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5-10 19:57:21 | 浏览:216次 ]
分享到:

2025年05月10日16:4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莫斯科5月10日电(记者韩墨 郑开君)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返回北京。

  离开莫斯科时,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等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送行。

  俄方在机场为习近平举行欢送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近平检阅仪仗队。

  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起飞后,俄罗斯空军战机升空护航。

  前往机场途中,当地民众以及中资企业和留学生代表在道路两旁挥舞中俄两国国旗,热烈祝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取得圆满成功。

(责编:牛镛、袁勃)

壹视界|“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

2025年05月10日12:06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在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莫斯科红场上,长明火跃动燃烧,“胜利”字样的旗帜随风飘扬。

当地时间5月7日下午,莫斯科红场外,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旗帜飘扬。

当地时间5月7日下午,莫斯科红场外,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旗帜飘扬。

作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入伍的老战士,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特伦科夫受邀出席此次阅兵。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这位百岁老人外套上挂满勋章,回忆起当年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经历,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胜利的那一天。”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特伦科夫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特伦科夫

随着时间流逝,像特伦科夫这样依然能参与相关纪念活动的老战士越来越少。俄罗斯人发起“不朽军团”游行,大家高举参加过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亲人照片,代替先辈们行走在队伍中。人们对先烈的敬仰和追思,并没有因岁月冲刷而消减。

铭记,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军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有着太多不能忘却的故事——

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许多中华儿女英勇投身于抗击法西斯的历史洪流。中共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了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一手情报;飞行员唐铎在同法西斯军队作战中屡建战功;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向中国支援了大批物资、装备。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有200多人牺牲在中国战场。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的英烈碑之上。

当年,两国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用鲜血凝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谊,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

今天,为什么要共同纪念这段历史?

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一句话,“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现在的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纪念元素:巨幅的海报、胜利日的标识、鲜艳的康乃馨……大街小巷贴满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老照片,照片里战士的身份、经历各不相同,但年轻的面庞上都刻着坚毅的神情。

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莫斯科胜利广场上的长明火两旁放满鲜花。

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莫斯科胜利广场上的长明火两旁放满鲜花。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中所说:“从将军到列兵,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

(责编:袁勃、牛镛)

习主席引用的一句歌词,温暖了俄罗斯人民的心

2025年05月10日15:16 | 来源:新华社小字号


Play Video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

  在文章开头,习近平主席引用了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中的一句歌词:“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这首歌曲诞生于1938年,传唱于二战时期,当时唱出了人们反法西斯的斗志,后来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哼唱这首歌,能让人情不自禁重温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致敬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

  在莫斯科街头,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切身感受到这首动人旋律带来的感动与力量。(记者:郑开君、马峥、周天翮、孟菁、吴寒;视频:李佳旭、沈浩洋、张骁、董亚雷;文案:鲁豫、王丰丰、徐晓蕾、付一鸣、程大雨)

(责编:徐婵、牛镛)

习近平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25-05-10 17:11:05新华社

449人参与53评论

新华社莫斯科5月10日电(记者韩墨 郑开君)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返回北京。

离开莫斯科时,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等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送行。

俄方在机场为习近平举行欢送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近平检阅仪仗队。

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起飞后,俄罗斯空军战机升空护航。

前往机场途中,当地民众以及中资企业和留学生代表在道路两旁挥舞中俄两国国旗,热烈祝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取得圆满成功。

习主席引用的一句歌词,温暖了俄罗斯人民的心

2025-05-10 15:03:38新华社

488人参与26评论

Loaded43.78%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2/Duration 1:26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

在文章开头,习近平主席引用了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中的一句歌词:“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这首歌曲诞生于1938年,传唱于二战时期,当时唱出了人们反法西斯的斗志,后来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哼唱这首歌,能让人情不自禁重温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致敬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

