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郭莹 赵祖乐2025年11月15日07:4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立冬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简称“唐家河”)层林尽染。游客纷至沓来之际,第十次大熊猫国家公园川陕甘联合巡护行动正式拉开帷幕,唐家河派出所所长陈冠宇也忙碌起来。
11月10日,记者跟随陈冠宇、保护区巡护员,以及陈冠宇的父亲——在唐家河工作40年的民警陈福林一道,体验了一次进山巡护。因肩负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安全的职责,当地民警被群众唤做“熊猫警察”。在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进过程中,两代“熊猫警察”之间的对话,将一幅青山不老、生态向好的时代画卷铺展在我们眼前。
从“铁脚板”到“天地网”
技术赋能为巡护提效
唐家河毗邻龙门山西北段与摩天岭南麓,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这里山大峰高、河谷深切。巡护虽然有规定样线,却多是密林险径。
沿陡峭山势向上攀登,记者耳畔响起陈福林低沉的声音:“注意,脚底下的青苔滑得很。小心,那边草丛里有蚂蝗!”
“不好走”,是巡山给人的第一印象。
“以前巡山,一个军用水壶、一个简易睡袋,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陈福林一边挥舞着镰刀开路,一边念叨起从前的不易。
唐家河地域广阔,野生族群分散。过去,一次巡护要耗费一周左右,“在山里行走,夏季要提防毒虫,冬季要挨得住冻。”陈福林蹙眉,“雨雪天气,我们把睡袋搭在石崖下,早上醒来大家头发、眉毛结满一层霜。”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末期,当地野生动物偷盗猎行为猖獗,山上一旦出现可疑迹象,陈福林和同事立马就要上山,“就算翻遍大山也要把嫌疑人找出来!”那一时期,除了调休,他几乎都在山里,足迹踏遍了保护区的每一道山脊、每一条山沟。
日子久了,陈福林积攒了不少经验——他可以根据踩倒的草茎准确判断盗猎者逃窜的方向,也能够通过大熊猫粪便里竹节的咬痕辨别其个体大小。
他甚至凭经验画出了一张野生族群的分布图,“给巡护队做参考。”

陈福林(右)、陈冠宇父子。人民网 赵祖乐摄
四十年间,陈福林走成了唐家河的“活地图”。如今,守山的“接力棒”传到儿子陈冠宇手上,巡山方式也从“凭运气”走向“靠科技”。
巡护队一行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坡地,陈冠宇取出包里的无人机,“嗡嗡”声中,无人机腾空而起,屏幕上,广袤森林一览无余。

陈冠宇在坡地边使用无人机。人民网 赵祖乐摄
唐家河是国内较早运用红外相机监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后续,卫星遥感、无人机等设备相继被引入,构筑起“天空地一体”的立体监测网。
安装在摩天岭的一台红外相机,曾记录下一条林间小路被18 种野生动物轮番“打卡”的珍贵影像,视频被传播后上了热搜,这条小路被网友戏称为唐家河的“春熙路”。

数字监控平台敏锐捕捉野生动物轨迹。人民网 赵祖乐摄
“这两年,保护区又上线了一套智能观测系统。”陈冠宇向记者描绘着这套系统的全能,“搭配全景摄像头、4K高清相机,还加入了AI识别技术,能自动捕捉动物踪迹,生成导览,还能一键生成族群分布的热力图。”
“过去一周的工作量现在一两天就能搞定,这就是效率!”
从“对立面”到“一家人”
合作共赢成为警民共识
“来尝尝自家酿的蜂蜜!”
清溪镇落衣沟村是唐家河一般控制区内唯一的行政村,巡护接近尾声,大家在村口农家乐歇脚,老板杨勇热情迎接。
落衣沟村世代与山野为邻,“20多年前,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要上山打猎!”杨勇年轻时随父辈上过山,帮忙打过下手,体会过那种“提心吊胆”。“除了大熊猫、金丝猴,大家瞅见活的动物就开枪。”
陈福林对当年的场景也记忆犹新:“村民觉得打点野味卖钱不算大事,‘靠山吃山’嘛。”顿了顿,他幽幽地吐出一句:“那时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猫和老鼠。”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落衣沟村被划为唐家河入口社区,依托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全村200多户人家陆续开办起农家乐。

