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让两国人民从中泰合作中获得更多实利”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11-16 11:24:02 | 浏览:15159次 ]

2025年11月16日09:41 | 来源:国际在线

小字号

【本期导读】

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习近平表示,哇集拉隆功国王将中国作为首个国事访问的大国,成为中泰建交以来首位访华的泰国国王,充分体现了对中泰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中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泰关系进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睦相处的典范。面向未来,习近平强调,“让两国人民从中泰合作中获得更多实利”。

泰国各界人士及国际社会表示,泰中合作是兄弟间的合作,泰国国王此访标志着泰中关系更加紧密,向东南亚地区传递出地区稳定、经济互补及亚洲共同发展的重要信号,必将为“泰中一家亲”谱写新篇章。

null

监制:陈刚、戴爽、金近

策划:张倩楠

文案:娄珂馨

外联:黄蓉

视觉:陈佳杰

校对:任丽君、位树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赵光霞、卫嘉)




经纬线·当全运会遇上大湾区:办一项跨三地的赛事有多硬核?

2025年11月16日09:35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小字号

Play Vide

从跨越三地的公路自行车赛,到精彩亮相的粤港澳联队,十五运会是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与“心联通”的生动缩影。

(责编:赵光霞、卫嘉)




赵乐际将访问新西兰、澳大利亚

2025年11月16日09:44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应新西兰议会议长布朗利、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长莱恩斯和众议长迪克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将于11月19日至25日对新西兰、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责编:赵光霞、卫嘉)



上海打开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天地(活力中国调研行)

本报记者 朱 磊 季觉苏 王崟欣

2025年11月16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无数个“一分钟”,汇聚成上海开放的脉动。

  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一分钟,上百个集装箱被桥吊精准搬运,货物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

  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大厅,一分钟,天然橡胶、铜、原油等“上海价格”不断生成,彰显强劲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浦东机场T2航站楼,俄罗斯姑娘爱琳娜一分钟办完退税,惊叹“太方便了!”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牢记殷殷嘱托,上海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以规则衔接为突破口,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的上海,打开链接全球的窗口

  来自60多个国家的咖啡豆汇聚在此,上海几乎每两杯咖啡,就有一杯的豆子来自这里;来自40多个国家的葡萄酒整齐排列,客商举杯品鉴;在直播基地,主播正推介海外新品……依托进博会溢出效应打造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虹桥品汇,就像一家“世界超市”。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个品牌、8.5万款进博同款商品常年在架,去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

  外资在上海找到发展机遇。渣打银行把中国视为发展重心,在上海不仅参与了债券通、互换通等一系列项目,还成为首家获批参与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杨京表示:“我们的战略始终跟着中国发展而发展。”

  8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安家落户。上海吸引了全国超过1/10的实到外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约1/3的税收、约1/4的地区生产总值、约1/5的就业岗位。

  海上的巨轮、空中的航班、街头的人潮、流动的资金……上海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一个窗口。

  开放的上海,打造走向世界的基地

  在外高桥港区的海通国际汽车码头,船只靠泊,车流如潮,近万辆车填满一艘远洋巨轮。今年前三季度,这里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4.2%,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六成。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跨越5000万大关的港口,效率快到“早上出货,晚上上船”。

  浦东张江,擎朗智能正忙着让自己的机器人“出海”。原本在国内叫好的产品,在海外却一度销量不佳。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通总结经验,“我们重新观察、调整:体积缩小、改变风格、优化技术……”一次次改动,最终换来市场认可。成功的背后,是上海依靠长三角完备的产业链,让企业的试错空间更大、产品快速迭代。

  在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灯火通明。作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他们的产品出口全球。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玉桃说:“过去是制造出海,现在是研发出海。我们在全球有10多个研发中心,但上海始终是起点。”开放的环境,让他们既能对接世界最新需求,也能反哺国内产业升级。

  在普陀区,施耐德电气的工厂高速运转。零部件来自全球,订单服务全球。这里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孵化基地”。绿色智造、碳排放监测、能效管理,一批全球首发的解决方案先在上海落地,再推向世界。

  跨国公司同样在转型。博世中国及亚太区企业传播与政府事务副总裁蒋健说:“现在很多创新技术从中国走出去反哺欧洲,这正成为趋势。”