在莫斯科街头,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切身感受到这首动人旋律带来的感动与力量。(记者:郑开君、马峥、周天翮、孟菁、吴寒;视频:李佳旭、沈浩洋、张骁、董亚雷;文案:鲁豫、王丰丰、徐晓蕾、付一鸣、程大雨)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2025-05-10 15:02:51新华社

48人参与24评论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何梦舒 汤洁峰 安晓萌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俄罗斯媒体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强调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重温历史、直面现实,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在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的今天,世界各国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为了守护历史真相,人们仍需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署名文章引用《喀秋莎》这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苏联歌曲的歌词‘梨花开遍了天涯’,不仅唤起了两国人民对二战时期并肩奋战的共同历史记忆,也寓意俄中友谊历经风雨、愈发坚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

“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防空警报仍在悲鸣,奥斯威辛集中营前的铁轨还寒光凛冽。”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正如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强调的,“历史的记忆和真相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二战胜利是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捍卫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当今世界公平正义的守护。

“任何试图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行径都不会成功,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容忍有人试图开历史倒车。”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高度认同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说:“为了守护历史真相,人们仍需不懈努力,从而防止未来悲剧重演。”

波兰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创始馆长帕维尔·马赫采维奇说:“二战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要全面、真实叙述历史,深刻反思战争暴行,加强和平教育。”

“对塞尔维亚来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传递了重要信息:对真相的守护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正是在做出这样的努力。”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员亚历山大·米蒂奇说,“遗憾的是,当前我们仍看到西方某些势力试图淡化中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在历史上为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所作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但这些企图注定会失败。”

法国企业家、时评人阿诺·贝特朗说,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有很多深刻洞见,特别是通过对比今昔,指出“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指明“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维护联合国权威”。贝特朗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是了解当前中国战略思维的窗口。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势力,是支持多边体系和国际法的重要大国。”

“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伟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各国人士普遍认为,东方主战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野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胜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的成果,苏联和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俄罗斯胜利博物馆学术秘书鲍里斯·切利佐夫说,苏联和中国两国人民在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并肩奋战、相互支持。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承受了巨大牺牲,为最终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位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古泽尔·迈特金诺娃说,中国始终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绝大部分日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伟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恐怕不会在1945年结束。”波黑波中友好协会主席法鲁克·博里奇说,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本侵略者,为欧洲战场胜利赢得宝贵时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博里奇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积极维护多边秩序,始终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使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就此表示,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之一, 也受到战后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倘若否定二战成果,将严重干扰破坏现有国际秩序。埃及开罗大学国际法副教授穆哈卜·纳赛尔说,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是合法且公认的事实。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再次表达坚定明确的立场:事关核心利益,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让。

“实现世界共同发展繁荣需要的是公道,而非霸道”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土耳其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阿克坎·苏威尔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是公正、公平、真正维护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方案”。“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秩序,这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面对各种冲突,我们需要对话与合作,而非分裂;全球发展需要理性与良知,而非强权。”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说,他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的论述。“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给变乱交织的国际格局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马哈茂德说,“实现世界共同发展繁荣需要的是公道,而非霸道。唯有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才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尽快构建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多边格局,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中东长期动荡不安,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危机、也门冲突,再到巴以问题,和平赤字越来越大。”科威特《阿拉伯人报》总编阿卜杜拉·多塞利阅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后感慨道:“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这对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启示。”

“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国的全球秩序观,强调要加强对话、共同发展和尊重多样性,呼吁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全球治理体系。”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主席凯泽·纳瓦布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有力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不仅是对二战史实的高度概括,更包含着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深刻思考——和平与公平不会自动到来,必须用坚定的意志去捍卫。”马来西亚槟城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馆长庄耿康说,“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以史为鉴,坚守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参与记者:高博、李子越、陈颖、张继业、段敏夫、尹炣)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中俄关系迈向更加成熟和坚韧的明天