落衣沟村的农家乐游客众多。人民网 赵祖乐摄
“政府修了进山路,建了观景台和生态步道,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农家乐开张头一年,杨勇就全款买了轿车。“今年暑假,我家民宿和卖蜂蜜的收入加起来接近 20 万元。”
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了有机统一,昔日的“对手”变成了队友。
现在,陈冠宇会定期参加落衣沟村村“两委”组织召开的联席会议,会上,村民代表会主动为唐家河的治安管理、道路设施维护出谋划策。
“不少人应聘成了护林员,还有人协助我们对游客进行生态普法。”陈冠宇说,“前几天,几个乡亲发现了扭角羚新的栖息地,第一时间就报告给了我们!”
他感叹:“过去‘你追我逃’,现在,我们是并肩作战的‘一家人’”。
从“濒危线”到“乐园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唐家河有“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之称,育有3700 余种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 2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保护区内的“常住民”。
过去,陈福林想见这些“邻居”很难:“偶尔能看到一次(大熊猫)粪便,活的一年也碰不到一回。”有一次,陈福林瞥见一只熊猫在远处踱步,“刚想凑近,它转身就进了树林。”
陈冠宇比父亲幸运得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就在巡山路上偶遇了大熊猫。“心情那叫一个激动,我赶紧掏出手机‘咔咔’一通拍!”
大熊猫是自然界的“伞护物种”(通过保护某一目标物种的生境,间接实现对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种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好它的栖息地,就保护好了整个生态系统。经过不懈努力,唐家河森林覆盖率已经从建立初期的80%提升至现在的98%,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30%,成为“全国低海拔地区野生动物可见率最高的地方”。