  开放的上海,建设制度型开放高地

  南港码头,滚装船稳稳靠岸,一批即将出口的电动汽车依次驶入船舱。企业填好“径予放行”自主声明,货物直接进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成了交易的新“商品”,这里搭建起跨境数据交易的规则体系,今年上半年成交额已超30亿元。

  加强“边境”对接,聚焦货物、服务、数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国际中转集拼整体作业时间减少50%,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显著提升。

  加强“边境后”对接,在绿色低碳、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深化监管改革。政府采购云平台“对标改革专窗”已实施超3000个采购项目,公共服务类国企纳入对标改革,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更大的平台正在搭建。全新特殊类型的“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正探索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从货物向自然人拓展,打造国际商务交流、会展、培训功能,今年底将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运行。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制度的“良种”在此生根发芽,进而播撒全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上海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6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本报记者 李昌禹

2025年11月16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读者关切

  我的母亲是一位失能老人,平时我和丈夫轮流照护,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想请护工照料母亲,又担心有些护工的经验和能力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是否有针对性政策培养更多养老护理人才?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

  加强养老护理人才供给、提升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照护能力水平,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广大老年人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呈增长趋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更加多元,迫切需要更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也对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的知识更新、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加强政策引导,让人才供得上。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力度。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了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实施方案》印发,聚焦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就业重点群体、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养老服务机构一线在职技能人员等,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150万人次左右。目前,民政部正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动加快建立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制度。

  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让人才留得住。今年3月,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体制机制。同时,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和岗位津贴制度,逐步建立依据职业技能等级和工作年限确定照护价格的制度,不断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

  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指导、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结合发展需要,适时启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能力要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6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凝聚行动共识,加速绿色转型(寰宇平)

2025年11月16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共同未来。只有各尽所能,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正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承载着各方开启“加速发展和落实行动的十年”的共同期待。作为大会重要铺垫,贝伦气候峰会达成《贝伦宣言》,呼吁更公正、更具包容性的气候行动,彰显各方团结应对气候危机的决心。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国际社会亟须凝聚合力,以切实行动发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不可逆转的明确信号。

  (一)

  贝伦,是通往“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的门户城市。在此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具有特殊意义——它提醒我们重温10年前各方达成《巴黎协定》的初心。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近200个缔约方达成《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里程碑。

  10年来,从完成实施细则谈判到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再到198个国家同意“转型脱离化石燃料”、首次明确能源转型方向……全球气候合作在曲折中前行。法国前总理、COP21主席洛朗·法比尤斯表示,得益于《巴黎协定》,全球气温上升预期已大幅降低。这一积极趋势反映出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的重要意义。

  然而,雄心与现实之间仍有巨大落差。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水循环日趋紊乱、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近期多份研究报告警示,气候危机并未缓解,全球减排“窗口正在迅速关闭”。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复苏乏力以及科学议题政治化干扰等因素,导致全球气候合作动力趋缓。一些发达国家气候政策摇摆、力度减弱,更为全球气候治理增加不确定性。COP30主席多拉戈指出,全球北方国家失去了应对气候危机的热情,而全球南方国家却在持续前进。

  (二)

  “谈判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贝伦的疾呼,警示国际社会必须以更强雄心和实际行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数据显示,全球近8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易受气候灾害影响的地区,小岛屿国家等气候脆弱国家则直面生存威胁。发达国家对气候问题负有历史责任、法律义务和道义责任,理应落实率先减排与融资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应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较富裕国家尤需采取更迅速、更有效的行动”……贝伦气候峰会上的这些声音,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实现实质公平、确保气候正义的共同期待。

  ——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气候危机与贫困深度绑定的现实,决定了必须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和长远福祉,协同推进民生改善和气候治理,统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当前,全球绿色发展需求巨大,更需要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各国应当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通过创新合作,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破除贸易壁垒,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惠及世界每个角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法律遵循,各方要秉持法治精神,重信守诺,共同推进低碳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拿出切实行动。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是贝伦会议焦点。当前,《巴黎协定》缔约方中已有100多个国家提交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和承诺。中国提交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巴西承诺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59%至67%,并在2030年实现零非法毁林;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到2035年,在1990年基础上实现66.25%至72.5%的减排,并将筹集3000亿欧元资金支持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小岛屿国家等气候脆弱国家也积极提出新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各国以自主贡献目标为起点,进一步提高雄心、加快步伐,将更好保护各国民众免受日益严峻的气候灾害,通过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收获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福祉。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正在发挥表率作用。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加快探索自主多元的能源转型模式与气候融资方案。中国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提前完成了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等目标;印度宣布,已提前5年实现50%电力装机来自非化石能源;34个拥有热带森林的国家共同启动“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涵盖发展中国家近90%的热带森林。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贫困地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既能应对气候变化危机,也能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共同未来。无论南方北方,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唯有同舟共济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三)