2025-05-10 14:47:30新华社

0人参与0评论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推动中俄关系迈向更加成熟和坚韧的明天

新华社评论员

5月的莫斯科天高云阔,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了深入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就中俄关系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中俄关系具有清晰历史逻辑、强大内生动力、深厚文明底蕴。双方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相邻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打造了以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为内核的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精神。中俄关系坚持元首战略引领,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10多年来在不同场合会面已超过40次,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提供坚实战略保障,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和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特殊的时间节点,见证中俄关系发展新的历史时刻。在两国元首把舵领航下,中俄坚定不移深化战略协作,推动中俄关系稳定、健康、高水平发展。

坚持世代友好,做百炼成钢的真朋友。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今天,中俄坚持以相互尊重为根本,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密切战略协作,让双边关系持续焕发新活力,迈向更加成熟和坚韧的明天。

坚持互利共赢,做彼此成就的好伙伴。在发展振兴道路上同行,中俄务实合作纽带越系越牢。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经贸、能源、农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高质量互利合作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和地方交往越来越红火,教育、电影、旅游、体育等合作不断加强,促进深层次民心相通……坚持合作大方向,继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让中俄互利合作的“高速列车”浩荡前行,不断夯实全面战略协作的基础,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持续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传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应有之义,是双方彼此成就的必然选择,也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时代呼唤。作为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进步力量,中俄坚持公平正义,做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同为世界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中俄坚持和衷共济,做全球治理的引领者,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的协作,坚守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穿越历史风云,中俄友好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俄两国牢牢把握双边关系前进方向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协作,就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阻挡不了中俄世代友好的民心所向,阻挡不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俄两国风雨同渡、关山共越,全面提升中俄关系的高度、维度、韧度,必将为世界和平和安全注入更多稳定性,为全球发展繁荣提供更强推动力。

12载劈波斩浪,12载奋飞逐梦 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成就“舰”指深蓝壮美航迹

2025-05-10 14:55:11央视网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1:38/Duration 2:29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央视网消息:5月10日是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12周年的日子。2013年5月10日,人民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从此海军战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战力量。12载青春奋斗,海军舰载航空兵在向大国海军迈进的征程中砺剑海天、驶向深蓝。近日,海军航空兵多部队出动多架次、多批次舰载机,开展多个实战化课目,着力提升部队实战能力。

上午8点,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机务官兵仔细检查参训战机,确保飞机处于最佳状态;各战位保障人员认真开展跑道检查、驱鸟等工作,为战机起飞、降落保驾护航。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舰载战斗机腾空而起,组成红、蓝两个双机编队奔赴指定空域,展开互为对手的空中对抗训练。海空之间,红方率先发现蓝方,红方双机立即改变队形,长机前出进攻锁定蓝方战机,僚机拉开距离后置掩护。蓝方战机被锁定后,立即规避机动,摆脱锁定,同时指挥僚机高空大速度截获红方战机。红方见状被迫回转,伺机反击。双方在攻防之间快速切换,往来多次交锋。

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近日结合雨雾天气,组织多型直升机展开低气象条件下多课目、多批次飞行训练,进一步检验部队全时作战能力。数架直升机听令依次升空,飞行员们操纵战机完成悬停检查后,依次增速、转弯动作后,驾驶战机向目标空域展开机动。伴随着训练不断深入,空中雨雾增大,导致飞机舱外能见度越来越低,飞行员需克服飞行受限、飞行错觉等不利因素,依靠仪表指示和地面指挥来判断航速、航线,及时修正飞行姿态。训练中,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地面各保障要素准确研判天气,为空中飞行机组持续提供实时气象数据信息。降雨形成的积水和薄雾,大幅增加着陆难度。机组通过科学分配注意力,快速比对参照物,最终平稳着陆。

Loaded51.24%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1:5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联合培养飞行学员完成航母昼间资质认证

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的壮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自2013年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成立以来,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实现了“从零起步”到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院校培养的跨越,打造出一份舰载战斗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近日,海军航空大学首批联合培养的“00后”飞行学员已完成航母昼间资质认证。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一群年轻学员正驾驶国产舰载教练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和编队飞行训练。