在唐家河,天气适宜的时候游客可以在路上偶遇野生猴群。丁杨摄
“游客很容易就遇到野生猴群,小麂、蓝马鸡更是随处可见。” 陈冠宇透露,现在唐家河生活着上千头扭角羚,它们常常会到山下来“串门”,与游客四目相对。“20多年前,山上扭角羚的数量还不到100只。”
夕阳西下,巡护队收工,逐渐沉寂的林间,几声鸟啼格外响亮,陈福林、陈冠宇父子俩并肩而行,警徽在暮色中闪亮。
昔日被父亲悉心呵护的自然秘境,如今成为儿子日夜坚守的生态乐园,两代人与青山结缘的漫长岁月里,爱山护山的初心接续传递。
数据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累计保护野生大熊猫约1227只,占国家公园内种群总数的91.6%。广袤林海间,数千名 “熊猫警察”引领保护区内群众“巡护共建”“爱山共生”,让绿色发展惠及一方。
青山绵延,绿水奔流的背后,是守山人不变的信念——“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责编:罗昱、薛育建)
2025年11月15日14:55 | 来源:央视网
小字号
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青年汉学家。他在信中强调,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习主席勉励青年汉学家“继续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加强研究阐释,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就曾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他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吸引各国民众踊跃参与。截至目前,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超2亿人,“留学中国”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作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倡导者,中国正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世界则以求知的热忱走近中国。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剪 辑丨李雪菲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梁雅琴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王静、白宇)
本报记者 李心萍
2025年11月15日05: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
“十四五”时期,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基础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各方面主要任务,中国改革事业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浙江苍南县,一场“民资入核”的改革实践深入推进。“三澳核电从一期到二期,民资占比由2%升至10%,民营资本参与核电建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单思盟说。
2%到10%,突破何以实现?一场项目推介会,敲定民资投资意愿。总投资超400亿元,整体投资回报周期超60年……项目定向推介会上,中广核将三澳核电二期工程的投资计划、预期收益讲得明明白白。当场,一半以上企业明确了投资意愿。
2%到10%,多的份额谁来让?一轮轮股权协商,保障“民资入核”通道。最终,浙江省级国资带头让出4%的股份,市县两级国资各自让股2%,为民企腾出参股空间。
2%到10%,突破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单思盟说,对核电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参股投资有利于项目缓解资金压力,更好管控项目投资成本。
去年8月,我国新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民资占比均达到10%左右,预计撬动民间投资超240亿元。今年,核电项目民资最高参股比例提高至20%。
“民资入核”破冰成势,映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步履。
拧成“一股绳”,改革力度不断增强。
走进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几分钟后系统便生成一份投标核验报告。“这样操作,真正让招投标在阳光下运行,杜绝了人为干扰。”湖南省辰波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志强说。
实施评标专家管理新国标,制定中央企业采购新指引,明确公平竞争新标尺,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从招投标看改革,我们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改革助力下,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聚焦“一盘棋”,改革深度不断突破。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发布,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牵手,电力资源在全国市场上自由流动。
从电力市场看改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迭代发布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事项从151项减到了106项,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加强反垄断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一系列改革冲破束缚、突破藩篱,既利当前、又谋长远。
盯住“一张图”,改革温度不断提升。
“从出院到报销到账,只用了10天,全额报销800多元。”货运平台司机韩孟孟搬货时不幸受伤,“新职伤”保险为他兜了底。
“新职伤”是专门针对新就业形态人员出台的职业伤害保障,2022年7月起试行,今年7月起新增10个试点省份,目前在试点地区累计参保人数超2200万人。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增加改善妇幼保健、儿童医疗、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改革连着民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和举措,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中国经济将持续展现强大活力与韧性。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访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
本报记者 曲哲涵
2025年11月15日05: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对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如何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全会部署?本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
因时因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对财政宏观调控的规律性认识
记者: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主要取得哪些成效?我们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哪些规律性认识?
蓝佛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进一步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统筹实施存量和增量政策,及时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等举措,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回顾“十四五”,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明显。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4%,集中财力办成许多大事要事。国家财政的民生导向更加鲜明,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五年间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财政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发展根基更加稳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财政领域的生动实践,深化了我们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规律性认识。
一是注重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加强逆周期管理,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强化跨周期调节,着力解决经济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增强中长期发展潜能。
二是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用好税收、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同时,把促进居民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注重以改革的思路创新调控工具。创造性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贴息等手段,不断丰富财政政策工具箱。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与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有机衔接,为畅通宏观调控传导、提升政策效能提供更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是注重强化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设计和实施财政政策,加强与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对接,强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提高政策集成度,放大组合乘数效应。
五是注重把预期管理贯穿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立足全局出台“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提振市场信心。
“十五五”时期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记者: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财政部门有哪些考虑?
蓝佛安:“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同时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人口结构、财富分配等发生显著变化,一些领域风险尚未出清。这些对财政运行、宏观调控、财税改革等产生深刻影响,必须有效应对形势变化,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目标、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和财政政策支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力度要给足。坚持积极取向,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化,合理确定赤字率和举债规模,组合运用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用好政策空间,保持支出强度,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
第二,发力要精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第三,政策要协同。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设计和谋划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配合,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的协同性,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支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记者:全会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作出部署,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财政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蓝佛安: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发挥我国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十五五”时期要推进的一项重点任务。财政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供需动态平衡、畅通经济良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支持大力提振消费。要既着眼释放当期消费潜力,统筹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消费新场景;又着眼增强长期消费能力,积极发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作用,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将惠民生与促消费更好结合起来。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更多投向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注重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是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制度,通过规范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等,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防止“内卷式”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推进财政改革管理,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记者:全会对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请问财政将聚焦哪些方面发挥职能作用?
蓝佛安: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必须以财政宏观调控“有度”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进而让微观主体“有活力”。要有所为,财政资金向公共领域聚焦,向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方面倾斜,弥补市场失灵。要有所不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改革赋能、管理挖潜,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更加注重统筹效率与公平,积极发挥税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三是更加注重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是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2025年11月15日05: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刘志强、王云杉)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生产供给基本平稳,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有所改善,新动能培育壮大,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服务业平稳增长。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3.0%、8.2%、5.6%。1至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7%。
市场销售规模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169亿元,同比增长4.3%。(相关报道见第四版)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本报记者 刘志强 王云杉
2025年11月15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0月份,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1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了2025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全面看运行:
生产供给继续增长,市场销售持续扩大
会上,付凌晖介绍了10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生产供给继续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持续提高,全年粮食丰收在望,秋冬播进展总体顺利。工业生产总体稳定,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市场销售持续扩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显效,假日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商品和服务零售持续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连续两个月下降。
物价出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连续收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效果显现,10月份锂离子电池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6%。
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出口情况看,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
辩证看变化:
投资结构在优化、潜力依然巨大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1至10月下降1.7%;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1%。如何看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变化?
“前10月,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小幅增长,投资实物工作量仍是增加的。”对于投资形势,付凌晖作了分析——
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
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1至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向前看全年:
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当前,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入冲刺阶段。从前10个月数据看,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付凌晖说。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需求潜能继续释放。市场销售稳步扩大,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网上消费持续活跃。下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力,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和25.5%。绿色材料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生物基化学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18.9%和12.8%。
宏观政策持续显效。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需求扩大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付凌晖认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本报记者 刘志强 王云杉
2025年11月15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0月份,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1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了2025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全面看运行:
生产供给继续增长,市场销售持续扩大
会上,付凌晖介绍了10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生产供给继续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持续提高,全年粮食丰收在望,秋冬播进展总体顺利。工业生产总体稳定,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市场销售持续扩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显效,假日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商品和服务零售持续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连续两个月下降。
物价出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连续收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效果显现,10月份锂离子电池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6%。
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出口情况看,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
辩证看变化:
投资结构在优化、潜力依然巨大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1至10月下降1.7%;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1%。如何看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变化?
“前10月,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小幅增长,投资实物工作量仍是增加的。”对于投资形势,付凌晖作了分析——
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
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1至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向前看全年:
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当前,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入冲刺阶段。从前10个月数据看,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付凌晖说。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需求潜能继续释放。市场销售稳步扩大,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网上消费持续活跃。下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力,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和25.5%。绿色材料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生物基化学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18.9%和12.8%。
宏观政策持续显效。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需求扩大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付凌晖认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2025年11月15日15:07 | 来源:新华社小字号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