  从巴黎到贝伦,中国始终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

  最新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宣布5年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秉持“两山”理念,中国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为全球破解“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提供了鲜活样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指出:“中国在实现并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目标方面有着长期卓越的记录。”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同共建国家一道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企承建的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将清洁电能送往沙特的千家万户;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点亮津巴布韦的农村;拉美多国街头奔驰的中国“100%电动”公交,引领全球清洁出行变革……英国《经济学人》评价称,源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革命正在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便宜、充足的清洁能源有望改善数十亿发展中国家民众生活”。

  正如与会嘉宾在贝伦大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贝伦是由大量支流汇聚而成的亚马孙河的河口,贝伦大会的成果也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百川汇流来实现。只有各尽所能,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6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数读中国

需求焕新、产业升级 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

2025年11月16日09:1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需求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势头明显……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多项数据显示,1至10月份,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动能继续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撑了经济稳定运行。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经济日报

图文编辑:杨曦

(责编:王仁宏、高雷)



福清传统产业的“数字跃迁”之路:智赋农产  链通全球

2025年11月15日09:54 |

小字号

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实施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福清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全力推进“数字福清”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目前,“机器换人”“数据换脑”的科技创新浪潮正汹涌而来,让福清传统产业这棵“老树”发出“新枝”,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字赋能,为转型注入"强心剂"

走进光阳蛋业渔溪蛋鸡养殖基地,“木鸡郎6”正在一间5万羽的鸡舍中巡查,只要在鸡舍前走过一遍,机器人便能一次性采集到蛋鸡的表现特征、肢体语言、环境温湿度、气味、鸡笼状况等数据,一眼看出死鸡、弱鸡、绝产鸡,并定位具体笼位。 

“木鸡郎6”正在一间5万羽的鸡舍中巡查

“木鸡郎6”正在一间5万羽的鸡舍中巡查

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劼介绍,相比人工,机器人巡查鸡舍的效率大大提升,过去5万羽蛋鸡,人工查找死鸡至少要花半天时间,而机器人只要15分钟,不仅效率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机器人解决了过去行业最大的痛点——寻找死鸡、弱鸡、绝产鸡。

而在光阳蛋业位于福清的蛋加工自动生产车间,工人为机器“打辅助”,找出生产线上的破损蛋。

光阳蛋业位于福清的蛋加工自动生产车间

光阳蛋业位于福清的蛋加工自动生产车间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光阳蛋业积极探索智慧化赋能,实现对养殖环境、物料、产蛋、疫病、设备、投入品等有效监测和预警,让蛋禽养殖步入快车道,效益得到充分释放。传统蛋品的现代化改造,使得光阳以“零不符合项”的成绩扬名中外,其“品牌化”更着眼于全球视野的大营销格局,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生猪单体养殖规模位列福清市第二的福建盛华江泰牧业有限公司,力推传统养殖业升级,把猪场搬上互联网。在公司位于融商大厦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监控,轻点鼠标,就能将数十公里外养猪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端,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处理,自动生成最佳饲喂方案。”该公司总经理王远斌介绍,建立猪联网云端大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生猪产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终端技术等新型技术,养殖过程更生态、更智能、更安全。

力推传统养殖业升级,把猪场搬上互联网

力推传统养殖业升级,把猪场搬上互联网

福清市另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实现了“数字腾飞”。星源农牧的养猪场应用了“牧场守望者”轨道机器人,通过自动化环境监测,机器人可以完成自动巡视等任务,为养猪场筑起“智慧巢”,换上“智慧芯”,让传统养猪产业完成华丽转变,让万头生猪养殖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在江镜镇岸兜村,福清市聚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466亩水稻种植中引入了T60、T70等新型农业无人机巡田;在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物联网传感器遍布田间,实时采集着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等数据……

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

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

“人工智能+”密钥,解锁传统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密码,让农业产业从“人管”到“云管”,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作业质量更加均匀、精准,推动传统农业从“经验养殖”向“数据养殖”转变。

政策赋能,护航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咸鸭蛋、松花蛋,是中国老百姓常见的农产品,千百年来依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效率低不说,品质也难以保证。如何改变农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如何塑造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农产品品牌?