近年来,海军航空大学一体贯通“生长模式”培养路径,在改装探路、多案同试、迭代优化中,不断深化联合育人、开放育人、全程育人,统筹校内外资源,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构建一体化协作育人的环境条件。

学员经过大学的舰载适应性训练和战术课目改装后,立即分配到部队,有效缩短了改装周期,提升了舰载机人才培养效率。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战斗员+指挥员”的培养理念,已全面贯通培养路径。

Loaded75.58%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1:25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歼-15舰载机飞行学员多武器实弹射击训练

近日,一场飞行学员歼-15舰载战斗机实弹射击训练在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展开。参训飞行学员使用火箭弹、航空炸弹和航炮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弹攻击,一起去现场看看飞行学员的表现。

参训战机依次快速升空,组成战术编队,飞赴目标空域。经过超低空飞行,飞行学员成功突破“敌”雷达搜索,逼近靶场区域。

在靶场指挥员精准指挥下,飞行学员快速搜索、识别目标,靶标进入最佳攻击角度后,战机凌云直下,数枚火箭弹直扑靶心。完成实弹射击后,战机迅速爬升,准备下一波次打击。

战机返航后,保障官兵立即进行加油、充氧、挂弹,为再次出动做好准备。不多时,多架战机再次挂弹升空。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王博称:“我们设真训练场景、设难训练条件,让学员掌握飞机各武器系统的性能状态和使用方法,锤炼其目标搜索、指令控制和空面打击能力,推动飞行人才培养由‘能上舰’向‘能打仗’转型升级。”

Loaded40.84%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2:19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新闻链接:十二载展翼深蓝壮阔征程

从“刀尖上的独舞”到“体系中的群英”,从“一舰一机”到“深蓝铁翼”,从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的那一天起,人民海军就开启了展翼深蓝的壮阔征程。12载劈波斩浪,12载奋飞逐梦,一个又一个“第一次”成就了如今“舰”指深蓝的壮美航迹。

2012年11月,歼-15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飞鲨”奋飞海天。首次成功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半年后,2013年5月10日,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13年7月,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资格认证。2016年12月,歼-15随辽宁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中国舰载战斗机第一次飞翔在西太平洋。2023年,歼-15随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训练。2024年10月,辽宁舰、山东舰编队携歼-15在南海某海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从单一机型到多型协同,从海空突击再到伙伴加油,海军舰载机部队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海军转型建设不断推进,舰载航空兵部队已发展成为以海军舰载战斗机、舰载直升机等为基本装备的海军兵种,搭载平台包括航母、两栖攻击舰等,主要在海洋和濒海空域遂行作战任务,是夺取海洋制空权的主要力量。近年来,舰载机的航迹从近海延伸至远洋,在亚丁湾护航、中外联演以及海上维权、战备巡航、远海训练等重大兵力行动,出色完成战备巡逻、海空警戒和重大演习等任务,在祖国海疆上空筑起一道道坚固盾牌。

Loaded83.8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1:05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专家分析:舰载航空兵未来作战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随着作战平台的扩展,海空覆盖范围的扩大,舰载航空兵部队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未来战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军事专家杜文龙称:“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海战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叫主战部队。而且通过航母大平台可以在远洋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像之前岸基航空兵航程包括能力范围相对有限。如果通过航母大平台在远洋展开海空作战,我们的作战幅度、作战范围、作战力度将会有大幅度提升。我们航母平台越来越多,舰载机作战部队有可能会更加多样化,舰载机类型正在快速发展。另外,今后这种智能无人网络将会成为舰载机作战部队发展主要方向,预警机包括其他保障机种会更加全面,也会更加丰富。下一步,有人机指挥无人机联网配合作战在今后将会成为主要模式,在极端条件下,在有人机无法到达的空域和海域


上一篇:时政微观察丨从三个历史坐标读懂习主席俄罗斯之行
下一篇:习近平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