚冬会会歌。

本届亚冬会火炬主题为“澎湃”,寓意着本届亚冬会将充满活力与激情。火炬整体高度约735毫米,顶部直径约115毫米,手持部位直径约50毫米。作品外形设计具有国际化审美特征和中国古典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美感,整体造型似绽放的丁香花,采用中国红、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表达真诚豁达、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龙江和举办城市哈尔滨的冰雪和人文特色。

火炬顶部出火口位置采用花蕊镂空造型与丁香花造型结合,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出火口;上部燃烧舱外壁选取镂空雪花作为造型元素;外壳设计为一朵蓬勃盛开的丁香花,采用透明冰晶到雪花白的渐变;内芯色彩采用中国红到丁香紫的渐变。火炬在点燃时呈现出冰与火交融的效果,突出冰雪运动在挑战与激情中迸发的光彩。
亚冬会奖牌“竞速精神”同日发布。奖牌正面融合赛道流线和亚冬会会徽,以动态冲击力凝炼出运动健儿驰骋赛场的矫健身姿,展现出竞技体育的力与美;赛道的曲线造型融入哈尔滨大剧院的形象,具有独特的城市美学特征。

奖牌背面以亚布力雪上赛区的山峦与树林景色,结合大小兴安岭的地形地貌绘就地域特色的山水画卷,展现了黑龙江大地的美丽富饶。亚奥理事会标志中心镶嵌龙江瑰宝——逊克北红玛瑙,使其犹如红日当空,照耀着生机勃勃的黑龙江大地。奖牌顶端的绶带挂造型则借鉴了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的太阳门形象元素,使奖牌更具城市特点。

本届亚冬会会歌名为《尔滨的雪》,由词作家、导演王平久作词,知名音乐制作人常石磊作曲。词曲紧扣“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主题,表达了亚洲各国和地区人民团结友爱,追求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也是自1996年后哈尔滨第二次承办亚冬会。目前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报名参加第九届亚冬会,有望创历届之最。赛会将于2025年2月7日开幕。
文物里的国潮丨“天下第一仓”里的粮窖“说明书”——洛阳仓窖博物馆
2024-10-31 15:03:16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10月31日(记者 武昊璇)洛阳仓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成立于2015年 12月,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保护展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主要从事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历代仓窖和隋唐大运河相关遗产的保护、研究、管理、展示、开发工作。
洛阳仓窖博物馆占地面积147532㎡,建筑面积3999㎡,展厅面积3648㎡。陈列内容为仓窖窖体原址展示、仓城城墙模拟展示、仓城道路原址保护展示等。再现了隋唐大运河重要漕运官仓遗址,为研究隋唐时期的漕运、租税制度、仓储制度及粮食储藏保管提供可贵的实物资料,使公众了解中国古代储粮发展与演变。通过阐释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独特的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延续历史文明,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作为重要运河附属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仓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成立于2015年 12月,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保护展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
金观平:为冰雪经济再添一把火
2024-10-31 12:11:32中国经济网
距离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还有不到100天时间。从北京冬奥会令人震撼的冰雪传奇,到亚冬会踩着冬天的脚步慢慢临近,我国再次成为世界冰雪舞台的焦点。
回顾冰雪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快、高、稳。
冰雪运动发展速度快。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美好愿景提出到实现,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步入“快车道”。从塞北到江南,从西部边陲到东部沿海,中华大地掀起了冰雪运动热潮。北京冬奥会结束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2.13%,参与人数达到3.13亿人。冰雪运动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3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达2847个,较上一年度增长16.1%。与此同时,各类群众性冰雪活动层出不穷,展现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
冰雪运动起点高标准高。自北京申办冬奥会伊始,我国就以举办世界一流冰雪盛会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冰雪运动领域的卓越实力。一流的场馆设施、高效的赛事组织、贴心的服务保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这些高标准的建设和运营经验,成为宝贵的“冬奥遗产”,推动我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度站上新台阶,也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冰雪运动发展根基稳。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打破了地理、气候上的界限。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年轻一代对“上冰上雪”不再陌生。各地因地制宜,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我国持续推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产业集群。
随着第九届亚冬会的临近,冰雪运动又迎来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给“冰雪热”再添一把火,提升我国冰雪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是题中之义。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推动冰雪运动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经济产业链,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冰雪,未来可期。相信随着冰雪运动的持续普及、冰雪消费的持续火热、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与文艺工作者的故事|一见如故的情谊
2024-10-31 15:50:04新华社
1978年,贾大山凭借小说《取经》斩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成为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乡村的生活体验让贾大山擅长发掘基层群众的苦乐浮沉。

1982年,来到正定任职的习近平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就是作家贾大山。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此后的几年里,他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了,两人促膝交谈,常常到午夜时分。

作为一名作家,贾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习近平后来感念:“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从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1982年冬,在众人举荐和县领导反复动员劝说下,贾大山挑起了文化局长的重担。习近平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他本身就来自于群众,他不愿意做官,是我生拉硬拽让他去当县文化局局长。”贾大山不负习近平的信任,为正定文化事业呕心沥血。

1985年5月,习近平即将调离正定。分别的那一晚,两人又一次长谈,临别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97年,贾大山罹患癌症,不幸去世。习近平撰写《忆大山》一文,回忆与贾大山在正定的宝贵情谊。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起已逝故人贾大山:“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总书记勉励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俞辉、单畅
记者:曲澜娟、李俞辉
摄像:左洪泽
包装:郭雨晗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0人参与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