位于福清的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30年为了“一枚好蛋”,它坚持做了三件事:实现生产现代化,实现养殖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双向赋能,成为行业龙头。得益于自主创新、养殖数智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光阳”商标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光阳蛋业的蛋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同类蛋品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出口量逐年稳步增长。

这种生态优势在企业实践中成效显著。光阳蛋业在数字化实践中尝到“甜头”后,于2019年牵头成立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攻蛋禽养殖机器人研发,实现从“自用创新”到“行业赋能”的升级 。从“木鸡郎4”到“木鸡郎6”,光阳人一直在突破,如今,130多台“木鸡郎”机器人已在全国70家养鸡场落地,累计为行业节省成本8850万元,单台机器人可管理20万羽蛋鸡,年省饲料成本达20万元。

星源农牧则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生猪养殖数字化全覆盖,每年出栏10万多头优质生猪,凭借标准化品质打通高端市场通道。

“人工智能+” 数字化实践,让福清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福清传统养殖业企业尝到“甜头”,而这源于政策领航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2018年,光阳蛋业承担国家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获得1000多万元资金支持,成功实现养殖场数据远程可控,为后续机器人研发奠定基础 。星源农牧同样借助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契机,完成从传统养猪到智慧养殖的跨越,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福清叠加省市两级惠企政策,对示范园区工业企业给予市级技改补助10%的额外支持,并设立产业合作基金聚焦重点领域投资,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圈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光阳蛋业自主研发的养殖数字平台已斩获100多项专利,技术水平稳居行业前列;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完成福州市农业物联网应用点项目建设的企业,福清各下达了10万元奖励金;福清市万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清佳丰柚业有限公司等农业生产主体申报农业物联网应用点储备……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福清着力营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环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完善配套服务,截至目前,福清市已建成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2个、省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个、市级数字农业基地1个、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6个,数字化引领农业发展迈向现代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化农业生态网络。

平台赋能,链通产业全球“数字跃迁”之路

如果说物联网应用点,是智慧农业的“神经末梢”,那么大数据平台就是智慧农业的“中枢大脑”。

2025年10月,福清市农业农村局与中绘云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金额235万元的福清市智慧农业大数据研发平台正式落地,旨在构建一个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并将与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智慧农业大数据研发平台项目形成联动。

平台建成后,可实时掌握全市农田土壤墒情、肥力、病虫害等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产业园特种水产重点实验室也在同步推进质谱仪和色谱仪等科研设备的采购。这些高端仪器将为智慧农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内核,那么平台搭建就是福清农业链接全球的“超级纽带”。中印尼“两国双园”作为国家级合作平台,构建起“产业链重构、供应链优化、创新链革新”的跨国合作体系,让福清农业资源与国际市场深度交融 。

中印尼“两国双园”

中印尼“两国双园”

光阳蛋业借助这一开放格局,实现“产品出海”与“技术出海”双突破。其蛋品出口量稳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远销欧盟、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而“木鸡郎6”机器人更成为中国原创蛋禽养殖机器人首次“出海”的代表,标志着福清农业智能化技术获得国际认可 。在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亚洲最大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供全温区存储服务,让印尼渔获、东南亚水果等跨境食材实现“端到端”高效流通。

从“木鸡郎”巡舍的精准高效,到跨国产业链的协同共生,福清以政策为舵、以技术为帆、以平台为港,让传统农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完成“蝶变”,这种“本土创新+全球布局”的发展模式,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活力,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文/图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陈楚楚、吴舟)



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2025年11月15日17:06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高敬)生态环境部15日发布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本批督察将组建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组,分别对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5家中央企业开展例行督察,进驻时间1个月。

  同时,本批督察将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市)开展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其中,对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开展例行督察时,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督察重点;组建2个专项督察组,分别负责江苏、浙江、安徽3省,山东、河南2省,进驻时间两周左右。

  督察组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基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突出重点、较真碰硬,有序有效推进督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切实提升督察效能。进驻期间,各例行督察组分别设立联系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责编:宋心蕊、白宇)


上一篇:中青网评:接续奋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下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